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八月的扇子吧 关注:11,703贴子:1,394,479
  • 6回复贴,共1

从<史前一万年>说更新世北美洲的哺乳动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bbs.uua.cn/thread-57332-1-1.html


1楼2008-03-15 00:49回复
    10000bc<史前一万年>,是一部古生物的盛宴.众多大家知道和不知道的古生物都将粉墨登场.因为有美洲剑齿虎登场,所以,描写的地点,一定是南北美洲.而南美洲是没有猛犸的(猛犸象居住在北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所以,电影描写的环境,就是更新世末的北美洲.
     10000年前,正是风起云涌,冰川期结束的时候,动物们也是大量的灭绝.在北美洲,几乎60%的大型哺乳动物都灭绝了.在南美洲,广义的南方有蹄类,除了少数残余,剩下的也都灭绝了.在亚洲,猛犸,披毛犀等几乎全军覆没.华北动物群衰落,大型动物也在陆续灭绝中,华南动物群中,绝大多数大型动物全都终结了.欧洲几乎没有大的土著动物留下来.非洲偶蹄类也有极大损失,在大洋洲,几乎没剩下多少超过两米的动物.
     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主人公登场了,他们究竟要面对什么样的危险呢...
     随着一声鸣叫,一个战士消失了.一旁晃动的树木丛中,杀手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它就是泰坦鸟.泰坦鸟身高近三米,统治着这个即将逝去的世界.虽然在影片中,它被称为"恐怖鸟",但是,真正的恐怖鸟早在一百五十万年前,就在南美洲消失了.电影中的它,是恐怖鸟在北美洲的,天下无双的亲戚,泰坦鸟.拥有巨大的双喙,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马,骆驼等各式各样的动物.虽然10000年前,马已经在北美大陆绝迹,泰坦鸟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是,这并不影响泰坦鸟成为可怕的杀手.巨大的双喙,威力是惊人的.可以轻而易举的咬碎猎物的脑袋,还有粗壮有力的腿,也许真的能奔跑得很快呢.但是泰坦鸟的翅膀很小,也无法用翅膀攻击敌人.极其强大的嘴巴,发达的双腿,很小的几乎没什么用的翅膀......这些属性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个食肉动物之王----霸王龙.确实呢,也许,泰坦鸟就是大型食肉的恐龙的缩影呢.统治着这个阴暗的世界.但是,它用双喙爬树,还是有些夸张.因为它的体重实在是太惊人了.绝对超过200公斤.就算是双喙能一口咬碎人的脑袋,恐怕也无法承受自身的庞大重量.
     最后的往往就是最厉害的,威名赫赫的美洲剑齿虎终于降临在荧屏上.虽然它的名字"剑齿虎"广为人知,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剑齿虎.真正的剑齿虎属动物早就灭绝了.它是刃齿虎,也叫美洲剑齿虎.体型粗壮结实.恐武有力.但是体型还是没有电影里演的那么大.在沥青坑,出土了上千具化石,其中最大的,颅全长(脑袋长度),也只有378MM(南美洲的最大记录也并不大多少).而目前有明确记录的最大的狮子则要超过400MM.所以,北美洲的美洲剑齿虎实际上比现代的狮子短小,但是,却更加粗壮强健.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剑齿虎,实际上是非常巨大的.亚洲的剑齿虎颅全长可以达到410MM,超过了现代的狮子和老虎,而非洲的剑齿虎则更巨大.甚至于可能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但是,仍然没有电影里演的那么夸张.
     美洲剑齿虎的上犬齿平均就有12厘米长,而现代西伯利亚虎,最大也不过9厘米.美洲剑齿虎可以把上,下颌张大到120度角,而现代的狮子和老虎一般也只有六,七十度,很难超过90度角.美洲剑齿虎的长牙,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割开对手的咽喉和血管,给对手带来致命打击.就像它的学名"致命的刃齿虎",而且,它的门齿也很粗大,可以帮助吃净猎物.美洲剑齿虎还有发达而灵活的颈部,可以准确的咬到敌人的咽喉,而不触碰大骨头,免得自己的牙齿被折断.还有粗壮的前肢.可以用来给别的动物很沉痛的打击.总的来说,它是非常可怕的动物.
     其实,美洲剑齿虎是进化很杰出的动物.存在的时间很长,而且,其他动物,例如袋剑虎和猎猫类,也和它出现了几乎相同的剑齿.这就是所谓"趋同进化".
     没有物种能永远生存下去,大象,老虎,人类...有生就有死.每一个物种,有出现,就有灭绝,万物都是有始就有终.没有生命会永远存在,但我们还是要珍爱生命-自己的,其他生物的.
     但是,刃齿虎究竟还是离我们远去.只剩下一具具骸骨,诉说着以前的八面威风.


