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的国度

古埃及的天文学起源很早。早在史前时期,古埃及人已注意到尼罗河水的涨落与天体变化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对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进行观察,僧侣从很早便开始制作天体图。后来到法老神权国家时,为确定宗教典礼和节日的具体时间,精确测定宗教建筑、金字塔的方向位置等,古埃及人就建立了一套发达的天文观测技术。
埃及人不仅观测出北极附近的拱极星,而且还有天鹅、牧夫、仙后、猎户、天蝎、白羊和昴星等。埃及人观测星象最大的特征是将赤道附近的星分为36组,每组可能是几颗星,也可能只有一颗星,每组管10天,因此又叫做旬星。当一组星在黎明前恰好升到地平线以上时,就标志着这一旬的到来。3旬为一个月,4个月为一季,3季为一年,3季分别为洪水季、冬季和夏季,冬季播种,夏季收获。这就是埃及最早的历法。
后来,人们发现一年之中当天狼星清晨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尼罗河便开始泛滥。古埃及人对天狼星偕日升起和尼罗河泛滥的周期进行了长期观测,把一年定为365日,创建了太阳历。
埃及的计时工具也很多,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壶等。由于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小时,从日出到日落为昼,从日落到日出为夜,因此1小时的长度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的。为了便于表示不同季节的不同时间,埃及人把漏壶的形状做成截头圆锥体,用以在不同季节用不同高度的流水量。
另外,埃及还有一种夜间用的特殊天文仪器,叫做麦开特。麦开特的结构很简单,即把一块中间开缝的平板沿南北方向架在一根柱子上,从板缝中就可以知道某星通过子午线的时刻,又从星与平板的角度得知它的地平高度。现今发现的麦开特,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是埃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
最早的太阳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一直被人们看做是“西历”。其实,究其本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人不仅创造了古来的象形文字,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建筑,还制作了不朽的“木乃伊”,并且他们在天文方面的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据说,他们在3000多年以前,就知道40多个星座了。
古埃及人在天文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太阳历。而太阳历的诞生与尼罗河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全长6648千米,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流入埃及。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而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自己的“母亲河”。每到7月,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10月底河水才又退落河床,在河谷和三角洲地带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形成一块块黑色的土壤。埃及人就是在这片土壤上播种农作物,第二年三四月份开始收获。
久而久之,古埃及人便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就需要准确地计算时间,这时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把尼罗河每年泛滥的时间刻在木杆上,然后加以比较,他们发现两次泛滥之间相隔总是在365天左右。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就会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于是就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最早的埃及太阳历。

太阳历中把一年定为365天,虽然这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太阳年”即“回归年”的时间(365天5小时48分46秒)相比较,大约相差1/4天,但这在6000多年前已经很精确了。
一年相差1/4天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经过4年就相差了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就会被颠倒过来,必须再经过730年,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起点。这部历法虽然有如此大的缺陷,但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一部先进的历法,后来传到了欧洲。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了历法。他从凯撒聘请天文学家改订太阳历,设置平年和闰年,以调整误差。历年中的平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年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其中2月份平年29天,闰年30天。经过调整,这项历法更接近太阳年。这就是以凯撒的名字命名的“儒略历”。
神庙与天文观测
自从拿破仑远征埃及以来,欧洲人就对古埃及各种大型建筑物方位的精确感到震惊。尤其是胡夫金字塔,它的四面分别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中底面正方形两个边与正北的偏差仅仅为2分30秒;底边长度的误差仅为1.6厘米,是全长的1/14000。在古代并没有大型观测仪器的情况下,埃及人是怎么做到这样精确测量的呢?
原来,在古埃及有一支专门的天文工作队伍,是由各个神庙的神职人员组成的,他们的职责就是天文观测。神庙也就是天文台,比如:底比斯著名的卡尔纳克神庙最初就是为了观察天上的星座而修建的。庙中的阿蒙神庙利用照射到内殿黑暗墙壁上的阳光,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夏至的时间,而当天狼星经过神庙主轴时,就是尼罗河泛滥季节的开始。
埃及的某些僧侣被指定为“时间的记录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每日监视夜间的星体运动,记录固定的星的次序、月亮和行星的运动、月亮和太阳的升落时间以及各种天体的轨道等。此外,他们还把上述资料加以整理,提交天体上发生的变化及其活动的报告。
神庙、墓室的天花板和棺盖上刻有各种星座图,其中第十八王朝哈特谢普苏特统治时的塞尼穆特墓中的天文图,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天文图。从这些星座图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一些主要星体和星座的运行知识,他们所知道的星座有大熊座、天鹅座、猎户座、牧人座、天龙座、白羊座、仙后座、昂星座、天蝎座等。他们注意到的行星有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但这种星体知识并不精确,星与星座之间很少能与现代人的认识等同起来。

