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颜小水窝吧 关注:14贴子:3,991
  • 2回复贴,共1

【拾遗】清明记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记忆应该是随时拿出来晒晒的
不然就要褪色了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
趁还记得,还鲜活
把那些远去的,珍藏的,怀想的,眷恋的
留下…


1楼2008-04-24 07:19回复
    下面想补写一点关于老太太的事,说过了因为零碎,凑不成文章,就放这吧。
    老太太,姓姚,闺名守白,至于这两个字怎么写,我至今仍然不清楚,只是取了个音而已。生于1907年,属羊(这是我自己推的,毕竟那时候的计时和现在差很多)。
    老太太当年是个小姐,写得一手好字,嗜酒。就她年老的模样来看,年轻时必然是个美女(你说一个人老到七老八十了看上去还是面带桃花的,年轻时能不好看么?!只可惜我什么都没继承到罢了)。老太太的爹是个县官,这点是她和我讲的,当年月俸100大洋,不是个小数目啊!至于有多富,据说当年仓米巷一条街都是她家的。嫁入张家,诞有3男2女,前两个儿子早夭,最后剩得我舅公,阿婆和姨婆三个孩子。太公是东吴大学的老师(东吴大学和如今的苏大的层次是完全不一样的啊!!),通晓7国语言,其兄为张鼎律师,据说当年在上海还是颇具名声的。可惜毕竟仍是纨绔子弟,太公嗜赌,早逝。
    但毕竟嫁得门当户对,即便丈夫早逝,生活还是过得去的,年轻的老太太并不知道生活的轨迹会偏得如此严重。
    抗战期间的苏州还是比较平静的,但随后的土改就完全改变了她的命运。在得知要分地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奔国外的,不过老太太还是活得不闻窗外事,知道火烧眉毛了才发现自己的钱财全被人给卷走了,家被分了,好日子没了,她一个人拖着3个年幼的孩子不知何去何从。她没再改嫁过,我完全无法想象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是如何度过那一段生活的。阿婆说那时候她就靠帮人纳鞋底以及写字之类讨生活,有时会有人接济一下。几个孩子大点以后就帮着工作,生活也就稍好了些。

    我的所知就停留在这里了,这些事,对我来说更像是个故事,而非一段真的人生故事。我印象中的老太太永远都是那个包着藏青色头巾,穿着藏青色棉袄,抱着热水袋,每年冬天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慈祥的老人。她一直乐呵呵的,如果不是阿婆告诉我,真的我不会相信她经历过那么多事情。她活到了93岁,算得是高寿了,一直很开朗的老人在某个冬夜离开了我们,哭了很久,不过都回不来了。
    一度总觉得她没离开过,冬天到了,她还会乘着三轮施施而来。她会拆小小的我搬藤椅去院子里晒太阳,乐呵呵地看我在太阳下变成小黑炭。她兴奋地跟着我学开电视,按来按去开心的像个孩子。她会偷偷塞给我几个麻酥糖,笑着看我吃得满嘴。她会无奈的摇着摇篮,对着哭闹不停嚷着找阿婆的妹犯愁……

    最后悔的是她包给我的最后一个红包我没收好,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最遗憾的是那时的我没有再好奇一点,了解多一点她那不平凡的生活。
    最愤怒的是她的墓修得如此寒酸,每一次看到都泪流不止。
    最怀念的是那些冬日的阳光,暖暖的,就像她的笑容,照进了心里……
    ----------------------------------------------------
    有些是记得不真切了。。。回去还得请教下阿婆,有空修改之


    3楼2008-04-24 07:28
    回复
      2025-08-10 04:05: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和风细细,油菜黄时,又见细雨,清明清明,天清气明


      4楼2008-04-24 08: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