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省芳华越剧团带着原创越剧《柳永》来厦门艺术剧院演出,这次是王君安老师梅花奖竞演前的巡演,我们有幸能在厦门看到她的精湛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已落幕了观众还迟迟不舍离去,‘’王君安,我爱你!‘’的喊声此起彼伏!让我们分享这个越剧艺术盛宴吧!
《柳永》是一个很难演的戏,而且又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乃至古典文化的品格、品位。柳永用离愁别绪抓住下层人们漂泊、不遇的时代主题、时代情绪,他的词精美深雅、文采斑斓。他是歌女们生命、情感的代言人,他的词歌女们能用生命来歌唱,老百姓也是用他们的人生遭际来倾听、共鸣。他的词舒解、抚慰了人类生活经历和精神生命的悲伤和痛苦。
观看这两年来王君安老师的《柳永》,她的演出一次比一次成熟,深刻。她不断用声音、身段来寻找人物特征和剧本风格。第一场一声“柳七来了也”,把一代才子的得意与满足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尹派特有的唱腔为人物定调塑形。第二场柳永兴奋、自负、焦急,以致见了皇帝有点反应迟钝,到被当头一棒把心打碎,还晕乎乎神智没有全部清醒过来,虽一时心生反抗又即转为悲伤,又笑又哭。君安把柳永的可怜和不幸清晰而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第三场表现柳永的孤独凄惶,他慰劝虫娘其实是鼓励自己,君安的表演动作丰富又不闹不过,尤其《雨霖铃》那一场的身段,恰到好处地把身段变成了诗意的悲伤叙述。第四场表现柳永的自卑,到写《望海潮》时,却又才华喷发、神采飞扬、面目焕然,随后转到沔、眄不分,“残山剩水不可逐”的羞辱和崩溃,又让人揪心断肠。才子的粗心、自取其辱,命运的再度嘲弄,老天派遣他为时代为士民歌唱,又遗弃他羞辱他毁灭他,人物乃至人生的悲喜剧,君安演得让人心痛而且感慨。第五场柳永遍体鳞伤、几乎粉身碎骨,他无家可归无枝可依,科考不再是他全部的生命寄望和梦想,即使如此,他也只能再到京城。他的意气已被全部摧折,心中唯虫娘一念维系。明知虫娘的悲惨屈辱生涯,他还是无法忍受虫娘对客人的应承,内心的绝望变成怨恨和哀叹。这场戏的难度和隐晦,在君安的表演下仍然清晰有力。第六场角色转作老生,柳永一生总结:“自家与自家过不去,读书人与填词人相交缠”,悲痛沉痛自不必说,几次叙转,人物竟淡然漠然起来,像评说别人一样。不呼天抢地而悲怆却更加深入我们心灵。这场戏君安的声音之美、特色之鲜明、情感之丰富,表达之细致、曲折、准确,全部被呈现出来。到最后仍然回到“晓风残月杨柳岸”,词人的自悲自责自怜自悼,虽然转作舒缓平和,却反让我们心灵如被一枪击中的猝痛。似乎不只是宋代失去他,历史失去他,而且也是我们失去了他,大家都有责任,这是历史的责任、文化的责任、民族的责任。谁能说再出一个不入主流的柳永,我们就能容得了他?君安把这种历史伤痛传达给我们,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甚至觉得这一场唱,她超越了人物、超越了自己,变成对人生况味、对人类情感的歌唱和咏叹。也许这也是尹派力求的高处吧。……
芳华于5月8日在漳州演出,而后于5月12日在广州参加梅花奖竞演,在这里预祝王君安老师 夺梅成功!




《柳永》是一个很难演的戏,而且又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乃至古典文化的品格、品位。柳永用离愁别绪抓住下层人们漂泊、不遇的时代主题、时代情绪,他的词精美深雅、文采斑斓。他是歌女们生命、情感的代言人,他的词歌女们能用生命来歌唱,老百姓也是用他们的人生遭际来倾听、共鸣。他的词舒解、抚慰了人类生活经历和精神生命的悲伤和痛苦。
观看这两年来王君安老师的《柳永》,她的演出一次比一次成熟,深刻。她不断用声音、身段来寻找人物特征和剧本风格。第一场一声“柳七来了也”,把一代才子的得意与满足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尹派特有的唱腔为人物定调塑形。第二场柳永兴奋、自负、焦急,以致见了皇帝有点反应迟钝,到被当头一棒把心打碎,还晕乎乎神智没有全部清醒过来,虽一时心生反抗又即转为悲伤,又笑又哭。君安把柳永的可怜和不幸清晰而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第三场表现柳永的孤独凄惶,他慰劝虫娘其实是鼓励自己,君安的表演动作丰富又不闹不过,尤其《雨霖铃》那一场的身段,恰到好处地把身段变成了诗意的悲伤叙述。第四场表现柳永的自卑,到写《望海潮》时,却又才华喷发、神采飞扬、面目焕然,随后转到沔、眄不分,“残山剩水不可逐”的羞辱和崩溃,又让人揪心断肠。才子的粗心、自取其辱,命运的再度嘲弄,老天派遣他为时代为士民歌唱,又遗弃他羞辱他毁灭他,人物乃至人生的悲喜剧,君安演得让人心痛而且感慨。第五场柳永遍体鳞伤、几乎粉身碎骨,他无家可归无枝可依,科考不再是他全部的生命寄望和梦想,即使如此,他也只能再到京城。他的意气已被全部摧折,心中唯虫娘一念维系。明知虫娘的悲惨屈辱生涯,他还是无法忍受虫娘对客人的应承,内心的绝望变成怨恨和哀叹。这场戏的难度和隐晦,在君安的表演下仍然清晰有力。第六场角色转作老生,柳永一生总结:“自家与自家过不去,读书人与填词人相交缠”,悲痛沉痛自不必说,几次叙转,人物竟淡然漠然起来,像评说别人一样。不呼天抢地而悲怆却更加深入我们心灵。这场戏君安的声音之美、特色之鲜明、情感之丰富,表达之细致、曲折、准确,全部被呈现出来。到最后仍然回到“晓风残月杨柳岸”,词人的自悲自责自怜自悼,虽然转作舒缓平和,却反让我们心灵如被一枪击中的猝痛。似乎不只是宋代失去他,历史失去他,而且也是我们失去了他,大家都有责任,这是历史的责任、文化的责任、民族的责任。谁能说再出一个不入主流的柳永,我们就能容得了他?君安把这种历史伤痛传达给我们,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甚至觉得这一场唱,她超越了人物、超越了自己,变成对人生况味、对人类情感的歌唱和咏叹。也许这也是尹派力求的高处吧。……
芳华于5月8日在漳州演出,而后于5月12日在广州参加梅花奖竞演,在这里预祝王君安老师 夺梅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