    2楼2008-03-15 00:49
    回复
      2025-11-22 02:33: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文名 泰坦鸟
      学名 Titanis
      释义 巨大的鸟
      分类 鸟纲 今鸟亚纲 今颌总目 鹤形目 恐鹤科 恐鹤亚科
      体高 可达2.5米
      体重 可达150公斤
      分布 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
      食性 肉食
      时代 上新世
      命名者 Waller 1963

      泰坦鸟属于鹤形目(Gruiformes)恐鹤科(Phorusrhacidae)恐鹤亚科(Phorusrhacinae)的巨大肉食鸟类,是恐鹤科中最后的成员,泰坦鸟属下只有一种,称为巨大泰坦鸟(T. walleri),由Benjamin I. Waller在1963年命名。泰坦鸟体高可达2.5米,体重可达150公斤,是最大的恐鹤亚科肉食鸟类。和其他的恐鹤科一样具有巨大的喙,而且它的退化双翼不可能用来飞翔,但是进化出了一对用来抓住猎物的爪,这种尖钩爪可以轻松撕碎猎物。泰坦鸟的中趾则巨大,可以踢抓猎物。泰坦鸟生活在上新世的北美洲,分布在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一般认为恐鹤科在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的时候因为更进步的肉食动物的竞争而灭绝了,但是泰坦鸟却反向进入北美洲,直到180万年前才灭绝,但是1995年在德克萨斯州一个更新世沉积中发现了泰坦鸟化石,显示它们是直到15000年前才灭绝的,这就是说早期的美洲人类很可能不得不面对这些可怕的肉食鸟类。


      4楼2008-03-15 00:49
      回复
        中文名 美洲剑齿虎,刃齿虎
        拉丁文学名 Smilodon
        释义 刃齿
        分类 哺乳纲 真兽亚纲 食肉目 猫科 剑齿虎亚科 刃齿虎族
        体长 1.2-2.5米
        体重 50-300公斤
        分布 北美洲和南美洲
        食性 肉食
        时代 上新世-全新世(300万-1万年前)
        命名者 Plieninger 1846

        说起致命刃齿虎(Smilodon fatalis),它应该也是和恐狼,郊浪一样的机会主义者.属于剑齿虎亚科,刃齿虎属.Smilodon由于媒体的宣传而大名鼎鼎.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剑齿虎.而应该叫"刃齿虎"或"美洲剑齿虎"更合适.真正的剑齿虎应该就是短剑虎(Machairodus).

        现代发现的刃齿虎属,有三种.生活在从上新世到更新世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为:纤细刃齿虎,致命刃齿虎,一般刃齿虎.在沥青坑,只发现了致命刃齿虎.其它的,纤细刃齿虎和豹子差不多大.一般刃齿虎比致命刃齿虎更大.甚至于可能是最大的猫科动物.

        致命刃齿虎的雄性,颅全长能超过350MM.几乎和现代的几个大型虎亚种或者狮类相当.沥青坑中发现了有伤残痕迹后康复的致命刃齿虎,所以,有人说它们食腐或群居.其实都是不合理的.首先,致命刃齿虎的上犬齿太大,食物利用率不会高.让它啃骨头是强人所难.其次,现代的一些群居动物,受伤后会离开群体,避免成为大家的累赘.而且,独居动物受伤后,也有康复的例子.

        最近的研究表示,致命刃齿虎的咬力可能很小.这个结果好像和异特龙(ALLOSAURUS)类似


        5楼2008-03-15 00:50
        回复
          中文名 猛犸
          拉丁文学名 Mammuthus
          释义 地下潜伏的动物
          分类 哺乳纲 真兽亚纲 长鼻目 真象亚目 象科 象亚科
          体长 4-6米
          肩高 2.5-5米
          体重 4-12吨(平均4-8吨)
          分布 非洲,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食性 草食
          时代 上新世-全新世(480万-4500年前)
          命名者 Brookes 1828

          猛犸是最著名的灭绝动物,它拥有长而弯曲的象牙,而且虽然应该不是所有的猛犸都有长毛,但是北方的种类经常长有长毛,所以也叫长毛象。它们生活在480万年前的上新世到4500年前的全新世,并且广泛分布在非洲,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各地。英文猛犸(Mammoth)一词来自俄文mammut,而俄文来自西伯利亚民族语言中的“地下潜伏的动物”,但是西伯利亚民族没并不了解猛犸,他们从深达数百米的冻土中挖出猛犸的尸体,认为猛犸是生活在土里的,见到光就死的巨兽,因为他们发现的猛犸都已死亡并半埋在土中。

          尽管猛犸起源于非洲祖先,但是实际上和现代亚洲大象关系密切,而且其实亚洲象属也是在非洲起源的。猛犸和亚洲象的共同祖先和非洲象的分化发生在持续干旱大约的600到73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的东非,亚洲象和猛犸的分化发生在大约50万年后。猛犸的最早种类是非洲猛犸,最初出现在大约480万年前的上新纪的北非,化石在乍得,利比亚,摩洛哥和突尼斯都有发现。另一个最古老的种类是南非和肯尼亚的南非猛犸,大约生活在400万年前。非洲的猛犸后来迁徙到了欧洲并进化出了南方猛犸,南方猛犸又进入了亚洲还通过了白令陆桥到达了北美洲。在中更新世温暖的气候明显恶化了,因此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大草原和森林变成了不肥沃的干草原,因此南方猛犸和帝王猛犸被更适应寒冷气候的可能起源于170万年前的华北(魏光飚 2003)的草原猛犸取代了。真猛犸出现在大约30万年前,真猛犸更好能应付冰河时期的极端寒冷,最终在晚更新世取代了草原猛犸。真猛玛是猛犸属非常成功的一个种,它们在从西班牙到北美洲有大量种群,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估计在冰期期间,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的真猛犸平均密度甚至可以达到每一百平方公里六十头。

