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
古时。茱萸是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在重阳这一天,人们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气,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也写道:“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茱萸雅号“辟邪翁”,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佩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