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事 活 动
立春日,旧时,鹿境乡族人到郊外举行祭祀田神仪式,以祈五谷丰登,并劝示农民不要误农时。早造播种称“落
早”,播种时,备供品到田间祭拜田伯公,在田边插上小竹枝,俗谓“插青”,以防人畜践踏。
插秧俗叫“布田”,有“赶棱仔”、“布四点金”等形式。稻田除草平原地区叫“抄田草”,山区叫“踏田草”。除
草时,人在田里操作十分劳累,因此俗有“读书畏考,耕田畏抄田草”之语。20 世纪 70 年代起一般都改用除草剂,
解除了“抄田草”之苦。
天若久晴不雨,旧时有求雨之俗。各社耆老组织锣鼓队,到水仙爷或妈祖、天神爷、城隍爷、龙王爷等神庙前
请愿求雨,许以打醮、演戏等各种酬神方式,并抬神像游乡以娱神。如果过一段日子还不下雨,就把神像抬到日光下
曝晒,让他尝尝烈日的滋味。
如果庄稼遭虫害,农民就到田间祭拜田伯公,祈求神明除虫,保佑庄稼丰收。随着科学的发展,农民已不再把命
运系在神明身上,而讲究科学种田。但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五谷母生(诞),一些地方还遗留有祭拜五谷神的习俗。
收割,早季俗称“割稻”,晚造叫“收冬”。早季收割以后,在吃新米之前,要先用新米做饭,在家中祭拜五谷神。
晚造插好秧后,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宗,俗谓“做田密”,并留下一把秧苗,以示来年又有田可耕种。农历七月
十四日,要备供品到田间祭祀田头公,于田埂边青苗处插上几株青竹或芒枝,粘满五彩纸条。祭品有用米粉做的“稻
穗”,以祈丰收。
立春日,旧时,鹿境乡族人到郊外举行祭祀田神仪式,以祈五谷丰登,并劝示农民不要误农时。早造播种称“落
早”,播种时,备供品到田间祭拜田伯公,在田边插上小竹枝,俗谓“插青”,以防人畜践踏。
插秧俗叫“布田”,有“赶棱仔”、“布四点金”等形式。稻田除草平原地区叫“抄田草”,山区叫“踏田草”。除
草时,人在田里操作十分劳累,因此俗有“读书畏考,耕田畏抄田草”之语。20 世纪 70 年代起一般都改用除草剂,
解除了“抄田草”之苦。
天若久晴不雨,旧时有求雨之俗。各社耆老组织锣鼓队,到水仙爷或妈祖、天神爷、城隍爷、龙王爷等神庙前
请愿求雨,许以打醮、演戏等各种酬神方式,并抬神像游乡以娱神。如果过一段日子还不下雨,就把神像抬到日光下
曝晒,让他尝尝烈日的滋味。
如果庄稼遭虫害,农民就到田间祭拜田伯公,祈求神明除虫,保佑庄稼丰收。随着科学的发展,农民已不再把命
运系在神明身上,而讲究科学种田。但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五谷母生(诞),一些地方还遗留有祭拜五谷神的习俗。
收割,早季俗称“割稻”,晚造叫“收冬”。早季收割以后,在吃新米之前,要先用新米做饭,在家中祭拜五谷神。
晚造插好秧后,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宗,俗谓“做田密”,并留下一把秧苗,以示来年又有田可耕种。农历七月
十四日,要备供品到田间祭祀田头公,于田埂边青苗处插上几株青竹或芒枝,粘满五彩纸条。祭品有用米粉做的“稻
穗”,以祈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