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过后是宋词
作者:葛兆光
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整天家的在耳边轰鸣,让你不听也得听.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你不承认这是一个没有了诗歌的世界,曾经辉煌过的诗歌在这种似乎不怎么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贵的头,用一句成语说叫\"俯首称臣\".汉堡包三文治填饱肚皮就出发的快节奏生活里,人们不再有时间细细品味诗里精微幽深的滋味,老话说\"诗肠须曲\",可是,含蓄委婉的诗只适于案头清赏,无论如何总比不上满街传唱的流行歌曲,浓浓的味道嗬嗬的喘声沙沙的嗓音和从丹田直奔喉咙的感情更让人觉得痛快.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真的成了阳春白雪,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沦落到曲高和寡,除了自己圈内人那几声喝彩外,很难享受到\"掌声响起来\"的惬意,这里用得上一句唐诗,叫\"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也用得上一句歌词,叫\"昨天的事情已经被人遗忘,挥挥手眼睛只看前方\".
其实,腰缠万贯的中产阶级迈着有力的步伐傲然走进没落贵族的客厅,满腿泥巴的农民兄弟带着胜利的笑容滚一滚地主乡绅的牙床,急匆匆的打工步伐代替了慢悠悠的田园散步,机器单调乏味的节奏换过了鸡鸣桑颠狗吠深巷的声响,这是时代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来的自然就有口味的变化,就象以前过年吃的鸡腿一下子成了平常饭桌上的家常菜和昔日忆苦思甜才用的窝头眨巴眼成了时髦的健美餐,文化这个玩艺儿狠怪,不见得社会进化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时候它也会跟你开个玩笑,当你觉得社会不断爬坡向上前进的时候,它却直个劲儿地向下滑行.于是有人哀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觉得整个文化似乎没救了似的;有人死抱一定之规,任凭风浪起,我自巍然不动,仿佛要做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准备在首阳山采薇采薇.我的一个朋友曾用一种头可断血可流的坚定语气对我说,\"我绝不听什么邓丽君之类的流行小曲\",尽管他根本不知道现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就连什么四大天王都快过气了,还以为是十来年前的邓丽君时代,还有一个朋友则从鼻孔里喷出一缕气来对我说,\"这些东西算个什么艺术,不过是通俗小调而已\",虽然他也知崐道这流行小调已经如水银泄地,连他的太太和儿子都被迷住,但他依然要恪守他那严正的立场.
我没有这么立场坚定,有时也听听什么《星星点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也觉得怪好听的,不过,我也不见得那么入迷,听了几遍也会腻歪,更想不通这种歌曲为什么要灌成那不能洗不易坏贵得厉害的CD唱片,难道这能听个千儿八百遍始终不厌?我并不用一种做作的高雅来蔑视这些流行曲词,有时候甚至觉得它比我们现在这种死样活气的诗坛上无病呻吟或故自坚涩的诗作更让人喜欢,不过,我也并不觉得这些流行曲词好到哪儿去,除了少数之外,相当多的词都是花拳绣腿或滥俗套话,根本不值得人把它当口头禅挂在嘴上更不值得把它当红玫瑰缀在胸前.但是,面对这满世界的流行歌曲,看着老少爷们儿都在那儿哼哼\"何不潇洒走一回\",看着诗歌集子版权页上越来越可怜的印数和诗人们脸上越来越惶惑的神情,我又不免产生一点儿疑惑,是不是\"诗\"的时代真的要让位给\"歌\"的时代,就象唐诗过后是宋词?
《围城》里说方鸿渐到了赵辛楣家,听到无线电正在播放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曲《春之恋歌》,\"心想该死该死,听这种歌好比看淫书淫画,是智力落后,神经失常的表示,不料赵辛楣失恋了会堕落至此\",其实这就是方鸿渐的偏见了.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作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当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划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象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象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见哪一位文化人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崐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
作者:葛兆光
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整天家的在耳边轰鸣,让你不听也得听.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你不承认这是一个没有了诗歌的世界,曾经辉煌过的诗歌在这种似乎不怎么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贵的头,用一句成语说叫\"俯首称臣\".汉堡包三文治填饱肚皮就出发的快节奏生活里,人们不再有时间细细品味诗里精微幽深的滋味,老话说\"诗肠须曲\",可是,含蓄委婉的诗只适于案头清赏,无论如何总比不上满街传唱的流行歌曲,浓浓的味道嗬嗬的喘声沙沙的嗓音和从丹田直奔喉咙的感情更让人觉得痛快.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真的成了阳春白雪,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沦落到曲高和寡,除了自己圈内人那几声喝彩外,很难享受到\"掌声响起来\"的惬意,这里用得上一句唐诗,叫\"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也用得上一句歌词,叫\"昨天的事情已经被人遗忘,挥挥手眼睛只看前方\".
其实,腰缠万贯的中产阶级迈着有力的步伐傲然走进没落贵族的客厅,满腿泥巴的农民兄弟带着胜利的笑容滚一滚地主乡绅的牙床,急匆匆的打工步伐代替了慢悠悠的田园散步,机器单调乏味的节奏换过了鸡鸣桑颠狗吠深巷的声响,这是时代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来的自然就有口味的变化,就象以前过年吃的鸡腿一下子成了平常饭桌上的家常菜和昔日忆苦思甜才用的窝头眨巴眼成了时髦的健美餐,文化这个玩艺儿狠怪,不见得社会进化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时候它也会跟你开个玩笑,当你觉得社会不断爬坡向上前进的时候,它却直个劲儿地向下滑行.于是有人哀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觉得整个文化似乎没救了似的;有人死抱一定之规,任凭风浪起,我自巍然不动,仿佛要做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准备在首阳山采薇采薇.我的一个朋友曾用一种头可断血可流的坚定语气对我说,\"我绝不听什么邓丽君之类的流行小曲\",尽管他根本不知道现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就连什么四大天王都快过气了,还以为是十来年前的邓丽君时代,还有一个朋友则从鼻孔里喷出一缕气来对我说,\"这些东西算个什么艺术,不过是通俗小调而已\",虽然他也知崐道这流行小调已经如水银泄地,连他的太太和儿子都被迷住,但他依然要恪守他那严正的立场.
我没有这么立场坚定,有时也听听什么《星星点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也觉得怪好听的,不过,我也不见得那么入迷,听了几遍也会腻歪,更想不通这种歌曲为什么要灌成那不能洗不易坏贵得厉害的CD唱片,难道这能听个千儿八百遍始终不厌?我并不用一种做作的高雅来蔑视这些流行曲词,有时候甚至觉得它比我们现在这种死样活气的诗坛上无病呻吟或故自坚涩的诗作更让人喜欢,不过,我也并不觉得这些流行曲词好到哪儿去,除了少数之外,相当多的词都是花拳绣腿或滥俗套话,根本不值得人把它当口头禅挂在嘴上更不值得把它当红玫瑰缀在胸前.但是,面对这满世界的流行歌曲,看着老少爷们儿都在那儿哼哼\"何不潇洒走一回\",看着诗歌集子版权页上越来越可怜的印数和诗人们脸上越来越惶惑的神情,我又不免产生一点儿疑惑,是不是\"诗\"的时代真的要让位给\"歌\"的时代,就象唐诗过后是宋词?
《围城》里说方鸿渐到了赵辛楣家,听到无线电正在播放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曲《春之恋歌》,\"心想该死该死,听这种歌好比看淫书淫画,是智力落后,神经失常的表示,不料赵辛楣失恋了会堕落至此\",其实这就是方鸿渐的偏见了.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作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当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划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象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象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见哪一位文化人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崐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