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定杆李村最美老人
八旬老党员的为民服务心
只要有空,车梅轩就要把铁锨放进车架筐里,骑着自行车到村道上转转。12月12日,清晨五点多,乐陵市丁坞镇定杆李村村道旁,82岁的车梅轩正在拿着铁锨一点一点地清理公路旁的碎砖头,因为年岁已高,每动几下,他都要插着腰休息一会。
30年前,为了村里人行路方便,车梅轩拿起工具悄悄干起垫道修路的活儿。当时,村里的路还都是土路,他就垫垫扫扫。哪里出现小坑,就用泥土垫上,虽然不算结实,但也能撑些日子。对于泥土起不了作用的地方,他就四处找些废弃的碎砖,一一填平,这一干就是30年,从定杆李村北到村南、村西到村东、村里到村外,方圆小胡家、钩盘李等村的10多公里乡村道路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30年来,车梅轩义务修路的坚持打动了许多人,有人问老车:“您老一把年纪了,不觉得辛苦吗!?”老车乐呵呵地说:“为人民服务有么辛苦的,修路为人民服务,是件好事,能为大家做点好事,我心里就开心。”
车梅轩是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195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校学习了四十天后,他坚定了一生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
车梅轩的这一生也始终都在为人民服务着。1954年,车梅轩影响党的号召,自己办起了农业社,1957年,他当选定杆李村大队的村支书,那个时期,老百姓还是靠天吃饭,车梅轩决定改变这一历史,他带领村民挖通3条大沟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不到三年时间就让村里的庄稼收入翻了一番。
1975年,50多岁的车梅轩从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他开起了一家小卖部。老车说:“我开这个小卖部就是为了社员买东西方便,那时村里没有开小铺的,社员们赶集买东西老远不说,下雨阴天的还买不着东西,我因为这个呢在大队不干了,反正这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车梅轩开小卖部有规定:商品卖多少钱都按从商家提货时所定的零售价卖,商品明码标价,从不加价加码,社员们从他的小卖部买东西跟赶集上店买东西一个价。正因为这样,社员们都愿意到他小卖部来买东西,老车好客一乐呵把零钱就让了,一来二去,他的小卖部不仅挣不到钱,反而有时还赔钱。
实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自己赔钱而懊恼,反而还像原来一样乐呵呵的开着自己的小铺,而且还利用自己的闲暇之余为村民办事。1984年,为了村里人打电话方便,车梅轩在家里按了全村第一部电话,并且他还自己掏钱按了一个大喇叭,那时,村里在外打工的人都知道老车小卖部的电话号码,谁在外地打来电话,老车便大喇叭一喊叫谁的亲人来接。
在车梅轩的小卖部里,笔者看到,这个不大的屋子里一应俱全,四面墙上摆满了货架,新鲜的蔬菜、肉食、馒头、零食,吃的、喝的、玩得、用的啥都有,隔间里西墙南面摆满烟酒糖茶箱子,北面墙角上是电视机,东墙南面是一张放着被褥的床,北面桌子摆放一个大喇叭播放器。老车告诉笔者,现在这个大喇叭还经常用得上,谁家找人找东西都会到这让老车用大喇叭招呼招呼,老车还定时在大喇叭里播放新闻和戏曲。去年,村里潘思龙家失火,老车在大喇叭一喊,全村人及时赶到扑灭了火灾。
笔者采访结束时,已是中午1点钟了,小卖部里依然热闹,来买东西的村民络绎不绝,周到的服务使这个小卖部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定杆李村支部书记张墨池说:“老车为了让村民们吃到新鲜的蔬菜,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乐陵两趟去提货,来来回回一百多里路,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为人民服务,真是好榜样啊!”
