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贵吧,转一个本人原创贴
黄鳝属鱼类,但鳃严重退化,不过其适应性很强,可靠皮肤和肠道进行辅助呼吸。黄鳝昼伏夜出,春出冬眠,不喜流水,喜欢在稻田、沟渠、塘堰等静水埂边钻洞穴居,尤其喜欢在有水草的地方隐居,偶尔也在岸边乱石缝中栖身。晚上守候在洞口捕食或出洞捕食,以蚯蚓、蝌蚪、小鱼、小虾、幼蛙、蚱蜢、蝇蛆、昆虫等动物为食,也吃人工投喂的河蚌肉、螺蛳、蚕蛹、熟猪血、动物肉和屠宰场下脚料等。黄鳝视力退化,全凭嗅觉和触觉觅食,捕食时囫囵吞枣,不经咀嚼。
黄鳝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25℃,水温降至15℃或超过30℃时,食欲明显减退,水温降至10℃,停止进食并钻入泥土中越冬。
黄鳝用头钻洞筑穴,穴道弯曲多岔,洞穴出口多为两个或更多,但其中必有一个靠近水面以便于探头觅食及呼吸。生活在稻田的黄鳝,大多沿埂做穴,如田中有电线杆、水泥化粪池等硬质设施,其周边也是黄鳝打洞的极佳场所。生活在池塘的黄鳝则多在浅水区的石缝、软泥、木桩、空滩等处活动。
黄鳝长到一龄后,体长达25厘米左右开始性成熟,且全部是雌性,经过一次产卵后,发生性逆转成为雄性。这种特性注定黄鳝繁殖后代全部是“老夫少妻”的“结合”方式。
钓黄鳝的饵料有小鱼、小虾、幼蛙、蚯蚓等,其中以青蚯蚓最佳,因为青蚯蚓的浓烈腥臭味对黄鳝极具诱惑力。
黄鳝垂钓季节集中在春、夏、秋三季,以春季最佳。黄鳝经过冬眠,体力消耗很大,开春之后,食欲大增,吃食凶猛,容易上钩。垂钓气候,一般阴天比晴天好,雨天比阴天好,雷雨前特别好;垂钓时间则是早上10点以前,下午3点以后及夜间,尤以夜间最好。垂钓黄鳝最难的是找鳝洞,找到鳝动,就成功一大半了,加上合适的工具和钓法,钓到黄鳝就十拿九稳了。
二、笔者自我介绍
由于黄鳝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且富有垂钓乐趣,喜欢钓黄鳝或以此为生的大有人在,民间自然也藏了不少的高人,各有一套钓鳝的门道。像我爷爷和我爸,就是个中的高手。
先说我爷爷,一个鳝篓,两根鳝钩就是全部家当,农闲季节基本都是在外面钓黄鳝,清晨烙一点面饼,用手绢一包,背上鳝篓就出门了(那时民风淳朴 ,不需要带水的,渴了随便找户人家要碗水喝就行)。爷爷不钓田沟,只钓水塘、河浜,而且是游钓,方圆20里都是他的活动范围,只要当天能走回来。因为每年都钓,因此附近有多少鱼塘,哪个塘有鳝鱼,他都了然于胸。他每天晚上回家时基本都天黑了,不过对于幼时的我来说,那是最开心的时候,爷爷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跑过去看鱼货,在我记忆里,那个鱼篓基本每次都是满的,少则5、6斤,多则10来斤,半斤以上的大黄鳝也是不计其数。他钓鳝的新鲜事还不少呢,曾经见过一条半斤左右的大鳝吐出来一条约2两的小鳝,大家都惊叹这黄鳝的胃口还真不小,能吞下这么大的黄鳝,更唏嘘吃成这样了还会咬钩,简直是饿死鬼投胎;还有一次,他从石缝里钓回来过一条3两多的白鳝(河鳗),让从没见过白鳝的我玩得好不开心,更让我饱了口福;还有一次他干脆用鳝钩从石头缝里钓了个大王八出来。在我眼里,爷爷那会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我是没资格跟着去钓的,也不被准许靠近河边,后来上初中、高中、大学,直到后来爷爷去世,他也没主动教过我,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上不了台面的营生,不愿意教给我吧,可惜了爷爷这手艺,就此失传于世。。。唯一留给我的就是两把身经百战,战绩斐然的黄鳝钩,其中一把留在家中给老爸用,另一把带在身边,不过大学毕业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用,压在箱底随我辗转于都市,5、6年后,工作地换到了市郊,才想起来又可以钓黄鳝了,从箱底翻出爷爷的鳝钩(据我爸说是老伞骨做的,非不锈钢),惊奇地发现此钩竟仍锋利如当年,钩子通体黑亮,略带包浆,钩尖冷光依旧,敬畏之心顿起,遂将其挂于书房,平日没事就端详一阵。
