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概是这么一个问题。
徐徐同学的几本书里,除了修行体系的设计非常出色外,
大概就是感情戏份的情节故事非常出色。
比如:
那谁陪了谁三年然后谁便又陪了那谁三年,
那谁为了老公下界猫起来了,最后又拔山救夫,
还有那谁一成仙就钻进山里陪老婆四百年等等,
还有那谁说着穿越百年时光就是为了从谁的背后拔出剑捅在自己身上
等等等等。
但是,问题在于:爱情,是可以与大道本源同等并列的吗?
情欲,本身,是否应该是修行需要证悟并堪破的?
堪破之后,应该不兴情欲,还是只是且行无碍、所以大行其事了?
在证悟天地至理的状态下,又何能行于亲、行于情、行于人欲呢?
不应该是天地不仁、万物同亲吗?
某种意义上,我的理解是,
修行,无论是佛道释基督,都应该是非常自私非常个人的事。
其,求证的是自己与天地的同在感,这种追求的最终境界的某个属性,就是无情无欲不为所动。
这种追求,其实是反社会、反家庭、反人类,而亲自我、亲天地的。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其实都不主张不会鼓励全民修行的,
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劳动力问题,从人类社会存续的角度来而言,修行,其实是灭人欲、断子绝孙的事。
那么,上述的各种地仙真仙爱情故事,
其实,应该,大概,也就是,凡人对于能更好地行人欲的一种意淫了,
而非修行正道中的真正过程与结果。
正如,修行成仙,不是为了从吃山珍海味,变成吃龙肝人身果喝琼浆玉液的生活。
修行的追求,应该、可能是,如蚕蛹破茧成蝶,换了一种存在。
而,蚕蛹,是无论如何不能想像蝶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的。
穷极蚕蛹对于蝶世界的想像,也不过都是更好地吃桑叶、吃更好地桑叶的世界。
徐徐同学的几本书里,除了修行体系的设计非常出色外,
大概就是感情戏份的情节故事非常出色。
比如:
那谁陪了谁三年然后谁便又陪了那谁三年,
那谁为了老公下界猫起来了,最后又拔山救夫,
还有那谁一成仙就钻进山里陪老婆四百年等等,
还有那谁说着穿越百年时光就是为了从谁的背后拔出剑捅在自己身上
等等等等。
但是,问题在于:爱情,是可以与大道本源同等并列的吗?
情欲,本身,是否应该是修行需要证悟并堪破的?
堪破之后,应该不兴情欲,还是只是且行无碍、所以大行其事了?
在证悟天地至理的状态下,又何能行于亲、行于情、行于人欲呢?
不应该是天地不仁、万物同亲吗?
某种意义上,我的理解是,
修行,无论是佛道释基督,都应该是非常自私非常个人的事。
其,求证的是自己与天地的同在感,这种追求的最终境界的某个属性,就是无情无欲不为所动。
这种追求,其实是反社会、反家庭、反人类,而亲自我、亲天地的。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其实都不主张不会鼓励全民修行的,
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劳动力问题,从人类社会存续的角度来而言,修行,其实是灭人欲、断子绝孙的事。
那么,上述的各种地仙真仙爱情故事,
其实,应该,大概,也就是,凡人对于能更好地行人欲的一种意淫了,
而非修行正道中的真正过程与结果。
正如,修行成仙,不是为了从吃山珍海味,变成吃龙肝人身果喝琼浆玉液的生活。
修行的追求,应该、可能是,如蚕蛹破茧成蝶,换了一种存在。
而,蚕蛹,是无论如何不能想像蝶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的。
穷极蚕蛹对于蝶世界的想像,也不过都是更好地吃桑叶、吃更好地桑叶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