          大部分猛玛都在最后一个冰时期灭绝了,但是少部分在圣保罗岛和阿拉斯加存活到了公元前6000年,而俄罗斯朗格岛的猛玛直到公元前2000年才灭绝。一般认为猛玛是因为人类的疯狂捕杀灭绝的,另一种理论认为猛玛也许是人类的传染病和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捕杀的组合大概是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新的研究表明,即使人类的狩猎可能不是猛玛灭绝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类的狩猎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捕食猛玛。矮小的猛玛之所以能生存在的朗格尔岛,是因为距离有人居住的大陆非常的遥远,相似的变矮小发生了与在加利福尼亚的侏儒猛玛。

          一种常见的误会是认为猛玛大于现代的非洲大象,导致了猛玛作为“非常大”的形容词使用的错误。尽管猛玛中最大最著名的种类,加利福尼亚的帝王猛犸和北美洲的哥伦比亚猛犸肩高肩高一般3米多,甚至超过5米,通常大约有8吨重,但是特别大的公象也许可以超出了12吨重,超过了两头非洲大象的体重,这些巨大的动物是仅次于几种巨犀和恐象的陆地动物。但是猛犸的大多数种类包括最著名的长毛象真猛犸只有一头现代亚洲象那么大,而矮小的猛犸种类有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侏儒猛犸和矮小的真猛犸亚种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北极圈之内的朗格岛。

          根据猛玛的近亲现代大象估计猛玛的社会结构大概也类似非洲象和亚洲象,一个老年母象带领和自己有关系的母象和小象组成象群,公象在性成熟以后单独生活或组成松散的小群。猛犸头骨短高,正面呈弓形,侧面视顶部成圆顶三角形,额顶部隆起呈圆形或比较平坦,额部下凹,枕脊凸很高。臼齿宽大,釉质层薄褶皱细小规则,厚1.5到2毫米,各齿板间的齿质层和水泥质层厚度大致相等。臼齿齿脊频率18到27个,有些可能略少,最多可以有30个。齿板整齐紧密匀整,数目多。猛犸的门齿很长并强烈旋卷弯曲,最长的可达4.8米。而真猛犸背部长有一层绒毛和长毛,真猛犸背部的毛发最长可达50厘米,皮下脂肪厚达9厘米,真猛犸的头颈部分还有高大的驼峰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 

          现在陈列于圣彼德堡动物博物馆的“Berjosowka”是1900年在别列索夫卡发现的猛犸尸体,胃里有山榛,白桦,艾蒿,大看麦娘,百里香,阿尔卑斯罂粟,鹿蹄叶,毛莨,地榆,花苔,落叶松和开花的菊科植物,显示死亡时间是夏末或初秋,并没有冻土地带的代表植物,其中只有大看麦娘和阿尔卑斯罂粟可以在冻土地带生长,而白桦,花苔和落叶松现在在别列索夫卡没有,生长在靠南一些的地方,而别列索夫卡现在的的地面上只有少量的积雪了,植物主要是针叶林。

          另一个在雅库次克山德林河中游右岸发现,胃已经破碎,肠子里百分之九十是草本植物:禾本科和香蒲科的叶和茎的碎屑,还有柳树,赤杨等的嫩枝叶禾一些青苔,因为食物里有未成熟的种子,说明死亡时间在初夏。

          1977年在俄罗斯发现的“迪玛”是最著名的猛犸尸体,它是冰川压蹩了的幼年公猛犸。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不可能克隆猛犸,然而保存良好的猛犸尸体对研究猛犸是有用的。美国的拉布雷亚沥青坑都是著名的猛玛产地。

          乳齿象和猛犸象模样很像,也很大,对二者牙齿的研究说明,猛犸象爱吃草,乳齿象爱吃树叶。

          关于区别
          1,当地发现的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m)属于短颌乳齿象,猛犸属于真象。
          2,在上门齿,就是象牙上,猛犸的显得更长,而且扭曲的极其厉害。
          3,在臼齿上,美洲乳齿象的牙齿是脊形齿,适合吃叶子。猛犸的是齿板非常密集的臼齿,适合吃草。
          4,猛犸的头部高耸,乳齿象较低。
          5,在大的骨头之类的,例如前肢,乳齿象的肱骨和肩胛骨按比例来说,是比猛犸象小一些的。
          6,在骨盆上也有一些区别,但是这个也可能是性别不同造成的,所以我就不赘述了。


          6楼2008-03-15 00:50
          回复
            ><
            想看史前一万年啊鲁~


            7楼2008-03-15 11:35
            回复
              没看


              9楼2008-08-05 0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