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吧 关注:89,775贴子:521,339
  • 6回复贴,共1

社科院专家:汉字还有继续简化空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劳动工具的使用发展了社会的生产力,作为交流思想的语言文字,则保存、延续着文明之火不灭。汉字是表意性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现了汉字的繁体和简体。为了保留文字背后的文化传统,有人主张继续使用繁体字;而有人认为简体字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书写的方便。孰是孰非,众说纷纭。就此话题,光明网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溯源从汉字的工具性、汉字的简化史、汉字简化的可能性等角度来解释汉字难学、难写的原因,以下为访谈实录。


1楼2015-02-16 18:00回复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大陆推广了简化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还是保留着繁体字。关于汉字需简化还是保留繁体的争论,历来是众说纷纭的,我认为汉字有简化的必要,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汉字还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曾经在《光明日报》刊文阐述了这一看法,据说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从汉字的工具性的角度来讲,决定它宜简不宜繁,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工具就要简单灵巧,实用好用,不要繁琐笨重,难学难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这是汉字和汉字教学发展变化的动力,永远也不会停止。5000多年来,汉字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本来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够用的汉字,却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展现优势与魅力。
    汉字的产生从根源和雏形上说,来自劳动人民,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之手和达官贵人。文明社会早期只有宫廷和贵族才有文化,他们祭天祀祖征战讨伐需要巫师神汉算命打卦占卜扶乩。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象形符号不断向简炼、规则化方向发展,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汉字难学是怎样形成的
    鲁迅先生就说过八股是蠢笨的产物,他还曾形象地说,鸾、凿这两个字,“去叫孩子写,非练习半年六月,是很难写在半寸见方的格子里面的”。有些汉字繁得令人生畏,例如:“龟”字繁体“龟”近20笔,活像一笔一笔画乌龟。“忧郁”的“郁”字繁体“欎”达22笔,写法极其复杂难记!“衅”字繁体“衅”26笔,写法也相当古怪。“吁”字繁体“吁”竟多达31笔,很难记住写法。再如“驴”字,写不好能有10个“牛”字大。是什么原因使得汉字如此繁琐、难写呢?
    我认为,是我们的祖先在几个环节上加锁造成的。首先,在字形上加了一把锁。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记难写,费时费力。其次,口头语言变


    2楼2015-02-16 18:00
    回复
      2025-08-25 05:48: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方块字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IP属地:山东3楼2015-02-17 14:12
      收起回复
        我是来水经验的。一定要努力达到十五个字。加油加油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17 14:41
        回复
          神论


          5楼2015-02-17 15:20
          回复
            想起以前的学校有家理发店,牌子上还写了个“理发”,一位老教授经常讲看见这牌子就不愿意进去了。。。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5-02-25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