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吧 关注:192,557贴子:4,139,711

回复:神化传奇,[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1楼2014-11-10 16:44
回复
      金箍棒是悟空的唯一法宝,随身兵器,这金箍棒和太上老君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慢慢看来。
      首先我们看孙悟空获得金箍棒的过程,孙悟空到龙宫去借兵器,在东海龙王感到为难之际:
      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第三回)
      龙婆、龙女的话再清楚不过,就是这几天金箍棒对悟空生出了感应,以至于“霞光艳艳,瑞气腾腾”。如果说法宝能对主人产生感应,这感应应该是在孙悟空身上,而不是别人,毕竟,金箍棒在孙悟空手中被使用得最为得心应手,孙悟空自己也确实感到离不了这条棒子。法宝是由主人注入法力和灵气形成的,它的灵气,是由制造者注入和感化。定海神珍见到悟空的异常情况应是其制造者发出的,那么定海神珍的主人是谁呢?
      在第七十五回,孙悟空与狮驼岭的老魔青毛狮子有一段对话:
      那老魔举刀架住道:“泼猴无礼!什么样个哭丧棒,敢上门打人?”大圣喝道:“你若问我这条棍,天上地下,都有名声。”老魔道:“怎见名声?”他道:
      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
      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
      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52楼2014-11-10 16:45
    回复
      2025-11-07 13:40: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这条棒确实是与悟空有缘。因为它本来是一件世上无双的宝贝,可是已“流落东洋”,“深藏海藏人难见”,以至于连老龙王都没有觉出这是一个宝贝。由于孙悟空要到龙宫去取宝,结果宝贝发生了异变,“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按孙悟空第三回对众猴的说法,“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可可的”就是“赶巧了”。凭什么他就有这么好的运气,就赶得这么巧?  不管怎么样,结果是“老孙有分取将来”。而且,这宝贝“长短随吾心意变”,孙悟空拿着它,也不用什么特殊的法门和口诀,就能让金箍棒小大随心,甚至可以变成一根绣花针放在耳朵眼里(也不怕戳穿了耳膜)。那么,是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让这宝贝小大随心、变化自如呢?可能不见得,要不然金箍棒早就被妖怪变成绣花针偷走了。而且偷走了,悟空也没有办法把它找回来。悟空诗中又有一句,“变化无方随口诀”,如果使用金箍棒是有口诀的,似乎孙悟空没有经过学习就知道了使用它的口诀,这就更有缘了。
        第二,这根棒乃是太上老君用“九转镔铁”,在他的八卦炉中亲手炼制的。老君在这根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你看,“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这显然说的是金箍棒的内部构造。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根普通的棒子而已,实际上内部另有洞天,中间还有“星斗”铺陈,而所谓的“花纹密布鬼神惊”,这些花纹应该是老君设计的符箓、法诀之类,所以才会有“鬼神惊”的效果。对于这些,孙悟空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认识,而到他说这话的时候,应该已经逐渐参透了金箍棒中的一些秘密。
        可见定海神珍是老君所炼,应具有老君的灵气和思维,换句话说,老君可以驾驭和操纵它。从龙婆的话中我们得知,定海神珍开始异变,好像与悟空有缘,这难道不是老君在幕后操纵吗?可见棒子是老君冥冥之中赠予悟空的。金箍棒是悟空唯一贴身的东西,是唯一属于悟空的法宝,吴承恩把这样一个重要物品的主人归于老君应该是有深意的。