古埃及的天文学起源很早。早在史前时期,古埃及人已注意到尼罗河水的涨落与天体变化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对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进行观察,僧侣从很早便开始制作天体图。后来到法老神权国家时,为确定宗教典礼和节日的具体时间,精确测定宗教建筑、金字塔的方向位置等,古埃及人就建立了一套发达的天文观测技术。
埃及人不仅观测出北极附近的拱极星,而且还有天鹅、牧夫、仙后、猎户、天蝎、白羊和昴星等。埃及人观测星象最大的特征是将赤道附近的星分为36组,每组可能是几颗星,也可能只有一颗星,每组管10天,因此又叫做旬星。当一组星在黎明前恰好升到地平线以上时,就标志着这一旬的到来。3旬为一个月,4个月为一季,3季为一年,3季分别为洪水季、冬季和夏季,冬季播种,夏季收获。这就是埃及最早的历法。
后来,人们发现一年之中当天狼星清晨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尼罗河便开始泛滥。古埃及人对天狼星偕日升起和尼罗河泛滥的周期进行了长期观测,把一年定为365日,创建了太阳历。
埃及的计时工具也很多,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壶等。由于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小时,从日出到日落为昼,从日落到日出为夜,因此1小时的长度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的。为了便于表示不同季节的不同时间,埃及人把漏壶的形状做成截头圆锥体,用以在不同季节用不同高度的流水量。
另外,埃及还有一种夜间用的特殊天文仪器,叫做麦开特。麦开特的结构很简单,即把一块中间开缝的平板沿南北方向架在一根柱子上,从板缝中就可以知道某星通过子午线的时刻,又从星与平板的角度得知它的地平高度。现今发现的麦开特,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是埃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
最早的太阳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一直被人们看做是“西历”。其实,究其本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人不仅创造了古来的象形文字,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建筑,还制作了不朽的“木乃伊”,并且他们在天文方面的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据说,他们在3000多年以前,就知道40多个星座了。
古埃及人在天文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太阳历。而太阳历的诞生与尼罗河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全长6648千米,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流入埃及。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而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自己的“母亲河”。每到7月,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10月底河水才又退落河床,在河谷和三角洲地带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形成一块块黑色的土壤。埃及人就是在这片土壤上播种农作物,第二年三四月份开始收获。
久而久之,古埃及人便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就需要准确地计算时间,这时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把尼罗河每年泛滥的时间刻在木杆上,然后加以比较,他们发现两次泛滥之间相隔总是在365天左右。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就会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于是就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最早的埃及太阳历。

太阳历中把一年定为365天,虽然这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太阳年”即“回归年”的时间(365天5小时48分46秒)相比较,大约相差1/4天,但这在6000多年前已经很精确了。
一年相差1/4天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经过4年就相差了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就会被颠倒过来,必须再经过730年,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起点。这部历法虽然有如此大的缺陷,但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一部先进的历法,后来传到了欧洲。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了历法。他从凯撒聘请天文学家改订太阳历,设置平年和闰年,以调整误差。历年中的平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年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其中2月份平年29天,闰年30天。经过调整,这项历法更接近太阳年。这就是以凯撒的名字命名的“儒略历”。
神庙与天文观测
自从拿破仑远征埃及以来,欧洲人就对古埃及各种大型建筑物方位的精确感到震惊。尤其是胡夫金字塔,它的四面分别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中底面正方形两个边与正北的偏差仅仅为2分30秒;底边长度的误差仅为1.6厘米,是全长的1/14000。在古代并没有大型观测仪器的情况下,埃及人是怎么做到这样精确测量的呢?
原来,在古埃及有一支专门的天文工作队伍,是由各个神庙的神职人员组成的,他们的职责就是天文观测。神庙也就是天文台,比如:底比斯著名的卡尔纳克神庙最初就是为了观察天上的星座而修建的。庙中的阿蒙神庙利用照射到内殿黑暗墙壁上的阳光,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夏至的时间,而当天狼星经过神庙主轴时,就是尼罗河泛滥季节的开始。
埃及的某些僧侣被指定为“时间的记录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每日监视夜间的星体运动,记录固定的星的次序、月亮和行星的运动、月亮和太阳的升落时间以及各种天体的轨道等。此外,他们还把上述资料加以整理,提交天体上发生的变化及其活动的报告。
神庙、墓室的天花板和棺盖上刻有各种星座图,其中第十八王朝哈特谢普苏特统治时的塞尼穆特墓中的天文图,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天文图。从这些星座图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一些主要星体和星座的运行知识,他们所知道的星座有大熊座、天鹅座、猎户座、牧人座、天龙座、白羊座、仙后座、昂星座、天蝎座等。他们注意到的行星有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但这种星体知识并不精确,星与星座之间很少能与现代人的认识等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