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干含水率为豆腐的40%— 50%。其制作方法如下:
(1)备料。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皮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0--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后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入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按照这个方法做出来的豆腐干所含嘌呤估计已经所剩无几了吧?就算黄豆的嘌呤不低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究竟所谓100g里面用的是干重还是湿重呢?2两鲜肉和2两干黄豆用于对比嘌呤含量的话总显得不那么公平
另外吧里早已贴出日本的研究说食用黄豆引发痛风的概率(2%还是6%我忘了,反正是个位数)是远低于啤酒,内脏,海鲜的,吧里的也有人大量食用没有引起任何反应的案例
其实这个也不是吧里最纠结的主要问题,但是我爱豆干,我爱豆制品,所以我就想着找个能够支撑我这个爱好的观点
so,给那些不敢吃豆制品但是心里又很馋的风友,除非你吃了真直接发作,要不然还是不要对黄豆制品绝对忌口(我只说黄豆,据我所知黑豆也嘌呤不低因为没有找到相关研究所以不敢妄然下定论,但是类比的话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的)
(1)备料。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皮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0--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后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入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按照这个方法做出来的豆腐干所含嘌呤估计已经所剩无几了吧?就算黄豆的嘌呤不低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究竟所谓100g里面用的是干重还是湿重呢?2两鲜肉和2两干黄豆用于对比嘌呤含量的话总显得不那么公平
另外吧里早已贴出日本的研究说食用黄豆引发痛风的概率(2%还是6%我忘了,反正是个位数)是远低于啤酒,内脏,海鲜的,吧里的也有人大量食用没有引起任何反应的案例
其实这个也不是吧里最纠结的主要问题,但是我爱豆干,我爱豆制品,所以我就想着找个能够支撑我这个爱好的观点
so,给那些不敢吃豆制品但是心里又很馋的风友,除非你吃了真直接发作,要不然还是不要对黄豆制品绝对忌口(我只说黄豆,据我所知黑豆也嘌呤不低因为没有找到相关研究所以不敢妄然下定论,但是类比的话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