        第三,金箍棒在天界其实大有名声。“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掌朝天使尽皆惊,……金阙天皇见棍凶”,这几句话很有意思。由于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时,手持的武器是金箍棒,而这条棒,在天上众神中肯定有不少知道其来历的(当然只限于资历很老的高级上位诸神),说不定太白金星就是其中一个,这些人心里会怎么想?我们可以假想一下,某一天突然从下界冒出一个妖仙,在天界某个地方闹将起来,派去的神仙一看,来人手中的兵器是观音的杨柳枝,或者如来的金钵盂,那这些神仙该怎么办,还不是只好假打一番,佯装不敌,然后启奏玉帝,将此人招安了事①。
        当然,金箍棒与这些宝贝不同,它只是老君众多宝贝中的一个,也不是贴身宝贝。所以,这个身份关系要费更多琢磨。
        正因为他拿的是这样一件武器,所以才有“掌朝天使尽皆惊”的效果和局面,更有意思的是这句话,“金阙天皇见棍凶”,玉皇大帝看到的是“棍凶”,而不是人凶。玉帝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可谓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自然知道此棒的来历。所以,他见到这种情况,觉得十分难办。玉帝在对孙悟空的处置上,基本上是别人怎么说他怎么办,只有去请如来这个主意是他自己拿的。看来,玉帝能坐稳这个位置,说他只是运气好,其实十分无能,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53楼2014-11-10 16:45
      回复
        最后,这里面也隐含地说出这样一个意思,就是如来找孙悟空保护取经人,是大有深意的。你看悟空说的,“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知道“铁棒世无双”并作出请悟空保护取经人决策的显然不是唐僧,而是如来佛。悟空这话大有意思。为什么不说因为孙悟空的本事大,所以才要找他保护取经人呢?佛祖、观音显然十分识货,他们自然知道金箍棒背后的秘密,并由金箍棒而看中了孙悟空的价值。由孙悟空来保护唐僧,那就意味着取经行动成了一件佛道联手的事业了。至少老君不会暗中给取经事业制造什么麻烦。如果找一个其他什么人来保唐僧,情况就不太好说了。
          正因为其中有这许多关节,所以,当真假美猴王一节,唐僧再次赶走悟空之后,悟空怕唐僧不肯收留他,求如来褪下紧箍,放他还俗而去时,如来说,你不要胡思乱想,我让观音送你到唐僧那里去;另外,你到了西天,也能够成佛。如来为什么派观音护送悟空回去见唐僧,因为他知道观音了解其中的关节与奥秘,有些话由观音去说更合适。 观音对唐僧说:“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观音这话,微言大义,说得再明白过了。她明确地告诉唐僧,“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这话该怎么理解呢?是没有孙悟空的保护,唐僧就到不了西天;还是没有孙悟空的保护,就算唐僧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经?或许这两种含义都有,也就是说,如果孙悟空不在取经队伍中,唐僧既到不了西天,而且就算到了西天,也拿不到真经。观音还说“再休嗔怪”,这也是给唐僧的一个警告,让他以后不要再罗哩罗嗦地怪孙悟空了。唐僧此时已经在前往西天的路途上走了好几年,也从大小妖怪的口中知道自己是什么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长老,觉得自己身份不错,可以在这个大徒弟面前耍耍脾气。观音不好说破悟空的身份,只好给了他一点隐晦的警告。
          在《西游记》中,金箍棒的来历到此时才由孙悟空的口中说出,以孙悟空张扬、爱吹牛的性格,应该是他现在才知道金箍棒的来历。在悟空亲口念出的诗中,如此详细地介绍了金箍棒的来历,看来此时他已经逐渐知道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54楼2014-11-10 16:46
        回复
