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1,184贴子:3,878,892

回复:震后,呼唤心理干预(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9/content_8207860.htm

心理专家提醒:灾后心理援助应避免无心造成的心理二次伤害

心理援助者应注意以下几点:受灾后大部分人会排斥自己有心理疾病,在谈话中援助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让对方感到自己心理有病的暗示词语以及与治疗、心理疾病、精神医学、精神疾病相关词语等;心理援助的谈话支持宜渐进引入,避免援助者主动谈及当事者家人生死和直接询问心理伤痛;卸掉自身是拯救者的身份,与幸存者深度共情,避免说空话,如你要坚强些、至少你还活着等;避免反复对同一人进行各方面的问卷调查或心理调查;当受援助者哭诉时要肯定其正常的感受和反应,不要阻止哭诉,适当引导悲恸者疏泄情绪;对受援助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丧失理智的行为,应谅解,给予耐心陪伴,适当劝解面对现实;对有的患者出现不堪忍受、拒绝合作的行为,应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宽慰患者;为防止悲恸情绪的传染和强化,对于丧亲的幸存者尽量避免团体心理互助。


18楼2008-05-20 21:54
回复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5/19/content_8207973.htm

    心理专家:面对受灾者 救助者最易犯的口误"别哭"

    救助者们应该避免哪些口误。 

     首先,面对受灾者一定不能说“不要哭”之类的话,要鼓励他们把情绪表达出来。 

     其次,不要说善意的谎言,尤其对于那些失去父母的小孩子,不能说“你爸爸妈妈没有死,而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如实告诉他们“你的爸爸妈妈不会回来了,但是别担心,我们会帮助你的。” 

     第三,对于小孩子最忌讳的做法是给他们贴标签,当面宣布他们为“孤儿”,如果一定要叫,也应该是“那个穿黄衣服的小女孩”这类比较中性的称呼。 

     第四,面对伤者,救助者最容易说错的一句话就是“你不需要说,我们理解你的痛苦”,比较好的做法是鼓励对方把悲伤说出来。


    除了灾民,张怡筠担忧救助者们也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她给出了6大方法,预防心理疾病。 

     首先要维持心情的平静,“这两天电视镜头里有些记者的状态非常激动,这不是一个好的状态。只有在冷静的状态下才能清醒地体会到在别人和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才能提供最有效率的救助。” 

     其次,不能过劳,24小时连续工作的结果将埋下心理隐患,一定要保证几个小时的睡眠,给心灵提供修复的空间。 

     其三,救助者也会有悲伤情绪,不要压抑,一定要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第四,现场要注意给自己打气,多看贡献,少看失误。 

     第五,多挖掘一些温暖的故事,积极地去看人、看事。


    19楼2008-05-20 2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