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2日漏签0天
甘肃吧 关注:469,497贴子:1,825,22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甘肃吧
>0< 加载中...

陇南文县玉垒坪花灯戏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2014正在刷新中
  • 举人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流行三百多年已久的玉垒花灯戏,根源地出于文县玉垒一带的玉垒坪花灯戏,是在古老的四川“灯曲”与当地民间小曲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又一种陇南地方戏种。
明万历年间,由四川迁居玉垒坪的袁氏家族中袁应登参加武科考试及第封官为“千总”。袁应登回乡重修玉垒“三官庙” (供天宫、地官、水官),并在庙前修建一座戏楼,竣工时将广场上的花灯戏搬上舞台演出。此后,哀氏家族组成业余花灯戏班,代代相沿,于每年正月初二到十六进行演唱,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演唱中,玉垒坪花灯戏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邻近的李家坪、冉家坪、魏子坪及碧口镇的仓头山等地区,也先后创办了花灯戏自娱戏班。
“玉垒坪花灯戏”的演员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准妇女参加演出,二是地方头面人物带头演戏。从玉垒坪花灯戏的创始人“千总爷,袁应登开始,历代袁氏家族的头面人物不仅懂戏、爱戏,而且都是主要演员,一直沿袭到现在,这是玉垒坪花灯戏沿续发展钓重要因素之一。花灯戏的表演形式中,带有载歌载舞的大量“耍灯”动作,而在旦角表演中尤为明显。音乐颇具南方风格,道白均为基本是四川话的本地方言,但唱腔揉进了许多陇南民歌小调,又不完全等同于四川花灯戏,融入了自己的明显特点,高亢、流畅,充分反映出当地群众豪放、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唱腔中没有京剧、秦腔的板腔形式,角色腔调结合表现各种感情的砚唱腔,加上表现特定戏剧动作的民歌小调,共同组成唱腔形式。各种角色在唱到最后一句时,除借用的民歌小调外,一般都要由后台演员帮唱一句,,大段唱腔在帮腔之后转其它曲调,结尾部分又必须回到帮腔。这种帮腔和川剧的帮腔相似,是其属音乐五大声腔中“高腔”的标志。花灯戏文乐伴奏的领奏乐器是自制的“筒子胡”,再配以二胡即可。音色沉厚宏亮,与唱腔相配合,音调美妙,和谐动听。打击乐在敲打开场锣鼓时,总有“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的民间歌舞花灯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玉垒坪花灯戏”业余剧团多次参加地、县文艺会演,除了演出传统剧目外,先后移植演出了新编秦腔现代戏《三世仇》等,创作演出的现代小戏有《春满人间》、《茶山春早》等。土生土长在甘肃南部边境的“玉垒坪花灯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剧目不断丰富,表演不断提高,,唱腔不断完善,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甘肃又一种独立的地方戏种。


  • 二雨
  • 榜眼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岷县也有这个习俗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甘肃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