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蚀琥珀吧 关注:30贴子:336
  • 5回复贴,共1

◆意蚀╋琥珀◆┏考据┫服饰·宋朝服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朝服饰概述

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政治上的保守, "程朱理 学"的思想禁锢,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
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南宋后期,"一钩罗袜素蟾弓"表明妇女裹足渐成大势,这种变态的习俗严重地残害了女性的身心, 能幸免于难的就只有那些劳苦的从事田间耕作的妇女!
缠足,是中国妇女血的历史;青楼,是我国女性泪的根源。
除了盛行残酷的缠足之风,青楼文化也是宋代特殊的一面。青楼女子虽然命苦,却不乏才貌双绝者。
人称"秦淮一片明月",以文采称著的这类女子多居住于长江沿岸,衣着扮相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1楼2008-05-18 08:56回复
    宋代妇女襦裙
    宋代妇女襦裙——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
    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
    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本图为窄袖短襦、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

    宋代背子
    宋代背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
    宋代背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
    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
    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
    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图为背子穿戴展示图。

    宋代大袖
    宋代大袖——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
    《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
    《朱子家礼》称:“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及膝,领、衣襟镶有花边。
    此图为大袖展示图。


    ……依然郁闷图到底在哪里


    4楼2008-05-18 09:04
    回复
      2025-08-07 23:4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宋代胄甲
      宋代胄甲——宋代的胄甲,大体继承晚唐五代的服式略有变化。
      北宋初年的铠甲,据《宋史·兵志》记载,有金装甲、连锁甲、锁子甲、黑漆顺水山子铁甲、明光细网甲等多种铁甲;还有一种以皮革作甲片,上附薄铜或铁片制成的较轻便的软甲。
      《武经总要》是我国一部记述有关军事组织、制度、战略战术和武器制造等情况的重要军事著作,其中详细记载了北宋时期的铠甲样式及其制度。
      如头戴兜鍪,身穿甲衣,两袖缀有披膊,下配有护腿。
      本图为宋代铠甲穿戴展示图。


      ……去死吧!死活找不到!


      5楼2008-05-18 09:05
      回复
          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也是公服。
        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

        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

         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
        宋建隆三年以后赐发的范围更加广泛,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 。
        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

          宋代男子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常服在这里指"燕居服"(即居室中服用的衣物)因此也叫"私服"。
        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
        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和限制。
        从隋代开始,帝王统用明黄色制衣,官臣不得乱用。
        据文献记载,由于朝廷内赐佩金银鱼袋的公服是以紫、绯色原料制做,故一般低级官吏不得乱用,而只可服用黑白两种颜色。 
        宋时常服有如下几种: "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者着锦袍,无官职者着白布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诗人陆游曾写道“业农……惟布襦裙,取适寒暑之宜”。
        襦袄有夹棉之分。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之人服用。由于这种衣服体窄袖小,故称之为筩袖的襦(即筒袖)。 
        “衫”为宋代男子穿用,外穿宽大的衫叫“凉衫”。
        色白的衫叫“白衫”。深紫料的衫叫“紫衫”。士大夫用衫有记载“紫衫非公服,特小衫也”。因此紫衫又为“窄衫”。
        《清明上河图》中,有头戴帷帽乘驴之女子也披"凉衫"。
        由于凉衫大多以淡紫色为主,故宋考宗时曾规定以凉衫为吊丧之服。
        另外"毛衫"、"?衫"是以羊毛和麻葛原料而取名。

          “襕衫”,《宋史·舆服志》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圆子生、州县生服之”。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

          “裳”是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以黄裳。燕居之时不束带,待客之时以大带束之。

          “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

        “鹤氅”有记载“又有大袖如中国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布衫和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
        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纻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
        贵族着裤质地也十分讲究,以纱、罗、绢、绸、绮、绫为多,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
        平民劳作时着裤质地比较粗劣。

          1975年从江苏金坛地区,出土了一座宋代儒生的墓葬,该墓墓主是一位八品以下官职的庶人子弟,太学士周?。
        由于葬者地位低下,出土的文物,从质量到数量均较为逊色。
        从古至今男性与女性在衣着储备上生前自然有别,但在死后更明显不同,这位儒生的陪葬品就具有这种男性特点。
        陪葬物中有单衫、夹衫、丝锦袍、短衣和无底的紬袜裤等,比较简单。衣物大多是合领、交领和圆领式样。 


        考据自百度百科。


        7楼2008-05-18 09:09
        回复
          翻翻翻
          5L……嗯


          IP属地:福建8楼2008-05-22 12:20
          回复
            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纻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 
            贵族着裤质地也十分讲究,以纱、罗、绢、绸、绮、绫为多,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


            9楼2008-06-09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