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collection里吧 关注:33,377贴子:687,283
  • 13回复贴,共1

【翻译】舰娘wiki装备小neta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吾之幼妻镇楼
这几天在找日本海军相关的资料。船的资料本身都不怎么好找了,这些装备的资料更甚。舰娘wiki上的小neta
部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基本都是生肉状态,lz只得自己翻译整理,顺便发出来服务一下大家
1.超深海级工程,拖延症,这个游戏停服了都不一定能翻译完……请大家见谅
2.插楼请温柔,看帖善用只看楼主
3.前面有几个装备是翻译完了的,但之后的装备都只翻译小neta(小ネタ)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是与史实相关的)
4.LZ的N2刚过,工科生语死早,死宅表达能力有问题,所以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请见谅,如果可能的话请指出,我有时间的话来改正
5.原文中括号,反色隐藏,划线删除的吐槽部分在译文中用()括出,LZ自己加的吐槽和解释部分用【】括出,请注意
6.顺序非编号顺序,而是分类翻译,请注意
**7**.以后水母王建了新吧之后可能会到那边去常驻(潜水),不过这边这个帖子也会一起更新的。
下面开始~~~~


1楼2015-01-16 14:42回复

    【从这个装备开始只有小NETA的翻译了】
    12.7cm连装炮B型改二
    ·原型是初春,子日,若叶,初霜搭载的“50倍口径三年式12.7cmB型改二炮塔”
    1.装备图鉴中夕立装配着这炮,但依据资料应该是↑的情况
    2.夕立装备的是将从水雷艇“真鹤”“初雁”上撤下来的B型炮改造后的“B型改二”
    3.在初春级装备的B型炮进行小改造后的炮是“B型改二”,夕立的应该是“B型改三”
    现在有以上3种解释,很是闹不明白啊,对于图鉴文本的解释,用第一种比较好
    ·从凌波级到初春级搭载的是B型炮,比起吹雪级的A型炮来说重了很多
    ·A型炮和B型炮最大的不同是,B型炮的左右两根炮管可以独立运动
    这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构造。
    ·顺便一提仰角提高了是为了期待它可以对空射击(所以说游戏里反而是火力上升
    是个啥子意思哦)
    ·最大的变化是装弹机械化。这使得发射速度和持续作战能力上升了许多
    ·其他的白露级,朝潮级,阳炎级搭载的是C型炮。
    这是将B型炮更进一步轻量化改造出的炮塔。这种炮能适应仰角55°的射击,作为
    平射炮来说没有了缺点但作为对空炮来说又做的不够
    ·说句多余的话,初春级和白露级也装备有单装炮。除了搭载A型炮塔的白露,其他都是B
    型炮塔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C型炮吗?”,B型炮在昭和10年【1935】开去除了高角瞄准机能,加强
    了防波盾,实际上和C型炮么有什么差别了。
    ·顺便一提,游戏CG是初春级的改装版本。和凌波级的版本相比,特点是瞄准口前方
    部分是由曲面构成的。与其他级的相比又保留着改造前的样子。
    (CG上瞄准口没有画出来,不过从前面的曲面部分可以看出来瞄准口确实是个曲面的)


    4楼2015-01-16 14:46
    回复
      2025-11-02 18:29: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5.5cm三联装炮
      ·原型是日本海军的“60倍口径三年式15.5三联装炮”。最上级搭载的优秀的炮,当时被称为杰作
      ·在伦敦海军条约签订之后,日本不能在高雄级之后继续增加新的重巡,因此说着“主炮口径在
      15.5cm一下所以是轻巡”这样的话,将轻巡的条条框框打破,制造出了跟条约打擦边球的
      “最上级轻巡”。
      ·但是,由于这个炮太重,而且船本身强度不好,复原性【就是翻过去能自己翻回来的性
      能】也不佳因而船体进行了改造,结果就是排水量提升到11200吨,大幅超过了当初
      预定的排水量8500吨。这个炮和20.3cm炮几乎等重(20.3cm炮是利根级搭载的炮,重177吨,而这个炮重175吨)
      ·依据上面所讲,这种炮在史实中为最上级4艘舰的初期装配,但在游戏中只有最上装备了
      ·妖精桑握着的部分是天线的支座。从舰艏到舰桥的上部连接着通信用的绳式天线【参考97舰攻,天山上的天线】。这种天线可能会垂下来到处摆动引发危险,所以需要一个地方将其固定
      ·横杆那个地方是可以自由转动的,所以炮塔转起来也没有问题。


