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帖子http://tieba.baidu.com/p/3574467069?pn=2 33楼跟帖如下:楼主先生,您觉得一个心理学家去谈一个刑事案件中的具有严格法律定义的“犯罪故意”,合适吗?
而您@晴天ab9 先生在层内跟帖说:林森浩是否杀人故意,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表述他没有杀人故意,就应该从全案逻辑来分析,应该由心理学家来断定,法官不是全能就应该请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论证。怎么说不合适呢?我觉得臆断才不合适呢!
您的观点令我感到很茫然,不仅法学教科书中没有,而且现行法律体系亦没有,司法实践从未尝试过,不知道您这个观点有没有依据?
向您明确三点:
1,犯罪故意就是犯罪故意,没有杀人故意或者伤害故意这一说。
2,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司法从来没有视犯罪嫌疑人对其犯罪的主观状态的口供为判断犯罪嫌疑人犯罪主观状态的唯一依据,而是根据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行为实施的过程以及实施后果来综合判断。无论林是否有杀人故意,无论他是否承认有杀人故意,司法按照法律对“犯罪故意”的严格定义作出判断。
3,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的判断,由法官根据庭审所确认的犯罪事实并根据法律作出,并不由心理学家作出!
以上意见,请指正!
而您@晴天ab9 先生在层内跟帖说:林森浩是否杀人故意,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表述他没有杀人故意,就应该从全案逻辑来分析,应该由心理学家来断定,法官不是全能就应该请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论证。怎么说不合适呢?我觉得臆断才不合适呢!
您的观点令我感到很茫然,不仅法学教科书中没有,而且现行法律体系亦没有,司法实践从未尝试过,不知道您这个观点有没有依据?
向您明确三点:
1,犯罪故意就是犯罪故意,没有杀人故意或者伤害故意这一说。
2,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司法从来没有视犯罪嫌疑人对其犯罪的主观状态的口供为判断犯罪嫌疑人犯罪主观状态的唯一依据,而是根据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行为实施的过程以及实施后果来综合判断。无论林是否有杀人故意,无论他是否承认有杀人故意,司法按照法律对“犯罪故意”的严格定义作出判断。
3,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的判断,由法官根据庭审所确认的犯罪事实并根据法律作出,并不由心理学家作出!
以上意见,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