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每年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重”者,《博雅》解为“再也”。自太古时代,华夏民族既有阴阳数的观念,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故称“重阳”、前一九应日,后一九应月,故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有三大习俗,“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本草纲目》认为他气味辛辣,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驱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日,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戴身上,可用来驱除邪恶之气。重阳登高,主要用意在于避疫强身,山顶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更是绝佳的赏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