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的认识
〔 作者:最终幻想X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45 更新时间:2004-2-28 文章录入:最终幻想X 〕
与黑光先生关于美的测度的争论,使我大受启发,形成了自已的一些美学观念.由于本人看的美 学书少,也不知道这种认识是不是具有创新性.
首先我认为美具有本质性,我想这一点应当是一种美学常识.
从美的形象上看,美是高度有序的事物,无序的混乱的事物肯定是不美的.有序也就是有规律的意思,规律是事物的确定性或必然性的关系.而确定关系的形成是居于事物形成关系的各元素的同一性或共性,是居于能代表事物共性的核心本质的组织.规律与本质或共性是属于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角度的表述,说美有规律性也就是等于说美有本质性.另外事物的本质,共性,规律性是有水平可讲的,事物的本质性,共性或规律性的水平越高,那么事物也就越美.
美的本质性也可以从一些具体规律上表现出来.比如距离产生美,是一个规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离事物太近,就看到事物的具体性而不是整体性或共性,具体性的东西就不美,而离事物适当距离,就能看到事物的整体或称共同体,本质是代表共性的是代表整体的,整体是反映本质的.所以看到事物整体,也就意味着看到事物本质,因为事物本质是美的,所以距离就产生美感.
再如大科学家们都能体会到正确的科学灵感的美,他们感叹科学规律发现之精巧,之美.实际上就是对科学灵感之美的感叹.科学灵感之所以是美的,则是因为它是足够的量变形式的思维达到质变时的产物,是本质性的思维.
美有本质性,人也有本质性,人正因为是高度本质性的,高度规律性,所以才能发现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与规律.人与客观之美都有本质性,那说明人与客观之美之间又是有共性或同一性的,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人与美之间有亲缘性.我们知道评价者与被评价的人之间有亲缘关系,那么评价者给被评价的人的评价就必定会受这种亲缘性的影 响,以致这种评价就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上了评价者的主观性.显然这种主观性是来自亲缘性.
与此完全相同,人因为与美同是本质性的,两者有亲缘关系,所以人看客观之美,就不可能纯客观,就必定会因为这种先天的亲缘关系而带 主观色彩.
这就是说,客观之美+人的认识-------人的美感.这个生成的美感并不是纯反映客观之美,而会因为人本身与客观之美 的亲缘性带上人的主观色彩.一般的物体现象,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现象不是本质,现象与具有本质性的人没有先天的亲缘关系,所以我们观察物理学上研究的物体,这种观察在人脑中所形成的映象是不带人的主观性,而是纯粹地反映客观之物的.即客观之物体+人的认识-------物体的现象感.这个现象感是纯反映客观之物的.
由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白,美是客观的,但美在人脑中所形成的美感是既客观又主观.而不象机械物体在人脑中所形成的现象感那样纯客观.
我们所有的美学研究都是居于客观之美在人脑中所形成的美感,就如物理学所研究的物体实际上是居于客观物体在人脑中所形成的现象感一样.现象感是纯客观,可美感是客观与主观二重性的.客观的东西如果本身不是有波动性的,本身不是不确定的,而是质量性的,确定性的,那么我们是可以确定地测量之的.一付雕象一经确定下来了,它的客观之美就是确定性的,就是可测量的.但这雕象在人脑中的美感是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主观性的东西是不确定的,于是雕象在人脑中形成的美感是具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就如基本粒子一样,是波粒二象性的.其中波动性就是不确定性的意思,粒子性就是确定性的意思.
我们知道,基本粒子是不能精确测量的,所谓精确测量的意思就是唯一测量.如果一事物本身没有唯一性,是变化不定的,是取多种多样的值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对这事物精确测量.比如我们精确地测不到位于某能级的基本粒子具体所取的能量值,因为这样的具体能量值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所测到的能级本征值,实际是代表能量的能级水平的本质值.
同样既有波粒二象性的人类美感那也是不可能精确测量的,大家公认的美的档次水平实际上是属于美感的整体值,而不是具体值.不过这个整体值或具体值的平均值倒是反映了美感的客观值,反映了客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