          天庭众位领导面前,观音想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态度,提出要用玉净瓶打悟空一下,帮二郎神奏功。老君急忙制止了观音的做法。按老君的说法,是担心菩萨的瓶子是瓷器,可能会被摔碎,这可能吗?观音已经说了,“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就是肯定能行的意思,而且其结果是,“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老君却说不一定行。观音的玉净瓶还会有打不着孙悟空的头这样的事吗?观音做事向来牢靠,她这一次举荐二郎神降服孙悟空,也算是举荐得人。老君竟然对观音的本事起疑,这不是强词夺理吗?此外,从老君一贯散仙般的性格看,观音想用玉净瓶打就让她打吧,就算打破了,关他什么事呢?让她先试试,失败了自己再上不行吗?
          老君以前有很多次出手的机会,但他一直不出手,直到旁边有高人要出手时他才急忙出手,这其中很有玄机。观音菩萨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说明净瓶抛下去,至少能打孙悟空一跌,但也不排除打死悟空的可能性。观音说话,向来有分寸,应该不是在吹牛。
          金刚琢在天界是一等一的宝物,如果不是第一,至少也是天界顶尖。这个宝物“善能变化”,“又能套诸物”,结果却被老君拿来当砖头使,用它打了悟空的脑袋一下,害得悟空“立不稳脚,跌了一跤”。以这样的方式使用金刚琢实在是太浪费了。后来青牛怪偷了老君的金刚琢下界,才显出宝贝的厉害来,制得孙悟空几乎无计可施。另外,老君要对付孙悟空的办法很多,根本用不上金刚琢这样的仙家至宝,例如,他可以用幌金绳捆住孙悟空,也可以把悟空收入紫金红葫芦或羊脂玉净瓶,这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却拿出金刚琢来,是不是表示他很卖力呀。
          二郎神等人抓住悟空后,为了防止悟空变化逃窜,用勾刀穿了悟空的琵琶骨,使他再也不能变化。这一招其实不难,后来取经路上的很多妖魔却不懂,从而未能使用这一招有效地对付孙悟空。
          (4)八卦炉中的煅烧
          孙悟空被捉住后,包括玉皇大帝在内的天庭众神长舒了一口气,这个祸害总算被解决了。可接下来的情况,却令玉皇大帝感到有点难办,孙悟空竟然是“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在这种情况下,老君又开始出主意了: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第七回)
          这猴子为什么会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原来是偷吃那五壶仙丹、炼成了金刚之躯,看来这仙丹吃的真是及时。如果只是吃蟠桃,饮御酒,而不偷吃五壶仙丹,对于孙悟空来说,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很可能就性命不保了。
          前面说了,二郎神为了防止悟空变化逃窜,穿了他的琵琶骨。可老君在把悟空推入八卦炉之前,却先为悟空松了绑,然后又“放了穿琵琶骨之器”,为孙悟空的行动提供了很大方便。老君为什么要去掉勾刀,连人带钩子一起炼岂不是更安全。他难道不知道放开悟空的琵琶骨可能会生出事端,让他逃去。老君真要处理孙悟空,不仅不应该“放了穿琵琶骨之器”,而且还应该从孙悟空身上收回属于自己的金箍棒才对呀,这老君也没有管。唯一的解释是老君不希望孙悟空死,想让他自救活命。
          老君这一番把悟空放入八卦炉中煅烧,给孙悟空带来了什么结果呢。我们看孙悟空后来的一段话,他被莲花洞的银角大王收进紫金红葫芦,担心被葫芦化为脓水,但他转念又想:“没事,化不得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日,炼成个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哪里一时三刻就化得我?”(第三十四回)
          可见老君并不是想杀他炼丹。实际是在密授他铜头铁背,火眼金睛之术。老君如果有意要杀他,何须如此大费周折。以老君之能,更不会去做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糊涂之事。孙悟空说起在八卦炉中这件事时,似乎无怨恨之情,而有感激之意,可见悟空明白老君从客观上其实是帮了他。试想红孩儿的火都可以让悟空几乎殒命,更何况是老君。


