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子站在朝堂之上,这一声响亮的宣誓刹时将现代和古代,现实与梦幻紧密联系起来。
在《十二国记》这个被构架出来的大陆上,实行的是井田制、分封制、三公九卿制,很明显是取材于中国周朝的制度。而且以看不到的天帝为中心和基础,建立了一系列从神话的麒麟到普通的入了仙籍的官员这种仙人制度。
中国最早的统治者尧舜禹都是以贤得位,并没有血缘继承的思想。到了夏朝开始,国家成了统治者的私人物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于是,王位就变成了一项资产而代代相传。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姑且不论司马迁先生写的这些细节对话在历史上有多少真实性,起码我们相信在这种口号的号召下,有野心有能力的英雄们愿意投身一试。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他确实成了当如是的大丈夫。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也。”,他也确实坐上了叫万人景仰的那个王座——虽然只有短短一刹。
于是,为了巩固皇权,为了把夺来的地位合法化,统治者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神化皇权。
“君权天授”“天人合一”帮助那金灿灿的宝座固定好它的主人。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天意难测也难以琢磨,它太模糊和遥远,所以几乎不和此地发生关系。在朴素的天之崇拜破碎淡漠之后,皇帝这个称号仍然被历史的英雄们放在手上玩弄,作为最后最棒的奖品奉献给那从阴谋、毒杀、实力较量中浴血杀出的“人”。
如果那些统治者能看看十二国记,他们一定会眼睛发亮,心头乱跳,这是一个多么适合统治的地方啊!
君权神授不再是一句空话,它确实由代表天帝意志的麒麟通过辨认不可琢磨的王气来确定。不可琢磨就是神秘,神秘很容易和神化联系到一起。更何况,只要有国王在位,国家就会风调雨顺,这些看得见的恩惠怎不叫人对那王座上的神肃然起敬?
再加上各种妖魔、作为上帝意志直接体现的麒麟、长生不老的关于生命的最终极的神话——王权简直像木版上的钉子一样牢固确凿。
另外一样相关的非常有趣的设定就是“里木”“野木”的设定。孩子不再是胎生、不可掌控的东西,而是通过正当途径向天帝求乞来的。这似乎打破了生物最基础的本能——种族的延续。因为求乞来的并不是和你有任何血缘关系——或者讲明确一点,他生命里的基因(如果有的话),和你身上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人类的求乞竟然会换得一只半兽就可见一斑了。
没有这种“种族延续”的本能,各种动物除了为自身的存活伤脑筋以外,根本无须和其他生物有任何斗争,在动物界应该是提早进入世界大同的境界了吧?(笑)
而在人界,国家的概念相当清晰但也相当无用。国界是定死的,没有人能发动侵略战争。原始的,通过侵略而累计土地财富使国家富强的方法无用武之地,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倒类似现代的国家关系。小野在这方面没有展开,但我想,如果认真考虑的话,商业贸易、手工业、进出口这些现代命题应该是国王在国家基本稳定并且想要更加繁荣时需要考虑的吧。
这种种设定都决定了十二国记应是一个和现实有关联,但其发展方向不与现实相同的神秘地方。
最关键的不同,就是天帝的设定。
宗教信仰和神的崇拜可说是各个民族的通性,起码在他们迷信科学之前是这样。在无法解释的神秘自然面前,又崇拜又敬畏的人们供奉了心目中能给予他们力量和幸福的存在以神之名。但很快,上帝在所谓人性和科学面前步步退缩,直到满足于统治小小的一块被科学弃之不管的信仰地。直到今天也许还有人相信上帝,但这种信心类似圣诞老人,只是作为精神文明的佐餐,与现实生活及行动毫不发生关系。
但在十二国记中完全不是这样。
天帝是形象化的自然,而且是明确的人性化的自然。他按照自己的心意规定十二国的玩法,若有人想挑战他的权威,就将受到惩罚——也许丧命只是最轻的一种吧。没有国王在位的国家就好象没有他的小孩的游戏室,没有存在的必要,人民非他的考虑,颇有些“以天下万物为刍狗。”的意思。可惜他并不像现实中的天帝那样真正无情,他管不了自己的手脚,总喜欢去插一手。结果弄得天下又不能当他不存在,可要真对他祈祷什么的,他也不听不管,真是任性
