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发信息给我,希望我能对本文做些评论,我做了,而且是第一次分段评论。
“噩梦——成长的开始 ”
噩梦就可以,成长的开始多余。如果要用这个题目,那只写前三段即可。
“我所要写的,无非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词人和伴随着他的平凡的故事。即使,最后他如一缕青烟,悲伤的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
——自述 ”
“无非”句太繁冗啰嗦了。“即使”句,青烟消失在长河中?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美感,犯了很基础的错误,不该。即使前面该是逗号。
“他的经历,是大家都想象不到的波折;他的一生,穿梭在四个身份之间;他的结束,与《虞美人》一同长埋。他的词,句句都流淌着悲伤,看他的 词,我的心会与之一同沉痛。 ”
“大家”换成人们好点。“我的心会与之一同沉痛”中的同和痛发音相似,最好避免出现得这么接近。本段只有两句,第一句病句,第二句啰嗦。
“与李白相比,他少了些豪放,遇事总有一段愁思。也许他最快乐的时光, 莫过于还是当皇子的时期。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写词颇好的人,所以,对于 他这个琴棋书画词都相当优秀的儿子十分赞赏。这,是他噩梦的开始。 他是第四子,但他的三个兄长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他的父亲,就封了他 为太子。这时的唐朝,已经离灭亡的时候不远了。他,在这黑暗的政治中 爬上了他人生的顶峰——皇帝。 ”
为什么是跟李白相比?他们有可比性吗?而且我并不认为李煜的词缺少豪放,他后期的词都可称得上是千古绝唱,何其悲壮。这种豪放和李白的豪放不同,意境更为深远。“莫过于”划掉。“他是第四子,但他的三个兄长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他的父亲,就封了他为太子。”中两个“他的”都可以划掉。还有就是李煜是李景的第六子。“他,在这……皇帝”病句。“就、了”这些字能不用就不用。“但,却”最好不要同时用,能一个都不用就更好。
“但他似乎天生对政治不感兴趣,整天对词同欢,与酒同乐,当然,陪伴他 的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大小周后,以及那无比美丽的张丽华。他的臣子南 唐已衰,纷纷投靠他人。 ”
把“但”换成可惜,遗憾的是等等都会更好一点。“对词同欢”还可理解为与他人对词同欢,但“与酒同乐”实在难以接受,明白你的意思,但拟人也要看对象看情形。“以及”句真的让我无语了,张丽华是陈后主的妃子,怎么扯到李煜身上了?
“赵匡胤一举击溃南唐那形同虚设的皇宫,顺理成章的建立宋朝。因为赵匡胤对他的赏识,他并没有在此时“与世长辞”,但却但随着一个空空的名 号独居小楼,成为了阶下囚。”
击溃皇宫?宋朝当时早已建立,李煜躲在江南一角,自称江南国主,对宋称臣,不过宋太祖又怎么可能容得下他?“时”,“世”,“此”,“辞”发音相似,尽量避免这么用。“但却”换成而是。
“赵匡义即位后,因《后庭花》,在他44岁生日时被毒死。” 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噩梦中生活,他成长的环境,注定了他是一位亡国之君。 人们都知道李后主——李煜,伴随着他的有一些荒废朝政等词。李商隐写 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是,真正唱出《后庭花》的又有谁呢?只能说,老天不解情,给他一身的才情,却没有给他好的环境。”
赵匡义改名为光义,平时写写无所谓,但如果是考试中,就不该写匡义了。“因《后庭花》,在他44岁生日时被毒死”这句话可谓是本文的最大败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乃是出自杜牧的《泊秦淮》。其中的后庭花指的是《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做。杜牧以此讽刺晚唐统治层的腐败。多说一句,杜牧死于公元852年,李煜生于公元937年。
李煜的死是因为《虞美人》,当时他四十二岁。
“环境”一词不够全面,环境影响的是他个人的品性。环境造就了一个懦弱的李煜,但懦弱的皇帝多了,这并非亡国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时期,时代吧。唐朝气数已尽,即使他是一代明主,只怕也难逃亡国之君的命运。“人们都知道”和开篇的“无非是”这类写法我个人认为少用比较好,只是个人认为。“伴随他的有一些荒废朝政等词。”这句也有问题。“但是,真正……?”一句不知所谓。
总结:首先,我希望大家在写历史人物的时候要尊重历史,当然了,可以适当的加入自己的想象,这可以让文更出彩。其次,写文不要太追求优美的文笔,忽视了基本的东西。最后,我个人很喜欢李煜后期的词。我觉得要写他和他的词一定要分两个时期来写,前期的奢靡后期的悲壮,人生总是有起有落,可以引申的更广,还可以在他和大小周后以及赵光义间做些想象。
对容的建议:多加强语言功底的训练,写真实人物的时候要慎重。我承认我的评语过于直白了,看得时候确实有点气,也许会让你有点难堪,我很抱歉。希望你不要介怀,谁都会出点小错,我也不过是对李煜的了解稍微多了一点点罢了。继续努力,你的文我会关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