          55楼2014-11-10 16:47
          回复
            没有人看吗?


            来自手机贴吧56楼2014-11-10 19:19
            收起回复
              没有人看吗?


              来自手机贴吧57楼2014-11-10 19:20
              回复
                看帖是一种习惯,回帖是一种态度,顶贴是一种美德!


                58楼2014-11-10 19:24
                回复
                  2025-11-07 13:34: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家有看的吗?


                  来自手机贴吧59楼2014-11-10 23:56
                  回复
                    我看完了,并且转走了


                    IP属地:河南60楼2014-11-11 00:26
                    回复
                      谢谢!


                      来自手机贴吧61楼2014-11-11 00:29
                      回复
                          而温娇小姐打绣球的“人选范围”是什么呢?并没有既定的选择对象,而是大街上的所有人。你看:
                        “唐王御笔亲赐状元,(陈光蕊)跨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
                        陈光蕊中状元后,骑着马是在大街上游街,这“不期”、“适值”、“经过”就充分说明了陈光蕊并没有存心要走到这里来,更没有走到丞相府里去。陈光蕊在大街上随机漫步,仅仅只是路过这里而已。
                        那么,温娇小姐对着大街上的所有人抛绣球,打着谁, 就嫁给谁, 很显然是不合理的。抛这个绣球, 百分之百的有问题!
                           现在既然这样做了, 那就一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这个原因, 就是我在上一回中所说的: 小姐在结婚之前, 肚子已经被人搞大了!这个证据是确凿的。
                           小姐的肚子被人搞大了, 而且她的爹妈肯定是已经知道了, 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切地办这个绣球招亲。怎么说是急切切地呢?你看:
                        “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
                        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 我们的陈光蕊同志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已经结了婚!
                        古代的人结婚虽然不需要办理结婚证, 但程序也够复杂的, 我们只按最简单的说, 纳采礼是要择吉日的, 合婚压庚是要择吉日的, 定亲过门也是要择吉日的, 迎娶拜堂, 都是要选择吉日的啊!
                           不择吉日, 难保白头携老, 而“吉日”又不是天天有的, 丞相根本就等不了, 所以,干脆全部省了, 直接拉进来就拜堂入洞房, 多省事儿。
                           甚至连姓什名谁, 家居何处, 是否婚配, 这些最起码的都没有问, 反正是打着你了, 你不许赖婚!
                           尽快的把小姐嫁出去, 只要是个男人就行, 这就是绣球招亲的真相!
                           有的朋友说, 丞相办这个绣球招亲, 就是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这个是说不通的。因为:
                        1. 丞相的女儿一般要配皇亲国戚的, 即使嫁省长都亏了, 新科状元才市长的级别, 在丞相的眼里,和大街上的那些人也只略高一点。
                           2. 如果丞相真的看中了新科状元, 就会请人去探, 去说, 也不至于当街抛打绣球,让别人也有抢到的机会。
                           3. 如果目标就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那么,小姐打的准吗? 万一打到别人了怎么办?
                           4. 或是陈光蕊根本就不走到这条街上来, 咋办?
                        可见, 小姐打绣球招亲的目标, 并不是专冲着“新科状元”来的, 而是任何一个男人。事已至此, 又能咋办呢? 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小姐在结婚之前, 肚子被人搞大了, 当然免不了丞相的一顿呵斥, 但不管怎样, 做爹妈的还是得为女儿掩羞遮丑, 所以, 绣球招亲就是一个较好的补救办法。
                           那么, 除了抛绣球招亲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呢? 比如说: 是谁搞的小姐, 就把小姐嫁给谁, 小姐情郎, 两全其美, 这样岂不是更好? 这个方案才应该是首选啊, 丞相为什么不采纳呢?
                        假设1: 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么, 小姐的情郎当时就应该在现场, 正等着接绣球咧, 只怪小姐没打准,“恰打着陈光蕊”而已。
                           但这也说不通, 因为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直接嫁就得了。也就不存在绣球招亲了。
                        假设2: 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如果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而采用绣球招亲, 打着谁, 嫁给谁, 那么, 其背后的隐意就是: 可以嫁给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 也不成全你!
                           但这也说不通, 情郎也可以来抢到绣球啊。


                        65楼2014-11-11 07:00
                        回复
                          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2. 长相: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为什么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温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儿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像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只要联系上下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幕后操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部,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后面自然会论述到)。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陈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就是隔县(甚至隔乡),口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 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观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陈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个事件中,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操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物来评论小说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 “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 “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 “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萨“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应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67楼2014-11-11 0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