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世界的流行音乐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混浊。别老听那些发烧唱片公司鼓吹什么“纯净”、“天使般的声音”,你听过天使发声吗?就乱形容。其实这种纯净都是机器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心灵制造出来的。我老听卡朋特的歌,那叫纯净,现在美 guo哪个歌手的声音纯净?我喜欢听邓丽君和刘文正,那叫纯净,现在那个sha bi歌手敢说自己纯净?瞧你丫那眼神就透着混浊。那时候的歌词,不管写什么题材,哪怕是《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阿美阿美》、《俏姑娘》,都那么纯净。现在的歌曲,哪怕写zhen jie牌坊,都透着肮脏。没办法,世道变了,你不是 chu女了,你就是用微软的补丁修补也不是chu女。有些时代一过去就不会再有了。我发现,同样的一个词,同样的一种情绪表达,同样是表达爱情,同样是泡妞的主题,过去和现在听起来完全不一样,过去歌手是用心动情歌唱,现在歌手是用欲望在唱歌,这欲望背后可能是歌手在咬牙切齿——我他妈凭什么出场费就比你低呢?新旧社会的差别就是在这里。
好多年前,在听ou 美音乐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词:“好时光音乐。”最初我并没有在乎这个词背后的东西,后来慢慢有点明白,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音乐听起来都像“海滩男孩”那样,而是一个时期人们情感和生活在音乐上的集中体现。你说现在美 guo人生活的也挺美好的,跟过去比也就少了两栋高楼,但是音乐就再没有那种感觉了。这是为虾米呢?因为少了一些纯真的东西。
我说过,我不喜欢人家叫我乐评人,一是我丢不起这个人,二是我也不认为我写的那玩艺儿叫乐评。我研究过古今中外的乐评,发现写的能把人唬住并且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东西叫乐评的文字,其实很容易。比如下面这段文字描述:在主歌与副歌间变调使用了弦乐四重奏,哀婉、凄凉和听着更让人心碎的吉他点缀更加烘托出歌曲的主题,那就是无助、绝望,歌手在副歌部分的演唱,像是绷断了最后一根琴弦,直到结束,你仍能回味出那根崩断的琴弦的回音……这种ji ba破词随手就可以拈来,而且写得特别感性,其实人家作者可能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在这段不着四六的文字忽悠下,你不信也得信。所以我最不爱写的就是这种zhuang bi的乐评。但是,这种乐评的的确确是现在到处流行的一种文体——文学青年的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