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吧 关注:2,911贴子:2,366
  • 14回复贴,共1

晚上睡的香,就是这么简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失眠,失眠也是许多年轻人的通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了!晚上失眠白天特别影响工作和学习,这令无数人困惑,那么该怎么治疗呢?不妨来了解一下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甲三是如何针药并用治失眠的,或许能为您治疗失眠提供一些思路。


1楼2015-07-17 16:51回复
    不寐,一般称为失眠症,即睡而易醒,甚则转侧不安、整夜不能入眠的一种症状。不寐原因很复杂,但张景岳认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


    2楼2015-07-17 16:51
    回复
      ”概括而明确地指出失眠以“有邪”“不足”为病因。为此,本篇就心脾不足、阴亏火旺和痰湿积瘀三方面来叙述。


      3楼2015-07-17 16:52
      回复
        1.心脾不足
        初睡常安,半夜即醒,体困神倦,面色不华,心悸健忘,饮食无味,舌少苔色淡,脉弱。


        4楼2015-07-17 16:52
        回复
          2.阴亏火旺
          常难以入眠,或入眠易醒,头晕目花,耳鸣掌热,咽干唇红,舌质红绛,脉细数。


          5楼2015-07-17 16:52
          回复
            3.痰湿积瘀
            头眩失眠,胸脘痞满,心烦不安,大便干燥,苔厚腻,脉滑数。


            6楼2015-07-17 16:52
            回复
              心脾不足
              【药物治疗】
              治法:健脾生血养心。
              选方:归脾汤。
              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珍珠母,山栀子。
              胁脘闷加柴胡、枳实。
              方义:参、芪补气健脾,术、草化湿和中,姜、枣调和脾胃,木香行气,茯神、远志、枣仁、龙眼肉甘酸善补其心。心者,脾之母也,根据“虚则补其母”的理论补心健脾。心主血,故以当归养血。胁脘胀闷是肝木侮土之症,加柴胡之疏肝以制木培土。脾虚易患食积之胸脘痞满,以枳实之利气导滞,气行积消则痞满自消。枳实性沉,可制柴胡之升举以导气下行,这是补中兼攻,使邪去正得以复之方法。


              7楼2015-07-17 16:52
              回复
                【针灸治疗】
                治法:以心脾二经俞原配穴,以健运脾土而养心脾,以三阴之会而益其阴,使阳交于阴。
                处方:
                脾俞,太白,心俞,神门,三阴交,胸脘,痞满加期门、中脘。
                方义:心俞、脾俞健脾养心。太白是足太阴脾经原穴,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原主元气,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这种俞原配穴法,能加强培脾养心的作用。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三经共有之会穴,有培脾益肝壮肾之功。上述腧穴除心俞、神门外,其余穴位均针后加灸,引导心阳下交于阴与肾水交恋而奠安睡眠。胸脘痞满加肝之募穴期门、胃之募穴中脘以疏肝和胃而畅通中焦,以利阴阳相交。


                8楼2015-07-17 16:53
                回复
                  阴亏火旺
                  【药物治疗】
                  治法:养心阴,滋肾水。
                  选方:壮水安神汤。
                  何首乌,酸枣仁,远志,生地黄,丹参,磁石,牡蛎,白芍,甘草,阿胶,川芎,知母,茯神。
                  方义:何首乌味咸走肾,性温入肝,有补肝肾益精血之功,特点是养阴而不滋腻,和阳而不燥热,补阴之中尚有化阳之力,配生地黄、阿胶之滋阴养血为君药。水亏则风木内动,风助火威,故以白芍、甘草、酸枣仁敛肝缓急以制风木妄动。丹参入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血分以养其心。磁石、牡蛎咸降可降心火。远志入肾经,能强志益精,精足水盛,使阴盛能纳阳而火自息。


                  9楼2015-07-17 16:53
                  回复
                    【针灸治疗】
                    治法:取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二经原络穴和督脉与足厥阴肝经的会穴以平息心火,足
                    三阴经之会穴以补阴纳阳。
                    处方:
                    神门,内关,百会,三阴交。
                    方义:取手少阴心经之原穴神门、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内关泻心经之火。佐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会穴百会以息肝风,使火无风动,以利心火下降。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之会穴,为补三阴经之不足的要穴。阴足则上通于心而纳心阳,水火相恋,心肾交通而失眠自愈。


                    10楼2015-07-17 16:53
                    回复
                      痰湿积瘀
                      【药物治疗】
                      治法:和胃祛湿化痰。心火在上,肾水在下,水火上下交通,其枢在胃,胃中为痰湿所踞,则上下交通阻梗,水火不能交媾,痰湿借肝火而鼓动。欲媾阴阳,当通胃腑,欲通胃腑,当化痰湿。
                      选方:二陈汤加味。
                      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瓜蒌仁,枳实,黄连,石膏。
                      便秘加大黄。
                      方义: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气机不畅则痰凝,故以橘红利气,气行则痰自化。这两味药贵在陈久,则无过燥之弊,故有二陈之名,为君。湿痰内结必化热,“痰因火盛也,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痰随火而升降,火随痰而横行,变生诸证,不可纪极,火借气于五脏,痰借液于五味,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专必降其火,治火专必顺其气”,故以黄连之苦寒以降其火,瓜蒌仁之甘寒以润之,茯苓之甘淡以渗之。火因于气,即以枳实助橘红之利气。同时,当湿痰瘀热,积于中焦之际,需枳实沉降之性及冲墙倒壁之力通导积瘀,使方克有济。


                      11楼2015-07-17 16:53
                      回复
                        【针灸治疗】
                        治法:取胃之募穴,令其通胃腑而化痰浊,使腑气通畅以利心肾交通,辅以手阳明经之原穴利气以助化痰,手少阴心经原穴以清降心火而宁神。
                        处方:
                        足三里,中脘,合谷,神门。


                        12楼2015-07-17 16:54
                        回复
                          方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土穴,以“腑病取合”的理论,有通胃治湿化痰的作用,中脘是腑会穴又是胃之募穴,位于上腹部,有直通胃腑、荡涤痰湿的功用,二穴配用有胃经募合肢体互应之妙。化痰必利气,肺主气,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取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谷以利其气。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以心神出入之门户而取名,有安神宁心的作用。痰湿除,胃腑通,则阴阳交通之枢通畅无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3楼2015-07-17 16:54
                          回复
                            本文选自《杨甲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胡慧编著)一书


                            14楼2015-07-17 16:54
                            回复
                              我开这个药方来自我试验一下,哈哈


                              IP属地:陕西15楼2015-07-17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