练达不若朴鲁,曲谨不若疏狂。
朴鲁:憨厚老实之态。疏狂:不羁。
白居易有诗云:“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周敦儒亦有言:“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带疏狂。” ……
然而,初次看到这句话时,我的眼前浮现出的却是另一张脸孔——一张有些胆怯、有些木然的脸孔。但是,当你仔细观察那张脸时,你会发现一双清澈透亮的眼睛,以及那一咧嘴露出八颗白牙的笑容,像极了孩子,天真而纯白。我想说的这个人,他叫许三多。
许三多,许木木,许家老三……这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成长于现代军营的普通一兵,身上的缺点与不足比比皆是:他的傻气让父亲暴跳如雷,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但同样,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著,让全连为之骄傲。
许三多说:“要好好活,要做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所以许三多不玩牌、不做梦:在草原五班茫茫的戈壁上,他凭借一己之力修好了一条路;为了全连的荣誉,他完成了令老兵们也望尘莫及的333个腹部绕杠;连队散了,他用一个兵的寂寞守住了一个连的军魂……我在这里重述这些过往,并不是为某人做“先进事迹报告”,亦不是为了宣扬什么“精神的奇迹”(在三多走向步兵颠峰的奋斗历程中,他人的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钢七连的连长高成有句话:“信念这玩意儿,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认识的一个兵,他每做一件小事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然后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好家伙——他怀里搂着的已经是一棵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高连长话中所指的那个兵,即是三多。
三多打动我们的,就是他身上的坚韧、执著和善良。用心爱及他人,认真对待自己。“傻子”三多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甚至不怕把内心软弱与恐惧的一面暴露出来。或许,这仅仅是因为本性的木讷吧。可是,这样的三多,难道不是可爱的吗?这样的三多,成功于他,已经不再是种偶然。……
提到三多,就不得不提三多的老乡、和他一起长大的玩伴——成才。成才成才,人如其名,这是个被长辈们赞为“有前途”的孩子,模样俊秀,眉宇间透了股精明气——只是这“精明气”有时候过于外露:他的口袋里永远有三包烟,好烟给排长,中档烟给班长,最劣的烟给战友;为前途,他在钢七连最危难的关头选择了跳槽,转到另一个连做狙击手;他明白那句“不抛弃、不放弃”,却在选拔老A时舍弃了战友......
成才的所作所为,让他成了我在看这部剧时最为不屑的人——我们都不喜欢没有血性的人,就如同我们常常会为那些丢弃自己理想选择随波逐流的人感到羞愧难当。成才与三多的两段经历,在看似矛盾的一次次选择中相互交织,在某些结点相互契合,两人在种种磨难中百炼成钢,最终来到了令所有人都舒一口气的结局。这是外话。
我们急功近利,我们为了想要的一切而不择手段,一点点丧失掉内心的纯真——我们不齿成才的行为,却在那当中隐约地照见了每个人的影子。成才最终亦成长了,有了强大而温暖的内心,但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是否绕行得太远了一些?……
“三多,你是一棵树,一路走来,枝枝蔓蔓都在;而我,从下榕树离开家踏上那趟军列的时候开始就把自己砍光了,光秃秃的,就像电线杆子……我要回去,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成才说这段话时,神色有些微的黯然。然而在那之后的人生,一切将不同。
有人说《士兵突击》是一部现代社会的童话,有人说,《士》剧是一部中国式的《阿甘正传》。在我看来,阿甘的传奇更多的是得益于外部的种种机缘巧合,而三多的成功则是源自于自己的不断努力,源自于不焦虑、不浮躁,源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汇聚。优秀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然优秀。有时我在想,自己以前是不是口号喊多了、决心表多了?是不是不够坚持,不够对自己的心诚实?比比三多在军营里那半年的寂寞,自己实在是汗颜得很。早熟的人往往都晚熟,内省的人难免痛苦。可是这痛苦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幸福?……辛苦地追求幸福,孰不知塌塌实实走在为自己内心目标一点点努力的路上的人最幸福。杨老师的一句话曾让我颇有感触:“傻子会吃亏,但不会长久吃亏。”此剧的编剧兰小龙亦有言:“执著于梦想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许三多的影子,现实中像成才那样的人‘成功’会来的很快,但必定不长久。”
简单生活,用心工作。平平淡淡的八个字,却最恒久。“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成功,或者说是踏踏实实意义上的成功,不是凭“外人“,不是依靠所谓“机械练达”、依靠对人心无休止的揣度。成功所依靠的,是纯真朴鲁,是温暖、平和、坚强的内心,以及永不言弃的拼搏与努力。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许涉世未深如我,无法更加深刻地体味这句话。但是,“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海子)——我只希望在自己还拥有纯真与理想时,把这些好好守护住了。如此,即便那一天终究到来,我的心也仍未完全地坚硬。
朴鲁:憨厚老实之态。疏狂:不羁。
