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携纨素吧 关注:8贴子:511
  • 0回复贴,共1

听流沙河先生讲诗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学家有一种观点认为,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它揭开中国衰世的序幕,让中国用了一千多年都再没能缓过这口气儿。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
我读格律诗,最爱读唐人所作。纵然后世律诗亦有佳篇,但总没有唐代来得浩瀚坦荡,生机勃勃。
今天听沙老讲五言律诗。讲得不多,仅五首,但首首都是经典,以小见大。
我们有我们的现代诗,而唐人的现代诗,就是我们所称的格律诗。格律诗的出现,不仅促进了诗歌的普及和进一步求精,而且它内藏的对称与平衡观念,影响了中国建筑、中国音乐和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格律诗奇迹般地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千二百多年,它渗透了炎黄子孙的骨血,渗透了华夏每一寸土地。这在全世界是独一份,而我坚信,它还会继续活跃下去。
《题大庾岭北驿》,作者宋之问。宋之问真的是一个奇葩的诗人,他写诗讨好武则天想要爬上龙床,却因为自己口臭引得武不喜。武死后,她的男宠张易之第一个就把宋之问远远地流放到了广西。宋之问还走一路写一路,后面跟着一群抄诗的书生。
唐代有一个城市建设,那就是在酒肆、茶馆、旅店、寺庙……只要是能想到的地方,都有一块题诗板。你喝醉了,挥毫写一首诗;你走累了,挥毫写一首诗;你觉得店小二服务态度不好也可以写首诗;你觉得这间铺子的丝绸卖得贵了也可以写首诗……你是忠臣也好,佞贼也罢;你是布衣也好,强盗也罢,写了诗,写了好诗,那就值得传抄。《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他的生平已不可考,但这首诗,却被当朝宰相亲手书写挂在办公室里。谁知道王湾家室如何?为人如何?官职如何?政治和诗歌,在唐代那是两码事。
李白曾写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如果没有这首诗,我简直不敢相信历史上曾有这样的人:高学识高修养,却在年轻时放弃做官机会,白首是仍高卧不出,天天饮酒至醉,宁肯侍弄花草也不侍奉君王。高山安可仰啊!我也只能徒此揖清芬了。我没有一亩三分地,没有资本合则留不合则去。心向往之的那个时代,终归是过去了。
考试的时候,写这些隐士的高洁品质,我总是嗤之以鼻,觉得答案与真相是相悖的。但是听沙老生动的讲解,我突然发现,就该这样。就该这样!中国人应当有的精神,清洁的精神。
一个时代的人反映了一种文化。诗人教我们怎样说话,诗教我们怎样做人。
我看唐代,看到的是大气,是正气,是吐纳从容的宽广胸襟。这是唐以后,都缺少的。


IP属地:四川1楼2014-11-21 23: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