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政府来说,电子政务建设的三个目的分别是:加强监管、提高效率、为民服务。其中,加强监管位列第一,而服务功能被排在了第三位。西方国家过去许多年来也在过于强调服务者的角色,而忽略了监管者的身份。服务和监管,谁放在第一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中国如何补上法制建设这一课。我来谈一下我对电子政务的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公共政府,政府改革,就是民主改革。走向公共政府,就要求中国政府将自己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这一道门槛,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就迈过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新一代政治家的思考是,如何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官僚体制中解脱出来,不是去完善庞大的官僚运转机器,而是考虑怎么改变运作方式。这就要求政府更具代表性、回应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