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吧 关注:6,066贴子:128,288

宝钗的理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勿擅自转贴,谢谢!

大多数读者印象中的宝钗,都是雍容含蓄、大方得体的,她关心姐妹,善于持家,在下人们之中也有很高的人气。虽然刚登场时年方十四,但已经显得那么从容、成熟,与她那绰号“呆霸王”的哥哥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她的人生观似乎是很积极的,不但劝宝玉认真读书、求取上进,即便是咏柳絮,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是我们眼中所见的宝钗,就是真正的宝钗吗?
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不理解其中奥妙,宝钗便告诉他“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我们来看看这支曲子的内容:【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对于鲁智深,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仗义行侠,铲除恶霸,此后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得赵员外相助,剃度为僧,但几番辗转,还是无法在茫茫尘世找到自己的归宿,曲子里既抒发了悲愤苍凉的感情,又传达了一种了无牵挂的『出世』的思想。宝钗为何会喜爱这样的曲子?从书中可以看到,宝玉受到她的这番启发,也写了偈语,悟了『禅机』,与日后的出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而宝玉的佛学启蒙者不是别人,正是宝钗!
第38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宝钗又写出了食螃蟹绝唱:【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对那些眼中只有名与利的小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人说得好,如果这首诗是黛玉写的,恐怕红学家们早就为之欢欣鼓舞不止了,要将之作为『叛逆性』的证据,可是曹雪芹却偏偏把它放在宝钗名下,令读者摸不着头脑。恐怕很多人没有理解,虽然宝钗劝过宝玉上进,但是她心目中的事业与小人们的追名逐利有着很大区别。第32回,贾雨村来到贾府,要见宝玉,单纯的湘云认为『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可是当宝钗知道宝玉出去会客时,却说『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当时贾府财势两旺,逢迎者趋之若骛,如贾雨村之流,更是极力奉承,因为贾政看重他的才学,每次还都让宝玉跟他谈话学习。对于这些『客』,宝钗无疑是鄙视的,后来贾府树倒猢狲散,贾雨村甚至落井下石,更揭露了这些攀附权贵者的真面目。
宝钗虽然具有落落大方的闺秀气质,但这未必就是她的天性。她也曾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七八岁就接触过《西厢》《琵琶》以及各式戏曲,又因为天性聪慧,深受父亲的喜爱,亲自教她读书写字。可是,随着父亲的去世,无忧无虑的童年也结束了,面对的是优柔寡断的母亲、飞扬跋扈的兄长,以及当时虽然还由老掌柜、老伙计们撑着、但今后也无法保障的薛家祖业。
宝钗平时的衣着通常都是『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时,来到蘅芜院,发现里面『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俱无』;宝钗看到未来弟媳岫烟的裙子上挂着玉佩,也不忘提醒过日子要『从实本分』。她的心里,实在是为家族的未来深深担忧着,所以在衣食无忧的时候便已开始防患于未然,预先节俭起来。更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具备才气和见识,她终究又能为家族做些什么?正如探春屡次被赵姨娘和贾环的无理取闹所累,曾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其中的辛酸,谁能体会?


1楼2005-08-30 15:33回复
    上面是我对宝钗的一点看法,欢迎发表意见。我一直认为,宝钗毕竟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女,也有爱玩爱笑的一面,但是她不得不过早地开始操心家务,为前途担忧,导致她性格的早熟,其实她的真性情,也是渴望做个无忧无虑的女孩。而在此基础之上,许多人说她顺应时势,企图向上爬,却没有看到,她对现实怀着深深的不满,甚至抱有老庄哲学的出世思想,这也是她为何总表现得与世无争的原因。我觉得宝钗心底里对当时的现实已不抱很大希望,只是仍尽力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感染周围人罢了。


    3楼2005-08-30 16:11
    收起回复
      2025-08-21 16:33: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2.190.224.*
      很赞同阁下的观点.