再说说我爸爸,和爷爷相比,战绩就逊色不少了,不过分析下来,主要原因是要上班,没多少时间可以钓黄鳝的。我爸是混战派,田钓、沟钓、河钓都会,技术比较全面,有时晚上下班回家,提个钩就出门,回来总能带回几条黄鳝,于是当晚就有口福了,不过因为要工作的原因,爸只是在家附近钓,因此附近鱼塘、水沟里的老洞都了然于心,他每次出钓基本都要将那些老洞光顾一番,据他讲,在一鱼塘的一颗老榆树下的老洞里,他钓出过不下20条大鳝,都是半斤以上的,有时早上刚钓过,晚上去又有了,乌呼奇哉!真可谓风水宝洞,引无数老鳝尽折腰。。。我爸钓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用钩极其不讲究,往往随手拿起一个折了个弯的铁丝就出钓,钩子锈得钩尖都不足2mm了,照样能钓大鳝,他的钓法是,越大的鳝越是要将其引出洞外才给钩,以降低黄鳝中钩后的抵抗力。
现如今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爸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我都已经开始为他规划退休后逍遥的钓鳝生活了,那是多么地充实和令人羡慕啊。。。
接下来该轮到主角登场了,那是相当牛b的一个人,人送外号”阿牛”,就因为3年级时在课堂上对着校长吹了个牛皮,从此我这个外号就被叫上了。虽然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我同时也很好玩,尤其是对捕鳅摸虾之类的事情,更是不亦乐乎,暑假基本都在干这些,只要是水里的东西基本都会捉,6岁会钓鱼,7岁会钓鳝,说到这,倒要谢谢我的两个叔叔,他们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不过两个叔叔却互为对照,一个是村里第一个名牌大学生,人人夸赞,另一个却是小学都没毕业,整天惹事生非,出了名的冲头,不过他们的共同爱好是都爱钓鱼钓黄鳝,象棋下得也都很好,小时候因为天天跟着他们玩,这几样样样都被我学到手,还发扬光大,即便这几年他们忙于家庭生计不怎么钓鱼钓黄鳝了,但我却还依然挚爱着。
言归正传,我很小的时候,钓鱼钓黄鳝的本事已小有名气,11岁那年钓到了第一条斤货,那会真比我胳膊还粗,12岁那年钓起一条5斤半的老黑,清楚地记得分别卖了15块钱和51块钱,当时对我而言是很大一笔收入,因为那会我每天的零花钱是两毛钱,记得还用这笔钱买了我第一支高大上的并继竿(竹制的鱼竿,四节插起来那种)。
黄鳝属鱼类,但鳃严重退化,不过其适应性很强,可靠皮肤和肠道进行辅助呼吸。黄鳝昼伏夜出,春出冬眠,不喜流水,喜欢在稻田、沟渠、塘堰等静水埂边钻洞穴居,尤其喜欢在有水草的地方隐居,偶尔也在岸边乱石缝中栖身。晚上守候在洞口捕食或出洞捕食,以蚯蚓、蝌蚪、小鱼、小虾、幼蛙、蚱蜢、蝇蛆、昆虫等动物为食,也吃人工投喂的河蚌肉、螺蛳、蚕蛹、熟猪血、动物肉和屠宰场下脚料等。黄鳝视力退化,全凭嗅觉和触觉觅食,捕食时囫囵吞枣,不经咀嚼。
黄鳝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25℃,水温降至15℃或超过30℃时,食欲明显减退,水温降至10℃,停止进食并钻入泥土中越冬。
黄鳝用头钻洞筑穴,穴道弯曲多岔,洞穴出口多为两个或更多,但其中必有一个靠近水面以便于探头觅食及呼吸。生活在稻田的黄鳝,大多沿埂做穴,如田中有电线杆、水泥化粪池等硬质设施,其周边也是黄鳝打洞的极佳场所。生活在池塘的黄鳝则多在浅水区的石缝、软泥、木桩、空滩等处活动。
黄鳝长到一龄后,体长达25厘米左右开始性成熟,且全部是雌性,经过一次产卵后,发生性逆转成为雄性。这种特性注定黄鳝繁殖后代全部是“老夫少妻”的“结合”方式。
钓黄鳝的饵料有小鱼、小虾、幼蛙、蚯蚓等,其中以青蚯蚓最佳,因为青蚯蚓的浓烈腥臭味对黄鳝极具诱惑力。
黄鳝垂钓季节集中在春、夏、秋三季,以春季最佳。黄鳝经过冬眠,体力消耗很大,开春之后,食欲大增,吃食凶猛,容易上钩。垂钓气候,一般阴天比晴天好,雨天比阴天好,雷雨前特别好;垂钓时间则是早上10点以前,下午3点以后及夜间,尤以夜间最好。垂钓黄鳝最难的是找鳝洞,找到鳝动,就成功一大半了,加上合适的工具和钓法,钓到黄鳝就十拿九稳了。
二、笔者自我介绍
由于黄鳝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且富有垂钓乐趣,喜欢钓黄鳝或以此为生的大有人在,民间自然也藏了不少的高人,各有一套钓鳝的门道。像我爷爷和我爸,就是个中的高手。
