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删贴,所以先转一下6楼的贴子:
东城市场建设已经动迁几年了,但今年准备修建,是个封闭的市场,由我们市一个开发商办的,因资金问题放了2年多,前些天招商来一个温洲的客商投资,现在又启动了。期间,数十户居民动迁后无处住,搬了几次家,原准备在小白楼小区安排,因涉及楼间距离不够,当地居民挡光不让建一放就是几年。东城市场那里,迁出一部分居民,还有一部分因资费问题一直迁不出,还整了大张起鼓的强迁,结果不但引起居民不满,也使整个市场乱七八糟,很不像样子,这个工程真实老民伤财,当时是怎么决策的?谁的馊主意?
现在看来拆到这个程度,只能重建了。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项目,必经为今后埋下难以解决的后患;
1、东城市场建设地址属于遗址控制区,集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后,已经确定原城墙区域内,不得再建新的永久建筑物,可是现在又破例的建设封闭市场,将来如果国家要对该区域修建,怎么办?是拆出,还是保留?国家说了算还是地方说里算?这是我们市一直就不重视的城市规划的问题,小的说天天整拉练街路,大的说年年拆楼建楼,财政、建设、粮食的办公楼从各方面都很好,可是就要拆了再建,可能有人会说是商业行为,那政府和建设局、规划部门是干什么的?如果不改变一茬领导一张图的做法,重复建设的问题将不可避免,那么,集安有钱吗?工资、发放及时吗?达到内地的起码标准吗?
2、按集安现在的商业和人口布局,市场、商场已经不少了,大家都知道,市内一共还不到10万人(含郊区)已经有多少市场了,多少商场了,遍地都是门市,遍地都是做买卖的,卖给谁啊?可能有人说,对旅游的外地人啊,哈哈,这些话只有政府谈整政绩时的理由,因为集安工业卖完了,商业又不行,只能说旅游了,旅游是个无形的产业,你说好,上级没有指令性指标考核,可以吹的很大。其实,就多数市民而言,已经对不断吹热的旅游风很是身受其害了,大片的低价动迁,大片的农田占用,不独增加的失业群体,往而复始的公益性集资捐助,与内地任何城市都高超的物价......。那么,旅游是谁收益呢,政府新增了每年近千万的接待支出,市民承受着越发突出的收支失调困饶,只有餐饮业在旺季是略有增收,但方便了若干条线的上级旅游性考察,有事没事都可以来休闲几天,
基本上一种模式:走走、看看、听听、说说、玩玩、吃吃、喝喝、捧捧、
吹吹,临走还有带点......其实,真正来私费旅游的宾客已经越来越少,基本是黄金周长假一个高潮,暑假韩国学生一个高潮,并且呈现越发萧条的趋势。流动人口确切的说,就不过几万人。
现在话说回来,按照目前的商业和人口的匹配比例(按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显然商业的数量、面积都多了,密了,谁也吃不饱,谁也发展不起来。以市场、商场看,业已竣工的有仁隆8000米的农贸市场,50000米长城旅游中心、5000米站前市场等,面积应该大于12万米,还要新建东城市场,那么怎么动员老百性向他们买爱国、爱市物品呢?由于商业布局过多、违背经济规律,不是原有的被挤的倒闭,就是新上的萧条,这是必然的趋势。也可能有人说还有
旅游的外来人呢?现在只是说说而已,想想而已,吹吹而已,盼盼而已,不要再做美梦了,好不好?当然可以预言,到后来开发商、经营商都必然要经历资金、效益、投入、产出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