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麟征吧 关注:139贴子:68,524
  • 10回复贴,共1
0


1楼2008-03-31 10:45回复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圆明园本是明代一个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雍正时,开始把它建成“避喧听政”的行宫,使之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乾隆时,清朝国力强盛,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在圆明园的东面,拓建长春园;东南拓建万春园。圆明三园的布局,从此基本确定下来。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圆明园里有一个安澜园,长春园里有一个小有天园,还有一个狮子林和一个茹林。这四个景就是仿照江南的海宁隅园,杭州汪氏园,苏州狮子林和南京瞻园“四大名园”建筑的。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泮楼,则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多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璧,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2楼2008-03-31 10:46
    回复
      2025-08-15 05:47: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4楼2008-03-31 10:46
      回复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 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采、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

        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


        7楼2008-03-31 10:47
        回复
          1904年
          清政府裁撤了圆明园总管机构,从此,圆明园遗址实际陷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此后更是任人挖掘盗窃,不断遭受破坏。
          1910年(宣统二年)
          圆明园兰亭八柱被运往颐和园。
          1914年
          圆明园并归颐和园管理。
          1915年
          2月20日,中山公园初创,是日从圆明园遗址拣选刨运太湖石51块,兰亭碑一座。
          1919年
          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为修建私园——达园,从圆明园拉走大批砖瓦石料。
          1924年
          11月5日,溥仪被逐出故宫。国民军十一师接管西郊名胜古迹。
          1925年
          本年春,中山公园运走园内太湖石等百余块,包括“青云片”巨石和露水神台大石座。
          金勋绘制成《圆明、长春、万春三园总平面图》,它是一幅绘制较早的圆明园全图。
          1928年
          下半年,北平特别市在接管颐和园及圆明园遗址之初,即迭经市政府核准圆明园残砖石变价批卖办法,此后,陆续将砖石出售。
          10月,程寅生从巴黎拍摄之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1929年
          4月13日,裁撤圆明园事务所,归并颐和园事务所管理。
          1930年
          翻修海淀至玉泉山石渣公路,拆除圆明园虎皮石围墙,砸碎石块以补石渣之缺。
          10月,北平图书馆购得“样式雷”家藏圆明园盛期图样、烫样多种。
          1931年
          3月,中国营造学社、北平图书馆在中山公园联合举办“圆明园遗物文献展览”,观者万人。
          6月,北平图书馆文津街新馆落成,运去圆明园华表两根,及文源阁碑、大东门石狮等。
          本年,故宫博物院发现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案卷,发表于《史料旬刊》。
          本年,金梁从沈阳故宫发现长春园西洋楼铜版图20幅,影印出版。
          1932年
          7月,滕固将所获德人奥尔末拍摄之西洋楼早期残迹,编成《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出版。
          1933年
          北平市政府工务局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了实地测量,绘制《实测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遗址形势图》。


          15楼2008-03-31 10:55
          回复
            唉………… 世界之最啊 , 就这么没了


            17楼2008-03-31 12:59
            回复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去过


              18楼2008-03-31 13:09
              回复
                现在里面没有什么东西了。。有荷花时 还能拍一下。


                19楼2008-03-31 14:58
                回复
                  2025-08-15 05:41: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就去福海划过一次船


                  20楼2008-04-01 14:17
                  回复
                    还是不看的好 看了就来


                    21楼2008-04-02 17:23
                    回复
                      北京有句关于圆明园的老话:挖土挖土,一辈子不受


                      22楼2008-04-07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