白居易有诗云:“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周敦儒亦有言:“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带疏狂。” ……
然而,初次看到这句话时,我的眼前浮现出的却是另一张脸孔——一张有些胆怯、有些木然的脸孔。但是,当你仔细观察那张脸时,你会发现一双清澈透亮的眼睛,以及那一咧嘴露出八颗白牙的笑容,像极了孩子,天真而纯白。我想说的这个人,他叫许三多。
许三多,许木木,许家老三……这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成长于现代军营的普通一兵,身上的缺点与不足比比皆是:他的傻气让父亲暴跳如雷,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但同样,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著,让全连为之骄傲。
许三多说:“要好好活,要做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所以许三多不玩牌、不做梦:在草原五班茫茫的戈壁上,他凭借一己之力修好了一条路;为了全连的荣誉,他完成了令老兵们也望尘莫及的333个腹部绕杠;连队散了,他用一个兵的寂寞守住了一个连的军魂……我在这里重述这些过往,并不是为某人做“先进事迹报告”,亦不是为了宣扬什么“精神的奇迹”(在三多走向步兵颠峰的奋斗历程中,他人的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钢七连的连长高成有句话:“信念这玩意儿,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认识的一个兵,他每做一件小事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然后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好家伙——他怀里搂着的已经是一棵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高连长话中所指的那个兵,即是三多。
三多打动我们的,就是他身上的坚韧、执著和善良。用心爱及他人,认真对待自己。“傻子”三多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甚至不怕把内心软弱与恐惧的一面暴露出来。或许,这仅仅是因为本性的木讷吧。可是,这样的三多,难道不是可爱的吗?这样的三多,成功于他,已经不再是种偶然。……
提到三多,就不得不提三多的老乡、和他一起长大的玩伴——成才。成才成才,人如其名,这是个被长辈们赞为“有前途”的孩子,模样俊秀,眉宇间透了股精明气——只是这“精明气”有时候过于外露:他的口袋里永远有三包烟,好烟给排长,中档烟给班长,最劣的烟给战友;为前途,他在钢七连最危难的关头选择了跳槽,转到另一个连做狙击手;他明白那句“不抛弃、不放弃”,却在选拔老A时舍弃了战友......
成才的所作所为,让他成了我在看这部剧时最为不屑的人——我们都不喜欢没有血性的人,就如同我们常常会为那些丢弃自己理想选择随波逐流的人感到羞愧难当。成才与三多的两段经历,在看似矛盾的一次次选择中相互交织,在某些结点相互契合,两人在种种磨难中百炼成钢,最终来到了令所有人都舒一口气的结局。这是外话。
我们急功近利,我们为了想要的一切而不择手段,一点点丧失掉内心的纯真——我们不齿成才的行为,却在那当中隐约地照见了每个人的影子。成才最终亦成长了,有了强大而温暖的内心,但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是否绕行得太远了一些?……
“三多,你是一棵树,一路走来,枝枝蔓蔓都在;而我,从下榕树离开家踏上那趟军列的时候开始就把自己砍光了,光秃秃的,就像电线杆子……我要回去,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成才说这段话时,神色有些微的黯然。然而在那之后的人生,一切将不同。
有人说《士兵突击》是一部现代社会的童话,有人说,《士》剧是一部中国式的《阿甘正传》。在我看来,阿甘的传奇更多的是得益于外部的种种机缘巧合,而三多的成功则是源自于自己的不断努力,源自于不焦虑、不浮躁,源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汇聚。优秀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然优秀。有时我在想,自己以前是不是口号喊多了、决心表多了?是不是不够坚持,不够对自己的心诚实?比比三多在军营里那半年的寂寞,自己实在是汗颜得很。早熟的人往往都晚熟,内省的人难免痛苦。可是这痛苦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幸福?……辛苦地追求幸福,孰不知塌塌实实走在为自己内心目标一点点努力的路上的人最幸福。杨老师的一句话曾让我颇有感触:“傻子会吃亏,但不会长久吃亏。”此剧的编剧兰小龙亦有言:“执著于梦想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许三多的影子,现实中像成才那样的人‘成功’会来的很快,但必定不长久。”
简单生活,用心工作。平平淡淡的八个字,却最恒久。“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成功,或者说是踏踏实实意义上的成功,不是凭“外人“,不是依靠所谓“机械练达”、依靠对人心无休止的揣度。成功所依靠的,是纯真朴鲁,是温暖、平和、坚强的内心,以及永不言弃的拼搏与努力。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许涉世未深如我,无法更加深刻地体味这句话。但是,“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海子)——我只希望在自己还拥有纯真与理想时,把这些好好守护住了。如此,即便那一天终究到来,我的心也仍未完全地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