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384贴子:818,656

“鲜”字做何解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鲜”字做何解释?

看到有人发帖,对“巧言令色,鲜矣仁!”所作释义,与书本上正好相反,今特来此讨教,望资深“孔子学说”研究者赐教


1楼2008-03-12 18:05回复
    跪求赐教!!!!!!!!!!!!!


    2楼2008-03-13 19:32
    回复
      2025-08-17 09:13: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巧言令色,鲜矣仁!”
      是不是这个意思:美的语言让人高兴,这是珍稀少见的仁.


      5楼2008-03-15 20:03
      回复
        谢谢马老师的指教.


        6楼2008-03-15 20:04
        回复
          不敢说指教,相互学习而已,呵呵。

          孔子反对空谈仁爱,主张言行一致,他主要从实践的层面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仁德,正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在他看来,花言巧语、脸色好看的人往往是在用好听的话、好看的脸色来掩盖自己的“不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花言巧语、脸色好看的人中,真正具备仁德的人很少。


          IP属地:北京7楼2008-03-15 21:48
          回复
            6楼认真学习独立思考虚心请教的态度,才是真正认识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楼上所言不敢认同:
            反过来便是:恶言粗语,脸色难看的人中,真正具备仁德的人较多,
            如果这样解义,就成了:仁德的人,都能做到“真”,他们将心中的卑劣毫无掩饰地表现了出来,所以仁德就是卑劣。卑劣的人,大都不能做到“真”,他们将心中的卑劣掩饰后,表现出了虚伪的好言好为好脸色,所以卑劣就是仁德

            孔子,在古代是圣人,在现代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内心是仁德的,所以表现出来的言行也是仁德的,他的好言好语是“真”不是“假”,因为后人对言语的胡乱认识和解说,导至近代仁人志士不得不狠批孔子,不得不喊出“儒教害国”,这是孔子的不幸,是所谓追随孔子者不的幸,也是批孔反孔者的不幸!!111!!!!!!!!!!!!!!!!!!!!!!!!!!!!!!!!!!!!!!


            8楼2008-03-16 09:17
            回复
              只有内心仁德的人,才能言行一致,而内心污秽的人,他不做一些掩饰,怎么在这个社会立足.


              9楼2008-03-16 09:32
              回复
                我看你这个“反过来便是……”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胡乱认识和解说”。

                建议你去看看逻辑学


                IP属地:北京10楼2008-03-16 09:35
                回复
                  2025-08-17 09:07: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的逻辑推理确实有点混乱,也应该好好去学习逻辑学,但是,我的观点没有错.你为什么不继续讨论话题,而要转移话题呢?

                  心中没有仁慈,巧言令色,是虚伪,不巧言令色,更恶毒
                  心中有仁慈,不巧言令色,也是为别人好,巧言令色,更珍贵.

                  孔子应是仁者,他应站在仁者的角度看和想,所以:“巧言令色,是更珍贵稀有的仁”


                  11楼2008-03-16 13:16
                  回复
                    心中有仁慈的还会巧言令色...吗?

                    就好比,富裕的家庭还需要吃米糠吗?


                    12楼2008-03-16 13:21
                    回复
                      首先要明白,孔子说的巧言令色是真贵的米,而不是米糠,巧言令色,是褒义词

                      后来人,心中没有孔子哪样仁慈,所以,只能用巧言令色,来掩蔽自己的内心真实,所以,巧言令色是贬义词,巧言令色是米糠,而不是米.


                      13楼2008-03-16 13:32
                      回复
                        巧言令色指的不是“好听的话、好的面容”吗?

                        仁又怎么是表现在表面上的呢?按理说,仁是内心的,不是能直接表达出来的


                        14楼2008-03-16 13:42
                        回复
                          在与人相处时,到底要用“好听的话、好的面容”还是要用“不好听的话、不好的面容”呢?

                          仁是内心的,是可以直接表达出来的, 直接表达出来,是本质和形式的统一,达到了"真"
                          内心没有仁,而表达出所谓仁的言行,本质和形式不统一,是虚伪,是"假'

                          后来的很多人,心中没有仁,褒义词巧言令色,反而成了虚伪、假的代名词,变成了贬义词。


                          15楼2008-03-16 14:01
                          回复
                            当然是保持严肃、正经的面容更好,我看现在的人,平时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一严肃起来也不知道他是没表情还是生气。

                            仁怎么直接表达出来?反正现代人的确很少有人能做到仁的,所以完全可以把巧言令色当成贬义词。只要符合统计学规律就行了,不用太绝对


                            16楼2008-03-16 14:08
                            回复
                              2025-08-17 09:01: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是的,现在把巧言令色当成贬义词,是比较恰当的,
                              但要明白孔子当时在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真正意思是:美的语言让人高兴,这是珍稀少见的仁.


                              17楼2008-03-16 14: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