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吧 关注:9,231贴子:32,999
  • 6回复贴,共1
这个“昷”在《说文》中上面不是“曰”,而是如“囚”的字形。故而许慎把这个字解释为:“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如此温情,如此文明,如此抽象。
这些都是假象。华夏古人虽然极其聪明,但是更是纯朴。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字都是非常直观的,象一幅幅工笔的写真画,有点生活经验的人一看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譬如,“道德”两字就是现在看来也很抽象;其创意一说破,连小孩子也能懂:日月每天都循一定的行程运行,就象天上有一条路,日月每天在这条路上行走;这条看不见的路就是“道”。【顺便说起:希腊人说Apollo驾金色马车在天上飞行,不也暗示有道路吗?不讲有路,因此西方人不可能有“道”的观念,只能听上帝的话了。】“德”就更简单了,原来这个字写成“惪”,不就是说有“德”的人心口如一吗?
话说远了,究竟如何释“昷”呢?偶读到绝对“无锡锡山山无锡”故事,有人对出了:“平湖湖水水平湖”,然后再续上联:“宜兴瓦茶壶”,又成绝对。“瓦茶壶”?“锡酒壶”?为什么是“锡酒壶”?爱喝酒的人都知道,冬天喝冷酒不好,所以必然要烧一下,暖一下、温一下。华夏古人好像大禹时就有酒了,商纣王一大罪行就是“酒池肉林”,那时喝酒要不要温一下?上网一查,果然有温酒的“斝jia”,再寻找图像,太失望了,斝如同小型的鬲li,三袋足,下面可以生火温酒。根本与“昷”,风马牛不相及。


1楼2014-11-28 09:19回复
    不死心,又用“温酒器”在网上搜寻,看到下面一篇出土器物的介绍:
    温酒炉杯的巧妙设计
    1988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由耳杯、四足温炉和长方形托盘三部分组成。耳杯口作椭圆形,曲腹,小平底,口沿上有双耳,整体形状与西汉时期的漆耳杯完全相同。耳杯下是温炉,椭圆形勾云支架,在支架长径一边有对称的两个缺口,可向炉中投炭,与支架相连的是方形炉体,炉体上有十四道镂孔,长边四道,短边三道,炉体下装四个兽蹄足,炉底有镂空的透气孔,可向下出炭灰。最下面是方形托盘,四边有宽沿,中间呈池状可盛炭灰。整个温酒炉设计合理,小巧玲珑。炉上耳杯放下可温酒,拿起可饮食,炉体进炭出灰,无不穷思构架,匠心独运,甚是科学。


    2楼2014-11-28 09:24
    回复
      2025-08-10 02:48: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点象了,双层结构,炉也颇象“皿”字。顺便翻翻,又看到一篇出土器物的介绍
      越国瓷温酒器
      鸿山遗址邱承墩战国贵族墓中出土一套由炉盘和温酒器组成的青瓷温酒器(见图),伴出大量青瓷酒杯,为国内首次发现。炉盘和温酒器均是灰白色胎,施以青釉。炉盘敛口内折,斜弧腹,口沿下贴有四个兽面耳,平底,附有三个外撇的矮蹄形足。温酒器上部较平整,有十三个圆形镂孔,斜弧腹,腹部贴有四个铺首,铺首外刻划长方形框,内填刻划网纹,平底,也带有三个矮蹄形足。炉盘和温酒器的沿面及口沿下均饰刻划的“S”纹。
      冬天使用时,在底部的炉盘内放炭火,位于炉盘之上的温酒器内加热水,然后将酒杯置于温酒器的小孔内,以火温水,以水温酒,端杯即饮,饮毕再斟,边温边饮,何等惬意。青瓷温酒器的构思巧妙,设计合理,制作精致,使用方便。

      信不信!这就是“昷”字的原型。下面的炉盘就是字中的“皿”,温酒器就是字上面的口,至于“口”中的“人”应该只是符识,如这个瓷温酒器上的S花纹,或者是酒杯的简化,或者是温酒器中热水起伏的波纹。反过来,这个器物的名字就是“昷”。


      3楼2014-11-28 09:27
      回复
        考虑得很到位,有大家风范。
        不过,窃以为,许慎以为上面是“囚”,必然有他的依据。
        酒这个东西,可能产生得很早了。但是温酒器,或许不会太早。
        而昷字的造字原理,许慎的说法好像也不太妥贴。
        窃以为,昷字或许原本就是上“日”,下“皿”。先人们或许受了在太阳底下放上盛着水的容器可以把水晒热的启发,故而造出了这个昷字。
        不过这也是猜想罢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29 09: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