先说我爷爷,一个鳝篓,两根鳝钩就是全部家当,农闲季节基本都是在外面钓黄鳝,清晨烙一点面饼,用手绢一包,背上鳝篓就出门了(那时民风淳朴 ,不需要带水的,渴了随便找户人家要碗水喝就行)。爷爷不钓田沟,只钓水塘、河浜,而且是游钓,方圆20里都是他的活动范围,只要当天能走回来。因为每年都钓,因此附近有多少鱼塘,哪个塘有鳝鱼,他都了然于胸。他每天晚上回家时基本都天黑了,不过对于幼时的我来说,那是最开心的时候,爷爷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跑过去看鱼货,在我记忆里,那个鱼篓基本每次都是满的,少则5、6斤,多则10来斤,半斤以上的大黄鳝也是不计其数。他钓鳝的新鲜事还不少呢,曾经见过一条半斤左右的大鳝吐出来一条约2两的小鳝,大家都惊叹这黄鳝的胃口还真不小,能吞下这么大的黄鳝,更唏嘘吃成这样了还会咬钩,简直是饿死鬼投胎;还有一次,他从石缝里钓回来过一条3两多的白鳝(河鳗),让从没见过白鳝的我玩得好不开心,更让我饱了口福;还有一次他干脆用鳝钩从石头缝里钓了个大王八出来。在我眼里,爷爷那会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我是没资格跟着去钓的,也不被准许靠近河边,后来上初中、高中、大学,直到后来爷爷去世,他也没主动教过我,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上不了台面的营生,不愿意教给我吧,可惜了爷爷这手艺,就此失传于世。。。唯一留给我的就是两把身经百战,战绩斐然的黄鳝钩,其中一把留在家中给老爸用,另一把带在身边,不过大学毕业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用,压在箱底随我辗转于都市,5、6年后,工作地换到了市郊,才想起来又可以钓黄鳝了,从箱底翻出爷爷的鳝钩(据我爸说是老伞骨做的,非不锈钢),惊奇地发现此钩竟仍锋利如当年,钩子通体黑亮,略带包浆,钩尖冷光依旧,敬畏之心顿起,遂将其挂于书房,平日没事就端详一阵。
再说说我爸爸,和爷爷相比,战绩就逊色不少了,不过分析下来,主要原因是要上班,没多少时间可以钓黄鳝的。我爸是混战派,田钓、沟钓、河钓都会,技术比较全面,有时晚上下班回家,提个钩就出门,回来总能带回几条黄鳝,于是当晚就有口福了,不过因为要工作的原因,爸只是在家附近钓,因此附近鱼塘、水沟里的老洞都了然于心,他每次出钓基本都要将那些老洞光顾一番,据他讲,在一鱼塘的一颗老榆树下的老洞里,他钓出过不下20条大鳝,都是半斤以上的,有时早上刚钓过,晚上去又有了,乌呼奇哉!真可谓风水宝洞,引无数老鳝尽折腰。。。我爸钓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用钩极其不讲究,往往随手拿起一个折了个弯的铁丝就出钓,钩子锈得钩尖都不足2mm了,照样能钓大鳝,他的钓法是,越大的鳝越是要将其引出洞外才给钩,以降低黄鳝中钩后的抵抗力。
现如今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爸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我都已经开始为他规划退休后逍遥的钓鳝生活了,那是多么地充实和令人羡慕啊。。。
接下来该轮到主角登场了,那是相当牛b的一个人,人送外号”阿牛”,就因为3年级时在课堂上对着校长吹了个牛皮,从此我这个外号就被叫上了。虽然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我同时也很好玩,尤其是对捕鳅摸虾之类的事情,更是不亦乐乎,暑假基本都在干这些,只要是水里的东西基本都会捉,6岁会钓鱼,7岁会钓鳝,说到这,倒要谢谢我的两个叔叔,他们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不过两个叔叔却互为对照,一个是村里第一个名牌大学生,人人夸赞,另一个却是小学都没毕业,整天惹事生非,出了名的冲头,不过他们的共同爱好是都爱钓鱼钓黄鳝,象棋下得也都很好,小时候因为天天跟着他们玩,这几样样样都被我学到手,还发扬光大,即便这几年他们忙于家庭生计不怎么钓鱼钓黄鳝了,但我却还依然挚爱着。
言归正传,我很小的时候,钓鱼钓黄鳝的本事已小有名气,11岁那年钓到了第一条斤货,那会真比我胳膊还粗,12岁那年钓起一条5斤半的老黑,清楚地记得分别卖了15块钱和51块钱,当时对我而言是很大一笔收入,因为那会我每天的零花钱是两毛钱,记得还用这笔钱买了我第一支高大上的并继竿(竹制的鱼竿,四节插起来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