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吧 关注:327,460贴子:1,104,112
  • 25回复贴,共1

中药知识总结,一日一药,持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希望给吧友们学习上带来点帮助


IP属地:广西1楼2015-04-28 17:56回复
    1、 羌活(用根)(掌握)
    【性能】 辛、苦,温。归膀胱、肺经。
    功效1:发散风寒;(对应的主治)风寒表证,项后头痛。
    功效2:胜湿止痛;(对应的主治)风寒湿痹,因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故用于腰以上的风湿痹痛。(即项背、上半身)。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IP属地:广西2楼2015-04-28 17: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荆芥(熟悉)(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微温(温性不明显)。归肺、肝经。
      1.祛风解表:发散风寒力量最为平和,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均可使用荆芥。用于外感表证(无风寒二字,可以用于风寒、风热感冒);清头目利咽喉,风热引起的,风性轻扬最容易上扰清窍(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目痒流泪)疏风热清头目。利咽喉:咽喉为内脏的门户,风热内犯,淤积在咽喉,出现了咽喉痒痛甚至红肿;
      2.止痒,透疹: 祛风用于皮肤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煎汤外敷);麻疹不透,麻疹初期,疹点不畅使用。
      3.止血: 炒炭后(收敛性止血药,苦味,平性,肝经)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此外:可以用于疮痈。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IP属地:广西3楼2015-04-28 18:00
      回复
        都没人关注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4-28 18:23
        回复
          防风(熟悉)用干燥根。
          【性能】 辛、甘,微温。归肺、肝、脾经。
          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为主,也可以少量用于风热表证(次要作用);除发散风寒作用外,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 ,祛风湿的作用明显。
          此外,还可以用于皮肤瘙痒; 止痉:肢体的抽搐肌肉的痉挛,主要用于破伤风(有一定的效果)
          【使用注意】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IP属地:广西5楼2015-04-29 12:32
          回复
            先生辛苦了,有药性赋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5-01 21:55
            收起回复
              加油,希望坚持下去,关注的人会越来越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5-02 19:44
              收起回复
                麻黄(掌握)(干燥草质茎)(发汗解表第一药)
                【性能】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1.发汗解表:治疗风寒感冒之要药,与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作用最为明显,主要用于风寒表实症。)
                2.平喘止咳: 可以称为宣肺平喘平喘止咳(一般的解表药都有平喘的功效,麻黄相比较为突出。主要用于咳喘症)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最佳主治症:咳喘兼有风寒外感)(平喘的功效很大,对肺热雍盛,麻黄经过配伍以清泻肺热的药为主,利用麻黄的平喘作用。经典方:麻杏石甘汤)
                3.利尿退肿:于水肿使水湿同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利尿(利尿的作用不强,一般水肿不用,一般用于水肿兼有表邪,“风水”)。
                此外,取麻黄散寒之功,也可用治风寒所致皮肤瘙痒,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
                【使用注意】虚喘而无肺气壅滞者忌用;高血压及失眠者慎用。


                IP属地:广西8楼2015-05-03 17: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五一放假玩去了,所以现在多发几药补上


                  IP属地:广西9楼2015-05-03 17:07
                  回复
                    桂枝(掌握)(干燥嫩枝)
                    【性能】 辛、甘(补虚),温。归肺、心、肾、肝经
                    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适用。(风寒表证,表实证,表虚证都能用)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
                    2.温经脉:又叫温经散寒,用于寒凝血瘀证,寒凝止血诸痛(有利于活血化瘀药的效果)用于风湿寒痹证
                    3.助阳气:心悸 (阳虚证)
                    【使用注意】:易助热、动血、伤阴。温热病,


                    IP属地:广西10楼2015-05-03 17:08
                    回复
                      细辛(熟悉)
                      【性能】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1.发散风寒:风寒表证,风寒感冒(解表作用不强)
                      2.止痛: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止痛作用强,头身疼痛强烈的人,可加)跌打损伤,牙痛。也可以局部外用,有局部麻醉的作用。
                      3.通鼻窍:治疗鼻渊头痛,鼻塞不通
                      4.温肺止咳(化饮):肺寒咳喘
                      可以治疗昏厥(燥湿小毒,用量“不过钱”,煎服:1-3克,入散剂:0.5-1克)(应用中散记不能长期服用,实际应用在汤剂中6-10克也可以用,需要久煎。)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能和藜芦同用,18反之一。过服中毒。


                      IP属地:广西13楼2015-05-03 17:12
                      回复
                        白芷(根)温性不强(熟悉)
                        【性能】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1.祛风解表:风寒表证,普通风寒感冒。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头痛主要作用在阳明经)
                        2.止痛:头、牙、痹痛;头风痛
                        3.通鼻窍:治疗鼻塞不通
                        4.燥湿止带:带下证,本品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者,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IP属地:广西14楼2015-05-03 17:14
                        回复
                          紫苏叶(熟悉)
                          【性能】 辛,温。归肺、脾、胃经。
                          1.发汗风寒:风寒表证,风寒感冒(发汗解表力量不强,用于轻证。)(了解:有化痰止 咳平喘的功效,作用比它的种子紫苏子强。)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脘腑满闷;中焦,定位),呕吐,胸闷,恶心,理气安胎(用于 治 疗胎气上逆)
                          3.解鱼蟹毒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生姜(熟悉)(新鲜根茎)(呕家圣药)
                          【性能】 辛,温。归肺、脾、胃经。
                          1、发散风寒:风寒表证(作用轻微,用于轻症,辅助作用。)
                          2、温中止呕:用于脾胃寒症(作用于中焦),呕吐:胃寒引起的胃气上逆呕吐(中焦引 起的),非中焦引起的生姜也是很重要的药物。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辅助药物)。
                          特殊用法:(参考)用生姜捣汁入药,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 3-10滴。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 肿,小便不利。煎服,3~10g。
                          【使用注意】易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香薷(了解)
                          【性能】 辛,微温。归肺、脾、胃、膀胱经。
                          1、发散风寒2、化湿和中 3、利水消肿【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 暑热证当忌用。


                          IP属地:广西15楼2015-05-05 19:30
                          回复
                            你应该配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5-05 20: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