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智,梵名跋日罗菩提,跋日罗华译金刚,菩提华译智慧。十岁时出家那烂陀,向寂静智大师学《声明论》,十五岁时,往西天竺学法称的“因明”论,后回那烂陀寺,二十岁时受具足戒,后学大小乘律、论,前后共六年。二十八岁时前往迦毗罗卫城从胜贤论师学《瑜珈师地论》、《唯识论》、《辩中边论》。三十一岁的时候,去南天竺(印度),拜谒并承事龙智阿奢黎,经七年受学金刚顶瑜伽经,及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通达诸大乘经典,并五明论,受五部灌顶诸佛秘密 之藏,兼解世间著论,尤其擅长秘术,亦精通粉绘图饰。
据传每到饭食时刻,饭菜从天而降。金刚萨埵,常现身于前。某日,观音菩萨应现而对金刚智言: “你所学已经成就,应该去东土大唐,那里有文殊菩萨住持,可去拜谒。且你与大唐缘分深厚,速去那里传授如来密教,上报下化济度有情。”于是金刚智承蒙观音 菩萨圣告,携带大量梵文经典和法器经师子国,乘波斯商船,至室利佛逝国(今印尼苏门答腊)等二十多国,至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携弟子不空到达广州。金刚智到广州,唐玄宗曾派专使远迎,次年到洛阳,后又到长安。沿途所住之寺,必建曼陀罗道场,广度僧众。起初住在慈恩寺,后移住荐福寺。当时正好唐开 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暨佛灭度后,经千六百十九年,金刚界大法,始来汉土)。
金刚智祖师刚来到盛唐古都长安,所有活全部由有关官吏奏闻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于是,玄宗下旨安排好金刚智法师的衣食住行。随金刚智祖师入唐的还有不空三藏,不空和一行禅师当年就跟着这位著名印度高僧学习。于是金刚智正式开始了其来华之事业——弘扬密教,很快依法作成秘教曼陀罗,时无论僧俗见曼陀罗者皆感灵瑞。沙门一行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他非常钦慕金刚智祖师的秘法,得空就咨请金刚智,和尚也不厌其烦一一阐释,他观察一行品性皆优、睿智脱俗,不久便为一行立坛灌顶传授金刚顶瑜伽大法(唐朝密法灌顶正是由于一行接受灌顶而开始)。
开元八年(公元七二〇年)金刚智随唐玄宗来到东京洛阳,时洛阳亢旱,他受玄宗所请,绘制“七俱胝菩萨像”,祈雨修法,祈雨顺利,隶庶钦敬。
一行禅师从金刚智祖师获得灌顶,敬受此法,请和尚翻译流通以利华夏苍生。于是公元七二三年即开元十一年,金刚智受皇帝诏命住持长安资圣寺,在一行等人协助下开示了译经活动。于此,先后翻译了翻译《瑜伽念诵法》四卷、《七俱胝经》等。
公元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正月初八,一行禅师完成《大衍历》。同年十月初八入灭,时年仅四十五岁。哀哉,真人入寂何其速矣!