      6楼2015-01-16 14:47
      回复

        14cm连装炮
        ·轻巡洋舰夕张,香取级练习巡洋舰等装备的,“50倍口径三年式14cm炮”的联装版
        ·其他搭载过的舰艇有:水机母舰日进,迅鲸级潜水母舰,敷设舰冲岛,种花民国海军的宁海级轻巡
        ·史实上伊8搭载的“40倍口径一一年式14cm连装炮(游戏中未实装)”指的不是这个炮,请注意。
        ·大部分的neta请参照14cm单装炮部分
        ·夕张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满足“在紧凑的船体上装上重武装”这一课题而开发的
        ·密闭的炮室能够保护内部人员免受波浪之苦,但有说法称冲岛搭载的炮和单装炮一样后面是开放型的
        ·但在一个炮架上安两个炮是个力气活儿,所以两个炮管没法单独活动
        ·重量一般认为是50吨,一说有36.48吨。后者所称重量比单独两个单装炮加起来(42吨)要轻
        ·夕张将此炮和单装炮架版本的相配合,使用背负式中央布置的方式,在一边舷侧有了与5500吨级相当的6门齐射能力
        ·但同期开工的川内级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因为根据军缩条约,以后搭载14cm炮的巡洋舰的建造都中止了,之后只搭载与练习舰和部分辅助舰艇
        ·本来计划违主炮搭载于阿贺野级计划前的7200,8000吨级的轻巡。但最终不管哪个计划都被中止,转而开始阿贺野级的建造计划。
        ·多说依据,15.2cm连装炮和12.7cm连装炮都不是“炮塔”,而是“炮塔式”的
        【好像是14cm单装炮在改修工厂改修来的,反正我没有试过改修工厂,我的明石只负责搓澡……】
        楼中楼:
        512091901: 14单装炮改修可获得
        JJJJ杀啊: 单装140改MAX后再改即可获得,目前只有这一种获得方式


        7楼2015-01-16 14:48
        回复

          20.3cm(三号)连装炮
          ·原型是日本海军的“暂称50倍口径三号20cm炮”
          ·50倍口径20cm炮为了保密的说法,其实是55倍口径20.3cm炮
          ·当时爸爸国的重巡洋舰装备的是55倍口径的8in(20.3cm)炮。感到这个存在威胁的日本海军将现有的50倍口径换装成55倍口径予以对抗!←因为这个原因开发出来的炮
          ·1931年完成了第一门试做炮。因为试射的结果不错,就预定搭载于高雄级和羽黑
          ·但1933年计划被中止,也没有再配备了。理由没有明确说明,依据说明文所写是“经济上的理由”。这是目前最有力的说法
          ·在提督中间被称为3V炮。
          ·依上诉所说,衣笠&利根&筑摩在改二是都会持有,但被叫做3V炮的原因是除去排名报酬入手方式,3V的改造用时最短,最容易入手
          ·其他比如“夕立炮,浦风炮等,都是由最初持有装备的舰的名字而产生的通称。


