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说小叶子混的太差,都百十万字了才这么点官,说杨凌这时候都如何如何了,杨凌和正德是兄弟,算开挂,小叶子是自己往上爬。都说七品芝麻官,问题是七品真的和芝麻一样小吗??
先说一下科举制度,普通人家孩子想当官,就得按科举制度一步步来。首先第一关是要证明你是读书人,也就是童生,或者文童,鲁迅先生说过“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第二道考试,也就是考秀才,成了秀才,就可以获得一部分权利,比如看见知县不用下跪,个人不用纳税等等。秀才考试中的第一名叫做案首,因为主考官会把第一名的试卷放在书案上第一个位置。接下来就是乡试,真正的考验来了。乡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乡,在古代乡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省内统考。合格的就是举人,举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了,大家明白为什么范进中举会发疯了吧,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做官就是高人一等。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是被人称为唐解元。
中了举人,你就可以去参加下一关了——会试。如果你够厉害,过了会试,恭喜你,你就可以成为大明的官员了。会试的第一名是会员,先别急着高兴,进士们,还有最后一关,殿试。也就是金銮殿上皇帝亲自出题(也可能是重要大臣),这里将决定你们最终的排名,来安排你们未来的工作。殿试分为一甲三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若干人,三甲若干人。一甲及二甲前十几名,被称为庶吉士,可以入翰林院,也就是高级官员训练班,前途算是一片光明了。其他人则按照名次外放做官,推官,知县,县丞甚至典吏,主薄。别嫌小,知道进士的录取率是多少吗?明朝中期,大概是一万举子取三百到四百人。这可不是普通人的考试,而是各个省的精英举子们,知道做官有多难了吧,现在的公务员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那中了举实在考不上进士的呢?别慌,那你就等着,等哪个官员犯了法,生了病,你就可能获得替补的机会了,也能去当官。
知道当官不容易了,你还得了解升官的痛苦。老朱是个很抠的人,除了皇亲国戚,开国元勋(快杀光了)后代,他根本就没安排正一品的职位。明朝的正一品基本都是死后追封的,当然也有少数几个猛人,活着的时候就是正一品,比如张居正。正常情况下,最高品级算是六部的尚书——从一品。那么内阁大学士是几品呢,七品。没错,朱棣早就预感到内阁这个组织的能量会非常大,为了防止内阁专权,内阁学士只有七品等级,你能决定国家大事,但是别人不一定听你的,你只能提建议,而没有权力批建议。可惜,我国古代人民是智慧的,他们想出了兼任。到后来,内阁学士基本都是兼任各部尚书,或者侍郎之职。简介里面出现的江宁布政使是几品呢,正二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长兼省委书记,真正的封疆大吏。一级一级排下来,七品官小吗?对朝廷大员来说是小,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九品的主薄就是大官了,不见阿Q正传里的举人老爷吗,一个没当官的举人就被老百姓称为老爷,何况七品呢。
而且升官也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想升官的不止你一个,你有能力吗,有关系吗?举个例子,十三岁中举的杨廷和,十九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三十岁给太子当老师。算是有能力有背景了吧,就这杨廷和四十二岁入阁,从中进士到入阁,花了二十三年,而且已经是坐飞机的速度了。所以别说小叶子升官慢了,一个没背景的举人能连续升官已经是作者开金手指了,要是太快了,就太假了,太小白文了。
我个人认为关叔写的这些小说里面,如果夜天子去掉二成水,算是最好的作品。回明,步步,锦衣固然看起来很爽,但是夜天子才是最接近现实的,最符合明朝的。
先说一下科举制度,普通人家孩子想当官,就得按科举制度一步步来。首先第一关是要证明你是读书人,也就是童生,或者文童,鲁迅先生说过“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第二道考试,也就是考秀才,成了秀才,就可以获得一部分权利,比如看见知县不用下跪,个人不用纳税等等。秀才考试中的第一名叫做案首,因为主考官会把第一名的试卷放在书案上第一个位置。接下来就是乡试,真正的考验来了。乡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乡,在古代乡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省内统考。合格的就是举人,举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了,大家明白为什么范进中举会发疯了吧,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做官就是高人一等。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是被人称为唐解元。
中了举人,你就可以去参加下一关了——会试。如果你够厉害,过了会试,恭喜你,你就可以成为大明的官员了。会试的第一名是会员,先别急着高兴,进士们,还有最后一关,殿试。也就是金銮殿上皇帝亲自出题(也可能是重要大臣),这里将决定你们最终的排名,来安排你们未来的工作。殿试分为一甲三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若干人,三甲若干人。一甲及二甲前十几名,被称为庶吉士,可以入翰林院,也就是高级官员训练班,前途算是一片光明了。其他人则按照名次外放做官,推官,知县,县丞甚至典吏,主薄。别嫌小,知道进士的录取率是多少吗?明朝中期,大概是一万举子取三百到四百人。这可不是普通人的考试,而是各个省的精英举子们,知道做官有多难了吧,现在的公务员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那中了举实在考不上进士的呢?别慌,那你就等着,等哪个官员犯了法,生了病,你就可能获得替补的机会了,也能去当官。
知道当官不容易了,你还得了解升官的痛苦。老朱是个很抠的人,除了皇亲国戚,开国元勋(快杀光了)后代,他根本就没安排正一品的职位。明朝的正一品基本都是死后追封的,当然也有少数几个猛人,活着的时候就是正一品,比如张居正。正常情况下,最高品级算是六部的尚书——从一品。那么内阁大学士是几品呢,七品。没错,朱棣早就预感到内阁这个组织的能量会非常大,为了防止内阁专权,内阁学士只有七品等级,你能决定国家大事,但是别人不一定听你的,你只能提建议,而没有权力批建议。可惜,我国古代人民是智慧的,他们想出了兼任。到后来,内阁学士基本都是兼任各部尚书,或者侍郎之职。简介里面出现的江宁布政使是几品呢,正二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长兼省委书记,真正的封疆大吏。一级一级排下来,七品官小吗?对朝廷大员来说是小,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九品的主薄就是大官了,不见阿Q正传里的举人老爷吗,一个没当官的举人就被老百姓称为老爷,何况七品呢。
而且升官也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想升官的不止你一个,你有能力吗,有关系吗?举个例子,十三岁中举的杨廷和,十九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三十岁给太子当老师。算是有能力有背景了吧,就这杨廷和四十二岁入阁,从中进士到入阁,花了二十三年,而且已经是坐飞机的速度了。所以别说小叶子升官慢了,一个没背景的举人能连续升官已经是作者开金手指了,要是太快了,就太假了,太小白文了。
我个人认为关叔写的这些小说里面,如果夜天子去掉二成水,算是最好的作品。回明,步步,锦衣固然看起来很爽,但是夜天子才是最接近现实的,最符合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