在《十二国记》这个被构架出来的大陆上,实行的是井田制、分封制、三公九卿制,很明显是取材于中国周朝的制度。而且以看不到的天帝为中心和基础,建立了一系列从神话的麒麟到普通的入了仙籍的官员这种仙人制度。
中国最早的统治者尧舜禹都是以贤得位,并没有血缘继承的思想。到了夏朝开始,国家成了统治者的私人物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于是,王位就变成了一项资产而代代相传。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姑且不论司马迁先生写的这些细节对话在历史上有多少真实性,起码我们相信在这种口号的号召下,有野心有能力的英雄们愿意投身一试。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他确实成了当如是的大丈夫。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也。”,他也确实坐上了叫万人景仰的那个王座——虽然只有短短一刹。
于是,为了巩固皇权,为了把夺来的地位合法化,统治者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神化皇权。
“君权天授”“天人合一”帮助那金灿灿的宝座固定好它的主人。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天意难测也难以琢磨,它太模糊和遥远,所以几乎不和此地发生关系。在朴素的天之崇拜破碎淡漠之后,皇帝这个称号仍然被历史的英雄们放在手上玩弄,作为最后最棒的奖品奉献给那从阴谋、毒杀、实力较量中浴血杀出的“人”。
如果那些统治者能看看十二国记,他们一定会眼睛发亮,心头乱跳,这是一个多么适合统治的地方啊!
君权神授不再是一句空话,它确实由代表天帝意志的麒麟通过辨认不可琢磨的王气来确定。不可琢磨就是神秘,神秘很容易和神化联系到一起。更何况,只要有国王在位,国家就会风调雨顺,这些看得见的恩惠怎不叫人对那王座上的神肃然起敬?
再加上各种妖魔、作为上帝意志直接体现的麒麟、长生不老的关于生命的最终极的神话——王权简直像木版上的钉子一样牢固确凿。
另外一样相关的非常有趣的设定就是“里木”“野木”的设定。孩子不再是胎生、不可掌控的东西,而是通过正当途径向天帝求乞来的。这似乎打破了生物最基础的本能——种族的延续。因为求乞来的并不是和你有任何血缘关系——或者讲明确一点,他生命里的基因(如果有的话),和你身上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人类的求乞竟然会换得一只半兽就可见一斑了。
没有这种“种族延续”的本能,各种动物除了为自身的存活伤脑筋以外,根本无须和其他生物有任何斗争,在动物界应该是提早进入世界大同的境界了吧?(笑)
而在人界,国家的概念相当清晰但也相当无用。国界是定死的,没有人能发动侵略战争。原始的,通过侵略而累计土地财富使国家富强的方法无用武之地,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倒类似现代的国家关系。小野在这方面没有展开,但我想,如果认真考虑的话,商业贸易、手工业、进出口这些现代命题应该是国王在国家基本稳定并且想要更加繁荣时需要考虑的吧。
这种种设定都决定了十二国记应是一个和现实有关联,但其发展方向不与现实相同的神秘地方。
最关键的不同,就是天帝的设定。
宗教信仰和神的崇拜可说是各个民族的通性,起码在他们迷信科学之前是这样。在无法解释的神秘自然面前,又崇拜又敬畏的人们供奉了心目中能给予他们力量和幸福的存在以神之名。但很快,上帝在所谓人性和科学面前步步退缩,直到满足于统治小小的一块被科学弃之不管的信仰地。直到今天也许还有人相信上帝,但这种信心类似圣诞老人,只是作为精神文明的佐餐,与现实生活及行动毫不发生关系。
但在十二国记中完全不是这样。
天帝是形象化的自然,而且是明确的人性化的自然。他按照自己的心意规定十二国的玩法,若有人想挑战他的权威,就将受到惩罚——也许丧命只是最轻的一种吧。没有国王在位的国家就好象没有他的小孩的游戏室,没有存在的必要,人民非他的考虑,颇有些“以天下万物为刍狗。”的意思。可惜他并不像现实中的天帝那样真正无情,他管不了自己的手脚,总喜欢去插一手。结果弄得天下又不能当他不存在,可要真对他祈祷什么的,他也不听不管,真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