          10楼2015-01-16 14:52
          回复

            SKC34 20.3cm连装炮
            ·为德椅子海军重巡洋舰开发的主炮。炮管的开发·制造是由德国的克虏伯负责的。
            ·"SKC34"实际上应该是“SK C/34”,分开来写。
            SK:Schnelladekanone,(fast load cannon 的略称,就是速射炮的意思)
            C:Constrctionsjahr,(construction year的略称,就是X年式 的意思)
            合起来就是“1934年式计划型速射炮”的意思
            ·搭载于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巡洋舰,为未完成的四号舰塞德利茨号(Seydlitz)制造的炮被转用作为法兰西沿岸的岸防炮。还有一部分的同型炮被用于列车炮
            ·与日本海军的50倍口径20.3cm连装炮相比,该炮炮身口径比达到60倍口径,比日英法的重巡主炮长了约7倍口径。
            作为重巡主炮有世界上最长的炮管。而且装药量是日英法的1.5倍所以射程也很长,记录显示仰角37°射程达33500米
            这个数据已经逼近战列舰的35.6cm连装炮了。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舰炮。(但在游戏里,射程还是不能变成“长”)
            只是说最大射程很长的话,意大利的53倍口径20.3cm炮的最大射程达到34200米以上,但这个炮有忽视实用性这一设定,经常引发问题,所以事实上在重巡主炮中SKC34 20.3cm连装炮可以说是有着世界第一的射程
            在德国海军的主张中,有效射程要达到25000m。实际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在20000m的距离上有命中记录
            ·因此,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出现了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用35.6cm炮与SKC34对射的场景
            ------------------------------------------
            你杀害了春哥: 这门炮是不错(德棍海军为数不多能吹的玩意了)不过就是工艺复杂,价格高昂,为上将级的造价堪比腐国的KGV这一缺点做出了巨大贡献
            0小刺蛋0: 1920前SK指速射炮,之后指海军炮 另外这里"速射"代表使用药筒而不是药包【之后翻译德国副炮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
            SMSBC: CA CL级别射程最远是苏联26 26比斯和红高上的180炮


            11楼2015-01-16 14:54
            回复

              15.2cm连装炮
              ·阿贺野级装备的连装主炮“五〇倍口径四十一式十五厘炮”
              其实是把金刚级和扶桑级的15.2cm副炮塞进新设计的连装炮架后的产物。炮架是重新设计的,但是炮管还是明治时代就定型的15.2cm单装炮的炮管
              ·虽然仰角达到55°能对应对空战斗,但装填和操炮都需要人力来做所以被评判为不实用的炮。
              基本上同期开发的15.5cm炮在大和级和轻巡总旗舰大人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对空战斗战果,相对的成了这个炮的评价下降的一个原因。
              ·与后方开放型(炮盾式)的14cm单装炮不同的是这个炮周围都有装甲,能够防御弹片。但无法防御巡洋舰级别的炮弹
              ·但这个炮的薄弱是为了减轻重量的结果。最开始是在最上级的15.5cm炮上开始使用这种减重的措施的。
              ·实际上包括阿贺野级在内,其他的巡洋舰因为炮塔装甲太薄而陷入致命的事态的报告并不多见,所以这个减重措施被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
              ·作为过于老化的14cm炮的代替炮,这个炮的威力和装甲都十分堪用了(本来也只是轻巡的装备),一味的批判说这个炮是缺陷炮是不正当的。
              ·这个炮的炮管虽然是比14cm炮好一些的旧炮,但炮架重新设计过,所以和15.2cm单装炮相比可以说是有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这样的差距。(嘛,把炮郭式和炮塔式相比这个本身就有点……)
              ·注意这个炮是炮塔式而非炮塔。从外面看是有炮塔的,但构造上来说不算炮塔的炮,海军称之为炮塔式
              ·还有过因为自己的炮发射而使得电灯熄灭(二号炮的冲击使得一号炮的电灯灭了)的报告。作为对策要求应该强化顶部装甲。
              ·这个报告不应该被视为突发的事故和突发损失,应该视作炮本身的缺陷来谨慎地评判……但在那个时期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这个事了
              ·15.2cm炮由于炮弹过重,人力填装很费劲。所以曾有过换回更轻的14cm炮的经历
              ·即使如此,最新型的轻巡洋舰阿贺野级还是装备了15.2cm炮,是为了让她们能一对多地与海外的轻巡对抗。
              ·当时的轻巡已经开始以最上级开辟的“开个玩笑我是轻巡”作为主流【就是换个炮就可以变重巡的轻巡】,而且这些“轻巡”使用机械提弹,机械装弹,也不存在炮弹重量的问题,所以“开个玩笑我是轻巡”就采用了这种炮。【】从后文来看应该是指15.几几cm这种类型的炮】
              ·没有采用最上级装备15.5cm炮是为了减重。而且15.5cm炮的炮塔基座半径和重巡用的20.3cm炮炮塔基座半径是差不多一样的,这种炮塔基座半径对阿贺野级的船体来说有点大,可能装不下。【阿贺野は太い炮塔、大好き。。。いや!!辞めて~~】。同样是轻巡,大淀就装备了15.5cm炮,不过大淀可是借轻巡之名有着与重巡相当的巨体。【不愧是大屁……啊,不对,总旗舰大人】
              15.5cm对阿贺野来说是不相应的装备。
              ·CG上的妖精桑在睡觉,竟然将腾X作为枕头。已经奇怪到可以怀疑她们是不是生物的地步
              了。


