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at吧 关注:0贴子:813
  • 3回复贴,共1

转耶鲁大学天才毕业生的最后演讲:孤独的反义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那么年轻,希望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我们还不到束手无策的时候。 我们可以转变观念,可以从头再来…… 我们还很年轻。我们不能也不可以丢掉希望,因为说到底,希望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玛丽娜·基根(Marina Keegan,1989-2012)
故事背景
2012年5月,玛丽娜毕业于耶鲁大学马格纳 学院,前途无量。她在布鲁克林有一套公 寓,一部剧本即将在纽约艺穗节上演,并在 《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社获得 了令人羡慕的编辑职位。毕业没几天时间, 玛丽娜和男朋友去庆祝父亲的生日。悲剧在 此刻发生:汽车撞在护栏上,翻滚了两次, 玛丽娜当场死亡。她的悲剧性死亡变成了国 际新闻。她留在《耶鲁日报》(The Yale Daily News)的献给当时所有的毕业生的最 后专栏文章《孤独的反义词》一夜走红,全 球点击量高达200万人次。
斯人已逝,如今读来,只觉得字字击在心 头,发人深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28 09:54回复
    最后的演讲
    孤独的反义词
    文:玛丽娜·基根 | 译者:吴果锦
    “孤独”没有反义词。如果有这样一个词的 话,我想说,它就是我人生中最想要的东西;我在耶鲁所体会到的并为之欣慰感激 的,就是这种感觉;毕业典礼过后,明天早上离开这里时我害怕失去的也是这种感觉。
    这个词的意思,用“爱”来表达不够准确, 用“相聚”来解释也稍有欠缺。它是身边有一 伙人、有人陪伴的感觉。账已经结了,可谁 都不愿散席而去;已是凌晨4点,可没人打 算睡觉;那一晚,我们一起随着吉他弹唱; 那一晚,我们已想不起做了什么。我们经历 过、走过、看过、笑过、感受过……还有, 毕业典礼上漫天飞舞的帽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28 10:1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但有一件事大家要牢牢记住: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并未过去。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重复。不论大家以后是去了纽约还是离开了纽约,是后悔去了纽约还是后悔离开了纽约,都是如此。我想过了30岁还能开party,我想在变成老太婆以后还能尽情玩乐。不要一提起“美好的时光”,就开口说“早知道……”“如果我……”“真希望……”。
      是的,我们是有遗憾。比如有很多书没有读,再比如错过了某个心仪的帅哥……对自己太苛刻了,收获的只能是一个个失望。现在的我们,熬夜太多,得了拖延症,喜欢投机取巧……我曾不止一次回首高中时的自己,当时我是怎么做的?当时我怎么能那么刻苦?这种不安一直阴魂不散,挥之不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28 10:13
      回复
        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谁都不喜欢一大早起床去上课,没人愿意读完所有的阅读书目(除了那些追逐奖学金的疯狂学霸)。我们都用高不可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却在随后的日子里永远无法成为理想中的那个自己。可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我们还年轻,真的很年轻。我们刚满22岁,还有大把的时间。我曾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或是在外狂欢回来,一个人躺着;或是在临考前放弃了复习,收拾书本走出教室——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个念头:太迟了,已经来不及了。别人已经超过你了,他们才更成功、更牛掰,他们能拯救地球、能发明创造、能改变世界;现在再开始已经太晚了,还是听天由命,等着毕业吧。
        刚来耶鲁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拥有无限可能,那是一种难以言说而又无比强大的感觉;而随着毕业临近,这种感觉已经渐渐消失了。在此之前,我们从不需要有所取舍;而眨眼之间,就得必须做出抉择了。有些同学一直专心致志,他们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已经上路:或是备考医学院,或是在著名的非政府组织里工作,或是潜心搞研究……对你们,我要表示祝贺;还有,你们太可恨了。
        而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大家似乎都在文科生的世界里迷失了,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要是我当初选了生物专业……要是我大一时选修了新闻专业……要是我学了这个学了那个……
        大家要记住:我们还不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可以转变观念,可以从头再来,可以进一步深造,可以开始写作……“为时已晚”的念头很可笑、很荒唐。我们刚刚大学毕业,我们还很年轻。我们不能也不可以丢掉希望,因为说到底,“希望”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28 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