      4楼2005-08-30 17:23
      回复
        感谢楼主如此细致的分析.顶啊~~
        说实话宝姐姐喜爱的那支《寄生草》,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宝姐姐那样冰雪聪明的女子,怎么会不了解那个社会的腐朽,怎么会不厌恶那个肮脏世俗的大宅子!但是她没有别的选择啊.林妹妹失掉了父母当然可怜,但这样的 景遇也给了她走向空灵的可能.但宝姐姐不能啊,她还有母亲要侍奉,她还有不成器的哥哥要扶持.她的内心一定经历过漫长的挣扎.而她在如此挣扎中还能不断帮助比她更可怜的弱者,这不能说明她的纯良的内心吗?!!
         我为宝姐姐一大哭


        5楼2005-08-30 19:24
        回复
          有篇写宝姐姐的文章我记忆深刻,文中的一句话,我觉得感动,它说:希望宝钗能找到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珍惜她的男人,他会对她说,跟我,从此不需假面


          6楼2005-08-30 19:27
          收起回复
            海蓝色忧伤对宝钗的理解也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宝钗是个很难分析的人物,她的身上存在许多矛盾,我写的这篇也不能说是很全面准确,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看法拼凑到一起罢了。很多时候,感觉宝钗生活得很累,在赞美她品德的同时,又有几人了解她微笑背后的疲倦?甚至有许多读者还以为她是个精力充沛的冲刺型登山选手,根本没明白她的内心世界。但是她不怨天尤人,依旧一步步走下去,不知在那个世道下,能否找到一个可供她片刻憩息的肩膀呢?


            7楼2005-08-30 22:48
            回复
              钗和我一样,真实而虚伪


              9楼2006-04-30 17:00
              收起回复
                • 218.14.180.*
                上面是我对宝钗的一点看法,欢迎发表意见。我一直认为,宝钗毕竟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女,也有爱玩爱笑的一面,但是她不得不过早地开始操心家务,为前途担忧,导致她性格的早熟,其实她的真性情,也是渴望做个无忧无虑的女孩。而在此基础之上,许多人说她顺应时势,企图向上爬,却没有看到,她对现实怀着深深的不满,甚至抱有老庄哲学的出世思想,这也是她为何总表现得与世无争的原因。我觉得宝钗心底里对当时的现实已不抱很大希望,只是仍尽力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感染周围人罢了。 
                 
                 
                 作者: 青依碧霄 2005-8-30 16:11   回复此发言 
                其实吧主看到的才是宝钗,深有同感.


                10楼2006-06-08 21:40
                回复
                  2025-08-21 16:27: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个人以为宝钗如果能成为像文明冯太后或萧燕燕那样的人最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06-06-09 12:31
                  回复
                    9楼的,宝钗虚伪吗?劝兄还是把书多读了后再来.


                    IP属地:重庆12楼2006-06-15 12:08
                    回复
                      希望宝钗能找到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珍惜她的男人·······~

                      宝钗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找到一个懂她的男人~~~

                      她是那么优秀,可惜········


                      13楼2006-07-04 14:04
                      回复
                        回复:宝钗的理想 
                         有篇写宝姐姐的文章我记忆深刻,文中的一句话,我觉得感动,它说:希望宝钗能找到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珍惜她的男人,他会对她说,跟我,从此不需假面 
                         





                        感动!!! 
                        楼主看的是哪篇文章,推荐一下~~~~


                        14楼2006-07-04 14:07
                        回复
                          同学有很多不喜欢她,但我总是讨厌不起来。她的大度宽容,隐忍求全,识古博今,让我钦佩而崇敬。论才学,她不比林黛玉差;论能力,她不比贾探春弱;论志气,她更比很多男儿有远见、有抱负。可是她不似黛玉般清高自怜,而是掩住锋芒,在磅礴的大气稳重中藏起了她深厚的才学,对于真正有满腹经纶的人来说,能始终摆出低姿态,谦虚温和待人,多么不易。有人说她多心眼、虚假,试问苍生,若要活着,并且活下去,尤其在那样一个鱼龙混杂的贾府,也许她的方法算是最好的吧。
                          其实,象黛玉那样目下无尘是容易的,而象宝钗那般含蓄温厚,才是最难的吧。


                          15楼2006-07-07 09:54
                          回复
                            多谢,以后再仔细读~~支持你~


                            16楼2006-07-12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