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廉价何时休?】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上市公司被曝出环境丑闻,会有什么后果?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发达国家里,这可能意味着遭遇巨额罚款,公众或NGO(非政府组织)的起诉,经营业绩受损,以及股价下跌。
但在中国,环境丑闻对上市公司来说一般并非大事,罚款有限,极少被起诉,对业绩影响有限,甚至连股价都难受影响。这一不正常现象已持续多年。
最新的例证是,从2015年年初起,一家中国环保公益组织与一家资本市场研究机构合作,每周公布20家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中国上市公司名单。结果,这一榜单并没有被上榜的上市公司重视,资本市场也并不关注,部分上榜公司股价甚至出现不跌反涨现象。
从2014年下半年至今,两件事的发生,或许会影响上述不正常现象。
第一件似乎是坏消息:从2014年9月起,中国环保部取消执行多年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环节。
第二件是好消息:更加严格的新《环保法》将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环境违法代价被陡然提高。
不仅如此,从2015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史无前例的空气考核,如果空气污染程度降低速度不达目标,该省或该地市的政绩考核成绩将被一票否决。包括水环境、土壤环境在内的大环境考核政策,也正在酝酿之中。
无论如何,在举国治污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不惧怕环境丑闻的不正常现象,应当被终结。
不被重视的榜单
2015年2月10日,第6期“上市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风险排行榜前20”(下称排污榜)发布,中国铝业、金晶科技、广汇能源等上市公司再次上榜。毫不意外,这些公司的股价并未出现明显下跌。
该排污榜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证券时报》运作,每周二定期发布。排污榜计算上千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关联企业的“环境风险指数”排名,并公开点名前20位的污染排放超标企业,以反映上交所、深交所的部分上市企业在空气污染方面的环境责任风险。这也是中国证券交易历史上,第一个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环境责任风险的工具......
全文:huanbao.bjx.com.cn/news/20150225/5918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