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她影响了我25年。并且以后将继续影响我一辈子。
她是山口百惠,我心灵之园里最美的一朵雪莲花。
1984年
刚满9岁的我,在12寸的黑白屏幕上。看到了一个叫幸子的姐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剧情是一种懵懵懂懂的东西,不太懂。但幸子姐姐那可爱的模样却一下子深印在心房。
一起记住的还有那首“哇它西诺,噻依哪啦”的歌。每次情不自禁地哼唱,大人们总会说:这孩子唱的不错啊。但是,我并不知道这首歌就是那个幸子姐姐唱的。我也不知道幸子的名字叫作山口百惠。
现在,每每一闭上眼,浮现的还是那片小小的12寸黑白屏幕,还是《血疑》片头场景中那片被风吹过的起起伏伏的草海,以及萦绕在耳的美好旋律。
回忆是让我沉醉的忧伤。
1992年
高二那年暑假,我偶尔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一本薄薄的书:《苍茫的时刻》。
书的封面很简单,只是一张女人的脸的轮廓,五官和表情都看不清楚。但这个轮廓却猛然把我带回了遥远的童年。
也许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买课外读物。但读得极其辛苦——很多时候因不了解事情的背景,就不知道作者在表达些什么。比如有一章叫作《横须贺的故事》,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百惠是个歌手,只把她当成演员来看待,所以也就体会不到这个题目一语双关的含义。还有很多,半懂不懂的。后来只把这本书当成是图片集来看了(里面有不少百惠的照片)。
但有一点让我开心不已,那就是:幸子姐姐其实没有死,她仍在幸福地生活着。童年时看《血疑》留下的心事,终于释怀。
1998年
大四,行将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个朋友那里拿到一盒翻录的磁带,全是日文曲目,里面的歌很杂。小田和正,玉置浩二,谷村新司,中岛美雪……我漫无目的地听着,直到听到这样一首歌。冰冷的吉他前奏,随后是一个女子低声倾诉般的吟唱,渗透着冷艳的绝望的气息,直到充满悲怆情绪和力量感的副歌,仿如水银泄地,冲击着我的耳鼓!我以前几乎从未听过一个女性歌手有如此的嗓音与表现力。
赶紧拿出磁带翻看,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曼朱沙华 --- 山口百惠。
我那一瞬间感觉到一种困惑:这个名字…不是幸子吗?她会唱歌?她的声音是这样的?
随后,困惑变成了深深的震撼和惊喜!山口百惠,她的歌艺原来如此了得!万岁啊,我儿时的偶像!
1999年
我用积攒了几个月的薪水,买了一部CD机。第一张唱盘,叫作《百惠回归》。
这张CD,我一直听到现在,仍会继续听下去。
2003年
第一次看百惠的电影《春琴抄》。
震撼于身着和服的百惠,那种摄人心魄的清纯和美丽。
08年,偶然的机会,来到百度惠吧。在这里,我发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原来世间爱百惠的人,不只有我。原来我对百惠的了解,还很肤浅。
回首追随百惠这么多年的那些时光,我只得由衷地庆幸:自己选对了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