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车站现老年雷锋团 在郑州火车站,有这样一群老年人:老态龙钟、白发苍苍、胳膊上戴着红袖标,别看他们岁数大,如果有人问路,他们会精神抖擞地给大家详细讲解,如果听不明白,他们还会颠着小碎步,给年轻人带路。他们便是来自“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的志愿者。 □东方今报记者 邱延波/文图 年龄最小的59岁 最大的84岁 昨天下午,在郑州火车站,记者见到了活跃在这里的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老年雷锋团”。 “要是按平均年龄算,我们应该是全省岁数最大的公益组织了。”一名老年雷锋团的成员笑着说。该团现有成员60多人,年龄最小的也已59岁,最大的84岁,仅80岁以上的成员就有7人。他们都是铁路系统的退休职工。 “我是1931年出生的,当过兵,扛过枪,当过派出所所长。1991年退休后就到这里做志愿服务了,已经义务干了24年。”年龄最大的龚长水说,除了身体原因,不管刮风下雨,他们每天都坚持到郑州火车站义务服务三个半小时。 每天都有人按时“上班” 今年78岁的雷锋团成员赵显达介绍,义务服务队刚成立的时候,只有6个小板凳,1根小竹竿,竹竿上挂着一面大红旗。每天早上,几名退休老人自发来到火车站广场帮助遇到困难的旅客。 “岁数大了,干不了啥大事,主要是遇到有人不知道买哪趟火车,或者不知道坐哪路公交了,我们就给他说清楚。此外,我们还免费提供开水。”赵显达说。 为了给旅客指路,他们自己去每个公交车站牌下去抄路线,哪路车到哪里去,经过哪几站,都写在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不能给人家指错路啊,指错了,要是本地人,会觉得你好心办了错事。要是外地人,说不定人家会说咱这儿人心坏,故意指错的,那就严重影响我们河南人的形象了。”赵显达说,郑州火车站是郑州的窗口,不能丢河南人的脸。 目前,老年雷锋团已经发展成为60多人的公益组织,形成了值班制度,每天都有人按时“上班”,不拿一分钱工资。 “一句谢谢就能把我撑饱了” 赵显达住在郑州市东明路北段,他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火车站。每天早上5时30分,老伴就起床给他做饭。6时50分,赵显达准时从家里出发,尽量赶在8时左右到达火车站。 “我就像个小小的芝麻,人家一句谢谢就能把我撑饱了。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感觉可好。”赵显达说。 去年6月份,一位82岁的台湾老人从火车站出来后,不认识路。得知老人想住一个条件好点又安全的酒店,赵显达就主动把他领到一个酒店。第二天,赵显达领着这位台湾老人到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又送其到汽车北站。台湾老人用的台湾手机卡在这里无法使用,赵显达就拿出自己的手机免费让其使用。台湾老人临走时,非要塞钱给赵显达,赵显达坚决拒绝了。 后来,一封感谢信从台湾寄到了老年雷锋团,对老年雷锋团和赵显达表示感谢。“岁数大了,做不了太大的事,不过,就是芝麻小事,做多了,也能挤出几两油。”赵显达说,雷锋团收到过200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其中有40多封都是感谢他的。他上6年级的小孙女也说,要向爷爷学习做公益志愿者。 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 全省寻找最美志愿者 东方今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在全省范围内寻找100名优秀志愿者,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及价值400元的新春大礼包。并将从100名优秀志愿者中选出10名“最美志愿者”,颁发正能量奖金1000元。 此外,我们还将寻找两名在从事志愿活动过程中受伤或致病而遇到特别困难的志愿者,给予一定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