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华锐卡瓦坚吧 关注:10贴子:180
  • 4回复贴,共1

华锐藏族姓氏浅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01 10:26回复
    古代藏族人就有表示自己血缘关系的姓氏。在《安多政教史》等文献资料中记载,原始的藏人居住在今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一带的雅隆地区,后分成赛、穆、党、东四个氏族,后又逐渐加上札和珠,总共形成了六个氏族。[2]这就是藏族本民族早期的原始姓氏,统称古代藏族的“六大姓氏”。大部分藏族人承认这种说法,不少学者也认可。除此六种姓氏之外,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部分藏族也用其他姓氏,其中天祝藏族自治县100%的藏族人都在使用不同的姓氏。通过调查,我们将天祝藏族使用的姓氏分为两种;一种是沿用了藏族先民的姓氏,如“东”、“党”、“札”等,这些都不外乎古代藏族的“六大姓氏”;另外一种是直接取汉字为姓,如“李”、“杨”、“张”、“赵”等,这些都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关于“姓氏”似乎只是简单地用来区别某家族的符号,而在天祝却反映着历史的变迁等种种问题,如“札”氏的来源在《安多政教史》中这样记载;“在藏族先民的氏族部落到达安多地区时,主要有札、珠和党三氏族的部分人迁入了华锐地区,‘札’氏部落迁入互助后繁衍发展到了天祝”。[3]笔者生在天祝,长在天祝,对天祝藏族的姓氏产生过不少疑问,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展开简单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不吝指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01 10:33
    回复
      2025-08-16 15:09: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研究天祝藏族姓氏的现实意义
      天祝藏族的姓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并未因社会的发展而消失,也不因舆论的攻击而取消。在该地区藏族的心目中姓氏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当前,藏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便是藏族历史的研究,因为现实都是历史的延续,历史赋予人类的是一种财富和精神。天祝是历史的产物,天祝藏族是历史的产物,天祝藏族的姓氏也是历史的产物。研究天祝的历史文化不可遗漏的是天祝藏族的姓氏问题,因为他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弥补天祝藏族专题研究中的空缺
      研究某一地区的文化现象,不能只看到他的面,而要看到他的点,要从一些细微的地方入手。就一些问世的资料看,不少学者提到了天祝藏族姓氏的问题,但没有详细的探讨,只是认为是一种与汉姓一样的文化现象而不必深究,这样,一个很引人注目的学术问题就从他们的著述论说中悄然溜走,是非常遗憾的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天祝藏族使用姓氏是个特殊的现象,而不是藏族中普遍存在的,它是该地区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在研究天祝藏族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一现象可以认识到该地域藏族发展的过程和与其他民族交往的痕迹,是该地域民族发展史和民族关系史的见证。研究这一问题,在天祝藏族专题研究中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认清天祝藏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天祝藏区有汉族、蒙古族、土族、回族等多个民族杂居生活,总体上来讲这些民族共同开发了这块土地。从天祝藏族的姓氏中可明显地看出,沿用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并非随意。天祝藏族用汉姓,天祝汉族吃糌粑[4],这都是历史和民族文化交往产生的结果。汉族的迁入带来了农耕文化和农业技术等,回族的迁入推动了经贸文化的发展,这些民族的迁入为天祝地区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到明清时期,天祝地区成为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形成了多民族多元文化圈,但在这个文化圈内各民族都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三)认识天祝藏区的部落制度
      就天祝藏族的姓氏来历,我们利用一种逆向推理的方法,就可认清天祝藏区原有的不少部落。史书中把天祝地区的基层组织称为“族”,藏语谓之为“措哇”(即部落的意思,下同)。至民国二十九年,在天祝推行保甲制度,但措哇制度并未解体。[5]天祝自治区成立时直接管辖三十六个措哇,随之也有“三十六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01 10:34
      回复
        综上所述,天祝藏族的姓氏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来自统治阶级赐姓、本地部落名转化为姓、本地部落名译变为姓、人名首字作姓、与汉族通婚取姓、崇拜自然物取姓以及崇拜某汉族伟人取姓等等。天祝藏族姓氏的来历不仅沿用了藏族人固有的姓氏,且借取了汉族人的姓,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汉民族交往的见证,也是藏汉民族文化融汇的结果。本文就该地区藏族使用姓氏的现象做一肤浅的分析,由于相关资料欠缺,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无法进行深层的探讨,有待继续搜集资料进一步发掘研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01 1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