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吧 关注:156,322贴子:1,238,560
  • 28回复贴,共1

最近要学校要开展辩论赛。遇一难题,求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的辩题是:我们需要父母的精神鼓励。
对方的辩题是:我们需要父母的物质鼓励。
有一个人给对方出主意说,人必须要解决温饱(也就是物质需求)才会追求精神追求。求满意回复!!!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说一说。求指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4-28 21:07回复
    不见得先温饱才会追求精神


    IP属地:安徽2楼2015-04-28 21:11
    收起回复
      2025-08-12 23:46: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出定义吧,我们指的是什么,让你精神鼓励又包括哪些方面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4-28 21:15
      收起回复
        这也就是说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高级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04-28 21:18
        收起回复
          李天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4-29 11:01
          回复
            如果说,我们只有物质鼓励,哪怕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吃好的穿好的,我们没有适当的精神鼓励,整个人没有任何的奋斗的精神,没有生活的动力,没有任何的精神诉求,如同行尸走肉般,物质鼓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4-29 11:06
            收起回复
              唯物辩证法对于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说的很明确: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因关系原理
              精神鼓励即内在激励,直接作用于主观能动性,属于内因激励;物质鼓励则是通过改善外部条件,满足物质需求间接影响主观能动性,属于外因激励。
              虽然,表面上看最后都作用在了主观能动性,但是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面对激励,人的反馈通常是成正比的,即正/负向刺激带来正/负面效果,举例:成就感——>自信——>更大的投入;挫败感——>自卑——>逃避的念头;暴利——>疯狂的追逐,无利——>不起早。
              面对激励,人的感知会不断地调整加以适应,换句话说,曾经感觉显著的刺激强度,随着不断地适应调节,习惯之后,如果不能加大刺激强度,就会逐渐感觉不到了,刺激就逐渐失效了。举例:曾经很喜欢的事物,随着不断的机械性重复,很容易出现腻了,麻木了的感觉,喜欢的程度越发弱化了。
              于是,是否能够维持正向刺激,是否能够不断地放大正向刺激,就成了鼓励是否持续有效的关键。
              内因激励的精神鼓励可以使对象产生主动的循环放大,持久,高效;而外因激励的物质鼓励则必须被动仰赖不断升级的物质等级,几次升级之后便成为可怕的物质负担,难以为继。阿伦森效应表明,一旦物质激励难以为继,产生的负面效果将大于一开始就没有奖励。
              即便如此,家长仍然热衷于给子女物质奖励为主要激励方式,原因大体为两点:
              1.精神激励的难度较高,需要父母对子女的了解非常全面透彻,并且在自身品行修养也有较高的要求,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法,给予恰到好处的激励。这对于有些父母来说过于辛苦。
              2.物质激励初次见效快,标准易衡量,易攀比,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满足父母自身的虚荣感,优越感。
              然而,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却并不为家长以及子女的主观欲望所改变,内因仍旧是基础,最重要的,外因只不过是影响的条件罢了。


              IP属地:北京7楼2015-04-29 11:55
              收起回复
                首先这个辩题的物质奖励肯定不包括生活中父母必须承担的给子女的物质给予(保证他的基本生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费用),这不是奖励,这是义务。分辨清楚这个那这个辩题就比较简单了。父母给予的应该是孩子最需要的。当前社会中频繁出现的问题,代沟问题。是因为父母给子女的物质奖励不够呢?还是因为父母没有切身去理解子女呢?其实提倡精神鼓励就是提倡父母多去了解子女,多去了解子女的精神状态。不要以为精神鼓励那么容易,对子女的心思完全不懂,那也算精神鼓励?可能子女还没接收到。。。


                IP属地:湖南8楼2015-04-29 12:08
                收起回复
                  2025-08-12 23:40: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首先,这话不错。我也非常赞成。但是,温饱一定要从父母那得到吗?从父母那得到的应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不曾听过那个合格的父母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更多的人一个个成功的事例均有伟大的父母在背后做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9楼2015-04-29 12:11
                  收起回复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区别是什么?就在于物质鼓励很实际,精神鼓励是虚幻的。看似物质鼓励很好,很赞。但是人类共有的潜藏天性就会在这个时候作祟,是什么?攀比!但是精神鼓励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 )你接受的是无形的精神鼓励,你跟谁去攀比?怎么攀比?物质鼓励的现实感,带来了永远的不满足,而精神鼓励则会使你受益终生。( )所以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的层次是不同的。再说温饱的问题,温饱是什么?温饱是基本的生存需求,你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没有你怎么接受物质奖励?当你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没有的时候是一个ipad,一个苹果手表能救你还是简单的精神鼓励能救你?显然是精神鼓励。( )还有,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区别还在于一个会上瘾,一个不会上瘾。你几时听说过有人要精神鼓励要上瘾的?都是要物质鼓励更容易上瘾。( )最后,简单的总结一下,精神鼓励是无形的,因为是无形的,所以不会让你在满足后有失落感,因为不会让你在满足后有失落感,所以鼓励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最大,因为鼓励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最大,所以精神鼓励更甚于物质鼓励。【在括号的地方一律加反问句】


                    10楼2015-04-29 19:56
                    回复
                      没这么复杂,看题目,是鼓励。父母养你给你吃穿并非鼓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4-29 21:44
                      回复
                        辩论赛赢了。谢谢大家的帮助。复赛我会再来求教导的~谢谢大家(鞠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5-07 1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