              13楼2015-01-16 14:55
              回复

                35.6cm连装炮dazzle迷彩
                ·dazzle迷彩,要用日语翻译【汉字词】的话就是“幻惑迷彩”(绝对不是“诱惑迷彩”)
                ·发明这个迷彩的是叫做Norman Wilkinson (24 November 1878 – 31 May 1971)的腐国艺术家。【这个艺术家绝对想不到自己发明的迷彩会被用作胖次花纹……】
                ·这个迷彩和经常看到的融入周围景色(比如森林沙漠ect)的陆地部队的迷彩不同,简单来说就是以让对方混乱为目的的迷彩。
                ·严格来说,是依靠打乱距离感来使对方难以判断舰种,速度和行进方向,以及使依靠目视的舰炮射击和潜艇的鱼雷射击命中率下降。
                ·这个迷彩之所以诞生,是因为比起隐藏于森林中,要在海上这种时常都在变化的环境下隐藏舰船这么巨大的物体是相当困难的。
                ·使用了这种迷彩的舰除了榛名还有睦月,如月,小姨子(舰C中就是那个瑞鹤改),千岁(改二),千代田(改二)等
                ·由于这个时候的小姨子等等的空母,已经很难使用航空队攻击了,在大战末期的捷一号作战中作为诱饵舰,已经提前知道了将会全体丧失的悲剧。详细参见各舰娘的介绍。
                ·这个迷彩海外舰使用的有很多。在一战中为了对付U艇,英美的很多商船和军舰就用过。二战中田纳西级战列舰和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也采用过dazzle迷彩。
                ·在最近的新闻中涂着这种给人永谷园感觉的迷彩的船成为了话题。“这个居然是迷彩诶”“英国那边好厉害啊”这样的看法也很多见。好好地去了解这个迷彩的话就会知道其实这个是世界上很常见的手段。
                (·说句多余的话,永谷园迷彩是委内瑞拉艺术家在退休的民间船舶上所作的艺术品。虽然是)以dazzle迷彩作为花纹,但是没有迷彩的效果)
                (·再说句多余的话,dazzle迷彩在当时就有“虽然知道为什么有效果,但这种图案真的是最有效果的吗?”这样的疑问。所以说不定永谷园那个更有效果……)
                --------------------------------------------
                圆S凿:

                七月寒风:
                永谷园迷彩poi



                15楼2015-01-16 15:01
                回复
                  2025-11-02 18:23: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戦舰三笠 :

                     -- 皇国ノ兴廃此ノ一戦ニ在リ、各员一层奋励努力セヨ
                  戦舰三笠: @467811366 传说中的六联四座计划……
                  467811366: 回复 戦舰三笠 :哦,真是感人的设计啊,炮管也太细了一点……
                  戦舰三笠: 回复 467811366 :这只是草图……造出来计划大概是297米左右长,比大和要大整整一圈……
                  467811366: 回复 戦舰三笠 :大和是263,这个297卧槽……


