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春吧 关注:73贴子:1,101
  • 6回复贴,共1

50年了!听季克良讲讲他半个世纪的茅台情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茅台集团公司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季克良
原文标题为:《员工是真正的英雄——在“弘扬茅台精神·再创辉煌未来”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1楼2014-12-21 16:31回复
    今年九月是我走进茅台酒厂工作整整50年的日子。一辈子在一个企业工作的比较多,一家几辈人在一个企业工作的也有不少,但一个外省人在贵州一个企业工作50年的不多。因此,公司领导建议召开这样一个会,叫我讲讲这50年的感受,讲讲为什么能在茅台50年。这让我很矛盾,觉得不讲又不好,讲什么又很难掌握,讲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讲过去的事情大家又不一定愿意听,怎么办?于是我征求了一个领导的意见,征求他我应该讲什么为好,他说“你就讲讲为什么能留下来50年吧。”我只好遵命,今天就介绍一下我是怎么留下来50年的,但是只说这一个问题我又觉得好像没有讲透一样,所以今天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讲我为什么能在茅台坚守50年。第二个讲在50年里我见证了茅台的哪些变化。明年是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我今年在茅台已50年,可以说我见证了茅台历史上最重要的50年,50年里到底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到底有哪些经验,我想与大家交流交流。第三个是我在当董事长的时候,提出来要“做好做大做强茅台”,后来我又加了一个“做久”,我感到这个很重要,所以第三个问题就是讲如何做久,如何通过坚守工艺和质量来实现“做久”提点建议。


    2楼2014-12-21 16:32
    回复
      2025-08-24 07:2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是白酒的杂味物质的研究。当时搞科研时写过一篇文章叫《白酒的杂味》,是几个人一起写的。
      三是后来我提出了提高酱香酒的九条经验。
      四是提出了提高酱香酒产量的十条措施。
      五是提出了酒电导率和贮存的时间即老熟的关系,并写了一篇文章。
      六是为了提高和稳定质量,提出了首推发粮的要求,我认为发粮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能否适度、均匀糊化,影响到堆积发酵质量。
      七是提出了要创造条件让好氧性微生物充分生长繁殖,有益提高产品质量的论断。
      八是提出了由于茅台酒生产过程微生物的适温宽,因此茅台酒中香气成份最多的论断,实践证明是对的。
      九是提出了在正常发酵的情况下,单位产酒量所需要的酒醅多产酒就香、质量就好的论断。
      十是提出了合理水分有益提高质量,稳定产量,降低消耗的论断。在今年度生产工作会以前还有同志提醒我要讲合理水分,我说我是讲合理水分,“十二个坚守”中就有要求要合理水分。我当时举了个例子:炖鸡汤,炖鸡时水太多了不好,水太少了也不好,水太多鸡的味道就淡了,水太少汤太腻也不好吃。我还举了个做饭的例子,水太多了饭太软不好吃,水少了饭太硬也不好吃,水恰当了饭又香又好吃。所以员工同志们就给取了个好名字叫“鸡汤理论”,这实际上就是讲合理水分。


      6楼2014-12-21 16:38
      回复
        十一是提出了离开茅台镇生产不了茅台酒的论断。实事求是的讲我是根据实践结果、微生物基础理论和我国名白酒香型分布区域图提出了这个论断。当时我们厂里的人都没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但是仁怀市的同志对这点还是比较敏感的,有一个同志讲“这个老头的这句话”把20亿的金山固定在了仁怀,那时候我们的销售收入是20亿,不是现在的300多个亿,实际上我发表这个观点还有一个原因是要告诉大家要爱茅台酒,要爱茅台酒厂,我这个搞了一辈子茅台酒的人都不会离开茅台了,因为离开了我有再大本事也生产不了茅台酒了!我看不起学了一点而忘祖的人!
        十二是提出了茅台酒工艺是中国白酒工艺活化石的论断。我觉得现在酒的历史越编越离奇,甚至有人还说茅台酒的工艺是从某个地方传过来的,茅台酒的工艺哪里看得到那种酒的工艺的影子?张肖梅写的《贵州经济》里面,也说盐商带了北方的酒师来茅台。来做酒是可能的,但这里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做北方那种酒,因此是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说以失败而告终呢?因为茅台酒工艺中看不到那种酒的工艺的影子,茅台工艺就是茅台工艺。我说茅台酒的酿酒工艺是中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一是因为茅台工艺还保留了季节性生产的特点,这是农耕社会的特点;二是粮食很粗,我讲的是宁粗勿细,这也是农耕社会特征,不可能用大量人力畜力把粮食磨碎;三是至今仍采用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这也是农耕社会的特征,而不是工业社会的特征。我说的活化石是从工艺层面讲的。


