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可思议法相的显现
如果是这样,今年的空王佛庙会确实是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庙会。但是,事情远不是这样简单,空王佛信仰的深奥绝不是这样一个复杂,晦涩的数字关系就可以解释的。立正大师的口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非常奇妙。
为便于大家从立正大师唱片口述的纪录中,看明白他说的内容是什么,在这里特别引用一本珍贵的咸丰二年刻印的《空王宝卷》中,当时的云峰寺僧人在经卷后的一段奇妙的笔记,如果不是这段笔记的出现,我们几乎难以相信,立正大师随后的口述是确有其事,因此后面立正大师的表述将和这段奇妙的笔记前后呼应:
“我佛空王开坛日,众僧诵经燃香。所颂经曰《空王宝卷》。颂经毕,香烟环绕庙堂,化为白莲三朵,聚于佛顶,是为三花聚顶。三花乍现,供案前灯烛骤亮,灯芯上有佛像隐约可见。是时,善男女顶礼膜拜,发愿无不应验。
自我佛空王佛圣相显现时,石佛殿旁龙池内,水花翻腾,恍若龙吟,水色青,取于供案前供奉我佛,必有佛国净土净水之相,恒常澄净,恒常甘美,恒常轻软,恒常润泽,恒常安和,无量过患,殊胜善根。寺蒙我佛空王眷顾,历代高僧得涅盘者,皆以七七灵瑞之日,所藏龙池之水,调松柏所化之泥土,塑之真容,裹其舍利。”
立正大师的口述:
“我们问我师傅,空王佛老人家显相的时候是甚样样。师傅说是有五种祥瑞,一种是香的烟散开以后,慢慢在空王佛老人家的金身头顶上聚成三朵莲花,还有一种,记不得当时咋说的了,………………。(注:省略号部分为当时纪录中断部分,可能是立正大师跳过了这段,直接进入下一部分讲述)我们那年的庙会(注:应该是1931年),师傅跟我们师兄弟们天刚擦亮,早早的就全起来啦,打扫院子,擦抹供桌完了,点上大蜡,比平时用大的多,一根就有擀面杖来粗,师傅就领上我们上高香,那年我们上的全是高香,就插在大香炉里,上完香我们就开始念经,谁也不敢抬起头,睁开眼看。等念完经以后,我们轻轻地抬起头来就看空王佛老人家,真的有那香炉里飘出来的烟,就在空王佛老人家的头上飘的,跟三朵莲花的样子是一样样的,有碗那么大的三朵!我师傅第一个就跪下啦,我们也赶紧就跪下,口里就都开始念南无空王佛,念了几声以后我师傅就先起来,然后就看蜡上的火星星,我们也跟的看,灯芯最里面蓝颜色的火苗苗就跟盘着腿坐的和尚一样样的,就是看不请眉眼。我师傅就又跪下开始磕头,念南无空王佛,念了三遍,再看起来看到烟也散开了,灯灯里也没有佛像啦。
我们起来了,全倒退地出了石佛殿,师傅就领我们去龙池跟前。赶我们过去的时候,有那鸟鸟们还在站在上边的石头沿沿上叫呢,赶我们到了紧跟前看的时候,龙池里的水已经比以前高出一截子啦,清淡淡的,还有点淡淡的绿颜色,还往起涨呢!我师傅就叫我们一人打一桶,打出来的第一桶用供碗碗舀了三碗,供在空王佛老人家前面,我们总共打了三十多桶,师傅叫倒到石佛殿后面的求子洞的十几口大瓮里封了口,这面还没完了,跟前村村里的老百姓倒来啦,有七八百人。有的师兄弟们跟他们说空王佛老人家显灵啦,怎么回事,怎么回事的一说,老百姓们都到庙里烧香磕头去啦,等完了又找我师傅要请龙池里的水,我师傅就叫我跟几个师兄弟带上他们去舀水,美得他们都不行,一点点也不敢教扣了。”
如果从有限的知识上来认识以上出现的三种祥瑞景象,那么可以用佛经和《续高僧传》中的内容概括为“三花聚顶”、“灯芯佛”和“石泉上涌随人少多”。如果这三种祥瑞景象都是在佛经或者佛教典籍中能找到依据的话,那么立正大师所说的法相显现时,有五种祥瑞出现,另外两种祥瑞会是什么?也会有典籍中的依据吗?那会是什么?会是《续高僧传》中所说的“钟声随时自响”吗?
很遗憾,我们在接下来的立正大师的口述纪录中,没有看到有关“钟声随时自响”的记载,但却看到了另外两种与祥瑞有关的记述,归纳为佛学概念,应该被称为“大欢喜”、“大慈悲”:
“那年庙里来的人比往年的人多得多,好多人是上山下去的人告了赶上来的,香炉里的灰都快满啦,人们都惦记的还有两种祥瑞没有出现呢,人们也不走,烧香的烧香、请开光的开光,上供的上供,挂铃的挂铃,等到下午啦人才少啦,就这还有一百多人不走,还要看祥瑞,说是白天没有出现,肯定是要在晚上才能看见。结果是,白天人太多,谁也没有留意,人少了人们才发现,山里的鸟,飞出来多少,太阳快落山啦还不回窝里,还在天上飞,叫的可好听啦!人们这才反应过来,连我师傅一开始也没反应过来。人们这才歇心,赶紧下山去啦!到了晚上,我们上晚课的时候还操心看是不是又有香烟变成莲花,结果也没有看见。第二天早上起来也没甚跟以前不一样的,就问我师傅,还有一种祥瑞没有看见,是不是给误啦,我师傅就说,你们就没有觉见,昨天晚上山里没有狼叫啦?这不是祥瑞?哈哈,我们这才反应过来。那以后,我就见人就说空王佛老人家灵得多呢!我都快一百岁啦,就是老人家保佑我呢!修行的人这一辈子,能看见一次这样的场面,真是积了十辈子的德,比修行十辈子都强!”
根据立正大师的口述纪录,由此可以归纳出“三十二相七七现”时将出现的五种灵瑞,即:三花聚顶,灯芯佛,石泉上涌,大欢喜,大慈悲。
随着时空的变迁,历史沧桑的转变,今天翻遍与过去绵山有关的一切资料,访遍对过去绵山事情有所耳闻目睹的人,我们也仅能够知道这些。欲见灵山圣境,有缘或无缘,其关键皆系于我人“心念”中。佛经常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朝山者若能保持虔诚恭敬,不轻慢所见人物,于中亦不妄起分别,则空王所驻之灵山圣迹,莫不常随人之心,应所知量而示现。若能亲临其境,朝礼圣迹,可谓有缘,必纳宏福。然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一切都是变化的,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都将承蒙佛的眷顾,众生至善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