                  21楼2015-01-16 15:13
                  回复

                    15.5cm三联装副炮
                    本来是将最上级“轻巡”搭载的“60倍口径三年式15.5cm三连装炮”,作为大和级的副炮再利用的产物
                    不仅在大和级上使用,作为主炮在轻巡大淀上也有使用。(有说法说(大淀的主炮)是和大和级用的炮一样,也有说法说是和最上级的炮一样)
                    最上级将这个炮废弃之后换装了20.3cm连装炮,依照伦敦海军条约的基准成为了重巡。但那时候条约已经失效了,所以文件上还是写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条约失效了,所以没必要改了】
                    “为什么是同样的炮性能却完全不同呢?!”这么想的提督应该很多吧
                    其实根据史实,大和级在换装这个15.5cm三连装炮的时候,修正了一些最上级运用时的缺点。
                    具体来说就是提弹筒的延长和测距仪的改装。
                    当然,现实中的装备换装可不是游戏中那么简单的,最上的15.5cm三连装炮留给大和用的只有炮管而已,炮塔部分是从新做的。正因如此,明明是同样的“15.5cm三连装炮”性能却有天差地别,最上可以去哭了。
                    ↑上面那个说法其实是被 “给大和用的时候测距仪的位置被提高了,为了配合这一点改变了防热板的形状进而引起炮塔形状的改变” 这个事实给误导了,其实并没有重新做炮塔。
                    【大家也知道wiki不是一个人写的,日本人写wiki的时候不会删掉前一个人写的,而是在下面加上自己写的东西,所以会出现前后矛盾的语句,我这里用箭头指出来】
                    但主炮版本的性能实在是太烂了这种说法绝对是胡扯,这个炮是一种操作性优秀,散布也很小的杰出的炮,最上改成重巡的时候还有人说“取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看来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炮改装后之所以能够作为副炮有那么好的性能,是因为它改装前就很优秀。
                    在马里亚纳海战钱,大和级的四座三两装主炮拆下左右两座。拆下来的两座作为吴港的高角炮用于击落B-29,但在吴港大空袭的时候还没有开炮就被破坏了。
                    所以有说法说,如果当时能开火的话,不就能发挥出这门最大仰角75°,最大射高18000m的强力对空炮的真正价值了吗?
                    其实在莱特湾海战中,战列舰武藏的其中一门副炮的对空射击次数就超过了同一天行动的大和的高角炮射击次数。
                    这是因为这门炮的旋转性能,最大仰角,最大俯角,最大射程,最大射高之类的性能都比12.7cm连装高角炮优秀,而且威力也更大。
                    将该炮作为主炮搭载的大淀也发挥出了其威力。大淀经历了好多次的对空战斗,在昭和20年3月的吴港大空袭中也没有受到什么称得上损伤的损失。
                    有说法说在运输任务中受到100架以上的敌机的空袭,大淀在不足40分钟的时间内就打光了定数300发的主炮对空弹。
                    为什么要这么打呢?因为比起打下敌机的战果,停止主炮的射击会对士气更有影响。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见得由于此炮射程,射高,发射速度都很优秀所以能得到更多的射击机会。
                    这么性能优秀的一种炮,要举出少数几个缺点的话,其中之一就是在战争末期搭载这个炮的舰数量太少,在前线进行弹药补给是件困难的事。只有大和级和大淀搭载这个炮。
                    弹药补给的问题在经历了多场对空战斗,而且每次战斗都要射个不停的大淀身上更是特别显著(主要是对空弹),在库存的对空弹不足的情况下就到处移动的情况据说也有很多。
                    之后也有通过和使用同样炮的大和通融了一下入手对空弹之类的事。
                    而且作为巡洋舰用炮比较重。最上级换装前的型号约175t,和重巡的20cm连装炮塔差不多重了……不如说这个炮更重一点。嘛,虽然搭载到战列舰身上只会增加屁都不算的重量,但一般的轻巡装备的话这个重量就不可无视了。
                    能装备到大淀上是因为大淀作为轻巡是个例外的大型舰。【毕竟大屁……】
                    阿贺野级搭载的15.2cm连装炮,三座六门共约216吨,这个炮两座六门350吨。
                    改装前的装甲是从轻巡的炮架型14cm炮大跃进之后的产物,即使如此也无法抵挡敌方炮弹(装甲厚25mm,在弹片防御的程度上与重巡的20cm炮相当)。作为战列舰的副炮,这个炮成了大和级唯一的弱点。
                    但是以前的case-mate式【就是炮廓式,现在case-mata好像是指手机壳……】的单装炮的防盾只有除波程度的能力,而且因为倾斜的时候会浸水等种种原因已经差不多要淘汰了。所以这种15.5cm副炮比起以前的副炮好太多了。
                    如果举出史实上为了补好这些缺点而取得的成果的话,15.5cm三联装炮(副炮)可以称得上舰C中强力的装备。
                    光人社NF文库《巡洋舰大淀~十六岁的海战》中,由当年轻巡大淀上的主炮要员(主炮发令所要员)执笔所写的该炮的设计步骤以及该炮的活跃表现都有详细的记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拜读一下。【16岁的总旗舰大人哦~~~很美味的样子】
                    妖精桑握着的部分是天线的支柱,从舰艏架设到舰桥上部,用于通信的线缆式天线。这种天线要是垂下来会到处摆动造成危险所以要在关键部位固定一下。横棒的部分可以自由转动所以炮塔转起来也没有问题。