公元七三零年(开元十八年),金刚智迁移到了长安大荐福寺继续译经事业。于此,他译出《曼殊师利五字心》及《观自在瑜伽法要》。所以至今教史铭记“秘教流传,寔斯人矣”。
又一年亢旱连续好几个月,庄稼眼看收获无望,大臣将此危情请奏玄宗,于是皇帝也心生焦虑,即令和尚祈雨。金刚智和尚于大荐福寺廊下结起修法密坛,结印密诵真言,不一会从坛中出现了一只龙头,金刚智和尚伸手捉住龙头并似嘱咐密言,须臾放开龙头,只见那条龙突然穿越廊宇腾空而去,不久雷电轰鸣大地震动, 乌云翻滚大雨倾盆。如此连续数日,皇帝见大雨不断又担心造成洪灾于是下令和尚止雨。金刚智祖师复依密法结印诵咒,大雨很快停止。在长安所翻译全部经典,共计十一卷,全部载入了《开元释教录》及《贞元新定释教录》中。这些经典此后流行于世,种种灵验,历史记载很多。
到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又译出密教经典仪轨等二十一部二十四卷。
公元七四一年(开元二九年),八月十五,金刚智于洛阳广福寺入灭,世寿七十一嵗。九月初五奉旨葬于洛阳龙门。
公元七四三年(天寳二年),二月二十七,金刚智舍利塔于龙门奉先寺西岗建成。同年不空出行锡金(锡龙)和印度。
翻阅历史,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金刚智祖师殊胜功行。
据传每到饭食时刻,饭菜从天而降。金刚萨埵,常现身于前。某日,观音菩萨应现而对金刚智言: “你所学已经成就,应该去东土大唐,那里有文殊菩萨住持,可去拜谒。且你与大唐缘分深厚,速去那里传授如来密教,上报下化济度有情。”于是金刚智承蒙观音 菩萨圣告,携带大量梵文经典和法器经师子国,乘波斯商船,至室利佛逝国(今印尼苏门答腊)等二十多国,至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携弟子不空到达广州。金刚智到广州,唐玄宗曾派专使远迎,次年到洛阳,后又到长安。沿途所住之寺,必建曼陀罗道场,广度僧众。起初住在慈恩寺,后移住荐福寺。当时正好唐开 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暨佛灭度后,经千六百十九年,金刚界大法,始来汉土)。
金刚智祖师刚来到盛唐古都长安,所有活全部由有关官吏奏闻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于是,玄宗下旨安排好金刚智法师的衣食住行。随金刚智祖师入唐的还有不空三藏,不空和一行禅师当年就跟着这位著名印度高僧学习。于是金刚智正式开始了其来华之事业——弘扬密教,很快依法作成秘教曼陀罗,时无论僧俗见曼陀罗者皆感灵瑞。沙门一行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他非常钦慕金刚智祖师的秘法,得空就咨请金刚智,和尚也不厌其烦一一阐释,他观察一行品性皆优、睿智脱俗,不久便为一行立坛灌顶传授金刚顶瑜伽大法(唐朝密法灌顶正是由于一行接受灌顶而开始)。
开元八年(公元七二〇年)金刚智随唐玄宗来到东京洛阳,时洛阳亢旱,他受玄宗所请,绘制“七俱胝菩萨像”,祈雨修法,祈雨顺利,隶庶钦敬。
一行禅师从金刚智祖师获得灌顶,敬受此法,请和尚翻译流通以利华夏苍生。于是公元七二三年即开元十一年,金刚智受皇帝诏命住持长安资圣寺,在一行等人协助下开示了译经活动。于此,先后翻译了翻译《瑜伽念诵法》四卷、《七俱胝经》等。
公元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正月初八,一行禅师完成《大衍历》。同年十月初八入灭,时年仅四十五岁。哀哉,真人入寂何其速矣!
公元七三零年(开元十八年),金刚智迁移到了长安大荐福寺继续译经事业。于此,他译出《曼殊师利五字心》及《观自在瑜伽法要》。所以至今教史铭记“秘教流传,寔斯人矣”。
又一年亢旱连续好几个月,庄稼眼看收获无望,大臣将此危情请奏玄宗,于是皇帝也心生焦虑,即令和尚祈雨。金刚智和尚于大荐福寺廊下结起修法密坛,结印密诵真言,不一会从坛中出现了一只龙头,金刚智和尚伸手捉住龙头并似嘱咐密言,须臾放开龙头,只见那条龙突然穿越廊宇腾空而去,不久雷电轰鸣大地震动, 乌云翻滚大雨倾盆。如此连续数日,皇帝见大雨不断又担心造成洪灾于是下令和尚止雨。金刚智祖师复依密法结印诵咒,大雨很快停止。在长安所翻译全部经典,共计十一卷,全部载入了《开元释教录》及《贞元新定释教录》中。这些经典此后流行于世,种种灵验,历史记载很多。
到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又译出密教经典仪轨等二十一部二十四卷。
公元七四一年(开元二九年),八月十五,金刚智于洛阳广福寺入灭,世寿七十一嵗。九月初五奉旨葬于洛阳龙门。
公元七四三年(天寳二年),二月二十七,金刚智舍利塔于龙门奉先寺西岗建成。同年不空出行锡金(锡龙)和印度。
翻阅历史,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金刚智祖师殊胜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