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更想说的,是本楼的一些话。
我具体想表达些什么观点,我也讲不太清。还是举一些我个人的例子吧。
例子一:
高中理科生都知道,学习生物时,会学到蛋白质的构成原理(肽键、空间结构方面),以及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原理——这些知识确实颇为高端,至少是不太接地气;不过,也并非全然脱离生活。一次,我家里有人住院,需要输蛋白质类的药物。当时,就有人说,为什么不直接喝进去,也乐得省事——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细细考虑一下,只要这一块生物课内容不至于学得太差,哪怕做不出那些复杂的题目,只要知道蛋白质是在消化道中分解成氨基酸(原蛋白质被破坏,失去本身性质),进而吸收,进而重新排列成人体自身需要的蛋白质,那么我们很自然就会理解这类药物为什么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同理的,有些有毒的蛇虫,如果他们的毒素是纯粹的蛋白质类毒素,那么——如果它们咬了你,毒素进入血液,你会中毒;如果你只是将它们的毒液喝下去,并且你的消化道内并无伤口(确保毒素不会在未经消化的情况下进入血液循环),那么你并不会中毒(即使如此,也绝对不倡议这样做)。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虽然多数时候确实“无用”,但到了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它们可以令我们更透彻的理解很多事情。
例子二:
我在高中的时候化学学习非常好,高中阶段的知识并不下于任课老师,并且因为参加过化学竞赛,学了一部分大学化学的内容。多数时候,我的生活不会用到这些知识,我的工作也不会用到这些知识(我从事的是融资担保类工作)。不过,有一次考查一家炭素生产企业时,我的这些知识又“重见天日”了——听企业负责人介绍其生产流程方面的细节时,我接受起来明显比其他同事更加快一些;并且,这个行业与电解铝有关(是电解铝企业的上游),一些关于正极、负极、阳极、阴极、电化学方面的化学反应,等等一大堆概念,我可以很清晰地把它们体现在我的贷前调查报告的生产经营介绍版块中。
这个例子说明,艺不压身。学的东西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