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大同吧 关注:39,596贴子:2,364,712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记:重回姥姥家,捡拾儿时的记忆。
说到垛窑的来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同市灵丘民政部门出过一本灵丘地名集,因此村座落的地方地名叫垛窑,故取名。大概最初与柴垛、窑洞有关。
小村的确小,人民公社时期,也不过百十口人,如今,村里的常住人口不上三十人。小村距灵丘县下关乡下关村三里地,原来是隶属于下关大队的第一生产小队。
说它有名,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雁北五地委曾驻扎在这里,这里曾是日本鬼子重点扫荡的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山西电视台和大同电视台联合拍摄了一部电视剧《风水》(上、下集),主景地就在下关。剧中那棵住着神灵的神树,便是垛窑的那棵老榆树。今年考上南开大学的灵丘一中应届优秀毕业生张晓露的老家便是垛窑村的。
10月25日,我们一行六人走进了垛窑,走进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




1楼2014-12-20 13:55回复
    来到垛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静,只闻鸡鸣羊咩声,置身其中,浮躁的心不由得沉静下来,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瞧,连羊也是气定神闲的。



    2楼2014-12-20 13:57
    回复
      2025-09-03 00:28: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垛窑,给人的第二感觉就是:树多,且古树遍布,好几棵老树须几人才能合抱住,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每到夏季,浓荫匝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在古树下听白胡子老爷爷叨古话,又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温馨画面。


      这便是垛窑的老榆树,已有三百多年的树龄,名符其实的树爷爷。这棵老榆树,年年枯梢,却又年年嫩枝茂盛,榆钱熟的时候,老远便有淡淡的甜味沁人心脾……
      这棵老榆树真的是有仙气的,你心烦气躁、郁闷忧伤了,来这儿待上几天,便会内心平静、神清气爽。面对这棵树爷爷,鸢飞戾天者,望之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而忘返。



      3楼2014-12-20 13:59
      回复
        这是姥姥家的街门,儿时觉得那门槛特别高,常常绊我跟头,现在看来,并没记忆中的那么高,如今已闲置多年,街门口也是蒿草丛生了------


        4楼2014-12-20 13:59
        回复
          这是 姥爷院里的小正房,抗日战争时期,曾住过雁北五地委的领导,解放后任农林部副部长的赵凡和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刘达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
          就在这间小正房里,我的姥姥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捅死,因为她拒不说出五地委的领导和八路军藏在哪里。那一年,我母亲才七岁,突然间便成了没妈的孩子!万恶的日本鬼子,这笔血泪仇,永远要牢记!
          这所小院里还印过边区票子,母亲那时七八岁,跟一伙小伙伴曾趴在门缝里偷偷看过。


          姥爷的西房,后来大表哥住着,儿时母亲领我回娘家,大表嫂总给我炒麻子、爆豆子。我那时不会嗑麻子,抓一把麻子在嘴里嚼得噼啪作响,逗得大人们直笑。

          姥爷的东房,靠南边边上的是厕所。


          5楼2014-12-20 14:00
          回复
            大舅屋边的小石拱桥,简陋却结实,儿时常与一帮小孩子钻上钻下的,现在小桥也变成老桥了。



            6楼2014-12-20 14:01
            回复
              姥姥家的碾房,小时候一天到晚也不闲着,咿咿呀呀的响个不停。如今,彻底的闲了,只有那光滑的碾棍和留下一道深坑的碾道,记录着它曾经的繁忙。



              7楼2014-12-20 14:01
              回复


                IP属地:山西8楼2014-12-20 14:02
                收起回复
                  2025-09-03 00:22: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半坡悬石,当地人叫“摞摞儿石”,听姥爷传说,他爷爷那时,这块悬石就在,历经几个世纪,悬而不倒,令人称奇!


                  9楼2014-12-20 14:02
                  回复
                    初冬的酸枣,熟透了,红彤彤的,无绿叶的扶衬,举着小灯笼,把这灰黄的冬日色调点亮!

                    来张特写,咱也来张背景虚化的,


                    10楼2014-12-20 14:02
                    回复
                      那过去了的,是亲切地怀恋。


                      11楼2014-12-20 14:03
                      收起回复
                        嗨!小周老师,刚调好焦,准备给你来张特写,你偏偏系什么鞋带,给了镜头一个背影。

                        瞧,小马老师这个造型很萌哦!


                        12楼2014-12-20 14:03
                        回复
                          来到垛窑,随便举起镜头,便有美景入画。










                          13楼2014-12-20 14:05
                          回复
                            哎!小王老师,你光顾着给别人拍了,也和老榆树爷爷合个影吧,对,笑一点,再笑一点!



                            14楼2014-12-20 14:05
                            回复
                              2025-09-03 00:16: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原来的垛窑小学,1991年我读师范的时候,这所小学还有十五六个学生,我还给他们上了半天音乐课,教他们唱《妈妈的吻》,“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
                              那天,孩子们象过节一样高兴,稚嫩的、高低不齐的歌声飘出好远好远------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垛窑小学早就撤销了,而我白发鬓鬓的母亲也已去世三年了。


                              15楼2014-12-20 1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