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吧 关注:2,911贴子:2,366
  • 7回复贴,共1

怒发冲冠的医学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曾经从文字和医学的角度说过汉语的“情”与英语的“feeling”之间的文化与科学差异。这种差异不仅铸造出中西方人不同的情感模式,而且也分化出中西方人不同的脑科学观念。以此为引子,我们来谈谈“怒”。“怒”是人生中无论谁都会遇到,谁都不可避免和谁都会有亲身体验的情感。中医学将人的情感类分为七情,怒便是其中之一。
以心理学论,怒常常是在事与愿违,且这种妨碍达到目的的原因是可被正确或错误认知的情势下产生的。所谓:“怒生于恶……恶物哀也。”


IP属地:陕西1楼2015-06-18 18:18回复
    在中国,有“怒发上冲冠”的典故: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块和氏璧,秦昭王非常喜欢,愿以十五城池换取,于是蔺相如便奉璧出使秦国,但在宴会上,秦王依仗国势强大,反不愿给赵国十五座城池。一气之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怒不仅令相如头发直竖,甚至把帽子也冲起来了。这一典故不仅把人的怒相写得生动不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也揭示出怒是有生理效应的。


    IP属地:陕西2楼2015-06-18 18:18
    回复
      我不知道这能否算是关于怒的生理效应的最早记载,但把怒作为一个医学课题进行研究,中医学较之西医学不仅要早得多,而且具有更独特的研究视角。


      IP属地:陕西3楼2015-06-18 18:18
      回复
        西医学关于怒的研究可以上溯到20 世纪初。1928年,W. R. Hess 通过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引起了动物含有狂怒表情的攻击行为,同时也观察到怒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显著变化。这可能是西医学最早的关于怒生理反应的实验描述。之后,医学家们在分子水平逐步发现了怒与脑内5-HT等神经递质的关系。从阐述怒的下丘脑神经结构定位,到发现怒与脑内5-HT等神经递质的关系,这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但这些研究把人的情感与脑及其脑的物质代谢联系起来,这在人类力图认识自身的努力中也应该算是一个既具有哲学意义又具有生物医学意义的进步。因为这一结果不仅让人们彻底抛弃了关于情感研究的纯粹精神论的认识论轨道,而且提示人们将能够通过影响脑内5-HT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而对怒的情感进行调控。


        IP属地:陕西4楼2015-06-18 18:18
        回复
          与此不同,中医学认为,怒归肝属木,气血上逆,令人善怒。因其归肝,所以亦伤肝。“怒伤肝,其气出”,“怒则气逆”,“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就是中医学关于怒的生理观和病理观。


          IP属地:陕西5楼2015-06-18 18:19
          回复
            现代生物医学家关于怒的研究指出以5-HT等神经递质分子及其分子网络为靶向寻找治怒药物的方向,而中医学则告诉我们怒原本是可以从肝论治的。两者之间有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呢?如有,这一联系的解密又意味着什么?假如未来人们能从中药中发明出新的治怒药物,那么这些药物可以取代弗洛伊德吗?虽然这些问题悬而未决,但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一个关于怒发冲冠的医学故事。


            IP属地:陕西7楼2015-06-18 18:19
            回复
              这个故事孕育着一个梦想!


              IP属地:陕西8楼2015-06-18 18:19
              回复
                选自《艺术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冯前进,刘润兰著)一书


                IP属地:陕西9楼2015-06-18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