        7楼2014-12-21 16:39
        回复
          十三是提出了适量饮用茅台酒有益健康的论断。这句话看上去简单,我实际上花了21年时间搜集、归纳、整理并分析出来的,1972年开始到1993年得出这个结论,但由于酒精伤肝的观点影响深远,我当时写的文章题目是《神秘的茅台酒》,到了后来才改为《茅台酒与健康》,讲了饮茅台酒有益健康的案例,并分析了原因。
          十四是提出了提高一二次酒质量的问题,并解决了一、二次酒酸、涩重的问题。
          十五是解决了二次酒不产酒、少产酒的问题。
          十六是提出了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观点,要把消费者、经销商当上帝、当恩人来对待。这应该是我们销售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卖得出去才能发奖金、才能够发福利、才能够发展。
          十七是比较全面地用科学理论诠释了茅台酒工艺,比较全面地回答了一些问题,比如“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问题。
          十八是当过车间工人夜校教师,当过“七·二一”工人大学教师,给工人、技术干部讲技术课,也带过徒弟,是经工会同意的,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比如丁德杭同志、吕云怀同志等等。


          8楼2014-12-21 16:39
          回复
            十九是编写的《茅台酒的企业标准》、《茅台酒的国家标准》分别获得了奖,还编写了酱香型酒的遵义地区标准、酱香型酒的贵州省标准、酱香型酒的国家标准、《黔酒宝典》、《茅台鉴真》等。
            二十是制定了初期的《十四项操作要点》,并修改、制定了制曲、制酒、勾兑、包装的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后来审批的各种各样的标准含管理技术产品等等。
            二十一是陪同王老厂长参观习水酒厂和郎酒厂时,发现四川隆昌一带生产的陶坛漏损低,就逐步改用四川隆昌一带陶坛,使损耗由1978年的超过5%降到现在的2%左右,按现在的规模每年能减少数千吨损耗。
            二十二是提出了茅台酒质量“制曲是基础、制酒是根本、勾兑是关键、质检是卫士”。
            二十三是提出了茅台工艺十大特点;提出了为了茅台酒质量要十二个坚持;提出了为了确保茅台酒质量必须坚持四个服从原则等等。
            二十四是通过全面分析,认为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并写了文章。


            9楼2014-12-21 16:41
            回复
              (四)是最最重要的一条,是我的家庭很穷,造就了我敬业爱岗。
              在家的时候吃饭都吃不饱,读书时,五年大学有三个假期没有回家,徐英同志都不知道我有次没回家。不回家的原因是缺1.2元钱的车费,不敢问家里要,不敢向朋友借,经历过苦难日子,遇到很多事情就怕丢掉饭碗,所以比较敬业爱岗。有一次是很想回家的,就是被小偷偷的那次,徐英气愤地说“明天走”,当时的刘同清厂长说“你讲什么?”我说她没讲什么,不敢说要回家,如果说了要回家,他真送我回家就麻烦了,因为就会没有工作、没有饭吃。后来有两次想走主要是因为心里有些委屈,如一次是1985年确实是我不愿当厂长,我自己要求不当的,不是有什么问题,但有的传说我被免了,一传十、十传百,原意就被歪曲了,就想走,但又觉得不应该走,歪曲毕竟不是真相。所以我仍然坚守在总工程师岗位上搞科研,也关心着生产,厅里有意调我到省轻纺工业厅我也没去,后来调我去厅当领导我也不去,我愿和员工一起搞好茅台酒事业。我总想领导和员工都很关心我,若为了生活好点、工作环境好点就离开茅台我感到对不起各级领导和企业员工对我的关心教育,也对不起父母、家人和老师及朋友对我的教育。所以,一直留下来和员工同志们一起弘扬茅台传统工艺,创造茅台辉煌。


              10楼2014-12-21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