                    23楼2015-01-16 15:18
                    回复

                      15cm连装副炮
                      原型是德国海军15cm SK C/28 L/55 (1928年式55倍口径15厘米舰载炮)
                      SK,C,L是 "Schiffskanone"(舰载炮),“Construktionsjarhr”(开发年份),"Länge in Kaliber"(根据口径确定长度---即倍口径)的缩写,虽然有时候也被译作速射炮,但德国海军并不将“舰载的速射炮”称为速射炮,而是称作“Schnellladekanone”(高速填装炮),略称为SK(但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设计的炮)。
                      虽然这之后SK这种首字母略称被沿袭下来,但这个缩写已经不是指高速填装炮了。真是麻烦,直接叫速射炮得了。
                      之所以不叫速射炮可能是纠结于“就算装填很快就结束了也不代表能够速射”,因此不称为速射炮。(真是仔细啊不愧是德国人真是仔细)
                      作为副炮搭载于德意志级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原文这么写的,wiki上写的战列巡洋舰】,以及俾斯麦级战列舰
                      比起为了性能舍弃防御的日本海军15.5cm炮,铺设了令人满意的防御设施。俾斯麦夸耀于其搭载的副炮有正面100mm,侧面80mm的装甲,到了沙恩霍斯特级更是到了正面250mm,全周50mm这种“想让人说是不是有哪个地方搞错了”的程度的重装甲
                      炮塔重量算入测距仪有116吨,而15.2连装炮是72吨,射速每分钟8发,最大射程23km
                      很少见的口径没有尾数【指150mm没有个位】,但是实际上口径是149mm这种带尾数的数字,Z23型的15cm主炮也是这样的
                      在丹麦还存有实物。实物坐镇于丹麦西兰岛的stevnsfort冷战博物馆。所在地: Korsnaebsvej 60, Roedvig 4673, Denmark
                      不是俾斯麦搭载的东西,而是从格奈森瑙号上取下来的,据说到了80年代还能开炮
                      妖精桑穿着的衣服的原型也许是现代德国海军女性水兵服(水手服)


                      24楼2015-01-16 15:18
                      回复
                        已加入索引


                        IP属地:上海25楼2015-01-20 0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