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篆通古,乃知文字。汉字初萌,肇自石器。象形指事,赋以图形,史载仓颉,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殷商甲骨,揭古字谜。宣王太史,籀著大篆,铭铸钟鼎。昔秦皇,扫六合,统天下,同文字,李斯小篆,古字造极。
学篆通源,乃知五体。蔡邕论篆“处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先”。篆开先河,乃有隶、楷、行、草诸体。书道漫漫,墨客万千。学篆起步,通古达今,过关隘,越城垒,眺楼台,识烽燧,登攀书之雄关。
学篆通道,乃知气韵。甲骨谨严肃穆,金文依势生态,石鼓浑厚雄强,盟书纵横生趣,简牍帛书随性率意。书写锲刻,应物赋形,姿态飘逸,不拘一格。观其气,恢宏若曙光之喷薄;品其韵,天成若婴儿之初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