然而车梅轩却很淡然地说,他把义务修路和开小卖部当成是锻炼身体。
笔者感言:伟大源自平凡,车梅轩老人的事算不上轰轰烈烈,但他却用一颗真诚、朴素的心,不计回报地为人民服务着,为群众奉献着自己,老车乐于奉献、无私质朴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熠熠光辉,他的平凡与不凡更是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温暖与力量。
八旬老党员的为民服务心
只要有空,车梅轩就要把铁锨放进车架筐里,骑着自行车到村道上转转。12月12日,清晨五点多,乐陵市丁坞镇定杆李村村道旁,82岁的车梅轩正在拿着铁锨一点一点地清理公路旁的碎砖头,因为年岁已高,每动几下,他都要插着腰休息一会。
30年前,为了村里人行路方便,车梅轩拿起工具悄悄干起垫道修路的活儿。当时,村里的路还都是土路,他就垫垫扫扫。哪里出现小坑,就用泥土垫上,虽然不算结实,但也能撑些日子。对于泥土起不了作用的地方,他就四处找些废弃的碎砖,一一填平,这一干就是30年,从定杆李村北到村南、村西到村东、村里到村外,方圆小胡家、钩盘李等村的10多公里乡村道路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30年来,车梅轩义务修路的坚持打动了许多人,有人问老车:“您老一把年纪了,不觉得辛苦吗!?”老车乐呵呵地说:“为人民服务有么辛苦的,修路为人民服务,是件好事,能为大家做点好事,我心里就开心。”
车梅轩是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195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校学习了四十天后,他坚定了一生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
车梅轩的这一生也始终都在为人民服务着。1954年,车梅轩影响党的号召,自己办起了农业社,1957年,他当选定杆李村大队的村支书,那个时期,老百姓还是靠天吃饭,车梅轩决定改变这一历史,他带领村民挖通3条大沟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不到三年时间就让村里的庄稼收入翻了一番。
1975年,50多岁的车梅轩从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他开起了一家小卖部。老车说:“我开这个小卖部就是为了社员买东西方便,那时村里没有开小铺的,社员们赶集买东西老远不说,下雨阴天的还买不着东西,我因为这个呢在大队不干了,反正这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车梅轩开小卖部有规定:商品卖多少钱都按从商家提货时所定的零售价卖,商品明码标价,从不加价加码,社员们从他的小卖部买东西跟赶集上店买东西一个价。正因为这样,社员们都愿意到他小卖部来买东西,老车好客一乐呵把零钱就让了,一来二去,他的小卖部不仅挣不到钱,反而有时还赔钱。
实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自己赔钱而懊恼,反而还像原来一样乐呵呵的开着自己的小铺,而且还利用自己的闲暇之余为村民办事。1984年,为了村里人打电话方便,车梅轩在家里按了全村第一部电话,并且他还自己掏钱按了一个大喇叭,那时,村里在外打工的人都知道老车小卖部的电话号码,谁在外地打来电话,老车便大喇叭一喊叫谁的亲人来接。
在车梅轩的小卖部里,笔者看到,这个不大的屋子里一应俱全,四面墙上摆满了货架,新鲜的蔬菜、肉食、馒头、零食,吃的、喝的、玩得、用的啥都有,隔间里西墙南面摆满烟酒糖茶箱子,北面墙角上是电视机,东墙南面是一张放着被褥的床,北面桌子摆放一个大喇叭播放器。老车告诉笔者,现在这个大喇叭还经常用得上,谁家找人找东西都会到这让老车用大喇叭招呼招呼,老车还定时在大喇叭里播放新闻和戏曲。去年,村里潘思龙家失火,老车在大喇叭一喊,全村人及时赶到扑灭了火灾。
笔者采访结束时,已是中午1点钟了,小卖部里依然热闹,来买东西的村民络绎不绝,周到的服务使这个小卖部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定杆李村支部书记张墨池说:“老车为了让村民们吃到新鲜的蔬菜,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乐陵两趟去提货,来来回回一百多里路,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为人民服务,真是好榜样啊!”
然而车梅轩却很淡然地说,他把义务修路和开小卖部当成是锻炼身体。
笔者感言:伟大源自平凡,车梅轩老人的事算不上轰轰烈烈,但他却用一颗真诚、朴素的心,不计回报地为人民服务着,为群众奉献着自己,老车乐于奉献、无私质朴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熠熠光辉,他的平凡与不凡更是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温暖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