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程书香吧 关注:37贴子:475

【满程书香】行走在阅读的路上----书香满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各种万能的度娘。


1楼2014-10-15 11:07回复
    先开个闲篇吧
    很长时间,我与手机变成了孪生姐妹,追文,看剧,聊天,,,,,,,实体书与我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我的心空了,我笃定的信念原来是混乱而复杂的,孩子的生活也变得无条理起来,于是我开始收拾心情,陪伴孩子,拿起陌生的实体书,装一个爱学习的样子,虽然我的生活还是混迹在网络的世界里,但随着书页的翻动,我又找回了过去的宁静,回头看去,光看着那些堆着的小书,也是颇有成就感。
    不过,读书是一回事,写读后感却是另一回事。读书是畅快的,哭一场,笑一场,书页合上,那个世界与你远离,我们再次投入现实的生活。而写读后感却需要重新把自己剖开,放大自己内心的共鸣,找到真实的让你痛的那个地方,一次全新的打通任都二脉的经历。
    怎样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磨利自己的文字,让自己在这个匆忙而杂芜的世界里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百万个字符里找到自己的归属。这是一个打破却不曾建立的世界,我们勇敢地打破了那些陈规旧俗,但同时也打乱了我们的信仰,我们跟着时代的洪流滚滚而行。行走匆匆,交谈匆匆,连阅读都是匆匆的。交际网站的繁荣,内心思想的枯萎,正是我们真实的写照。
    用柔软的心灵去与现实的粒砂磨砺,不知最后会是淡雅的珍珠,还是只得到一块疯狂的石头。。。。。。。。。。。。。。。。。。。。


    2楼2014-10-15 11:08
    回复
      2025-09-01 02:3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著小说)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所著,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最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3楼2014-10-15 11:09
      回复


        《逃离》中她们的生活细节,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经历;细节背后的情绪,无数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作者艾丽斯·门罗,迄今为止已出版14部作品,包括13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多以女性为中心,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经验,探索普通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在冷静、精致的叙事中,给读者带来阅读与心灵的震撼。国内于2009年出版门罗小说集《逃离》,由著名翻译家李文俊担纲翻译;2013年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译林出版社顺势推出门罗作品集,包括门罗创作早中晚期七部代表性作品:《快乐影子之舞》《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好女人的爱情》《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幸福过了头》。2014年,门罗的最新作品《亲爱的生活》也已面市。


        5楼2014-10-15 11:16
        回复
          《逃离》是一本与《追风筝的人》完全不一样的书,它没有大背景,没有太激烈的故事,它只给我们搭建了个简单的室内剧,简单的布景,简单的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可就是在这个简单到甚至单调的空间里,却会突然间出迸发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超越你的常态,审视你的内心,让你如困兽般游走,直至遍体鳞伤。
          世界上最可怕的怪物是什么?那就是人自己。
          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靠着共同的标准和他人的认知来给自己定位。在该读书的时候,读书了,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了,在该表扬的时候,体会到了被肯定的喜悦,在该批评的时候,感觉自省的痛苦。可是你会不会突然间跳出这个世界,发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我在做这样一件事,我到底是想干什么?有一个叫做“走神”的动词,为我们解释了这一现象,而曾经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告诉我:你这是精神分裂。。。。。。。。果然有些分裂呀。。。。。。。。。
          不知道你的心里有没有这样一只想要逃离的小兽,是听从它的安排到处奔跑,还是扎紧篱笆,让它终老于此,,,,好难的选择。门罗的主人公们都是简单地生活在简单的加拿大的女孩,而她们的内心都有一只小兽。有的被小兽牵着走,早早逃离家庭,结婚而去,可是婚姻没有给小兽足够的空间,于是小兽又要带着她四处奔走,最后却发现无处可去。有的小兽则是慢慢成长,让你无知无觉,你过着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按照正常人的标准,正常人的规律,找一个正常的能爱你的人,可是突然小兽破土而出,挣扎、无助,连如何逃离都不知道,只是面对命运茫然以对。还有些人会和小兽苦苦斗争,为了防止自己越来越不正常,把自己的人生计划的分毫不差,把自己的行程填得满满当当,可是在别人赞美你成功、幸福的时候,灵魂还是忍不住会去开小差,一个陌生的叫做本我的小兽便会无情的跳出来,审视过去、现在与未来。在猝不及防中将你打败,让你在一个夺目的舞台上扮演一个光辉的角色,然后背后却将自己的心灵龟缩在小小的黑影中无力挣脱。
          人生的残忍是面对,而最大的残忍莫过于面对一个从未见过的自己,门罗的《逃离》就在这样的一个个面对中突然开始,突然结束,绝望而终。
          好吧,为了我的人生,现在的我要带我的小兽去溜湾了,只是不知道,一会回来我会以怎样的面目对人,是本我、自我,还是超我,拭目以待吧。


          6楼2014-10-15 11:16
          收起回复

            从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那小兔子活的很快乐、温暖,他为一个名叫阿比林的女孩儿所拥有,她对他关怀备至,崇敬有加。可是后来,有一天,他一不小心被丢失了。
            凯特·迪卡米洛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异乎寻常的旅程——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的顶部到流浪汉营地的篝火边,从一个生病的孩子的床前到孟菲斯的街道上……
            一路上的见闻令我们惊愕不已——即使是一颗极易破碎的心也可以失去爱、学会爱而又重新得到爱,这不仅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童话。本书荣获2006年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
            由于韩国SBS电视台2013年12月末播出的水木特别企划剧《来自星星的你》当中作为男主角都敏俊(金秀贤饰)的枕边书而再次被人们所熟知,大放异彩。《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不仅仅是作为儿童小说,它更让人们懂爱与被爱。


            7楼2014-10-15 11:22
            回复

              本书作者林达就是写过几本“近距离看美国”的林达,现在,她带着一本描写“革命”的文学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教堂、博物馆,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盛筵,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作者于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写美国的林达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负历史的所在总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积淀、挣扎、反思而产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陈出新,埋葬一段历史,因而彻底忘却,整个民族并不因为经历了什么而有所长进。巴黎是一个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缩影……你会感受一些他们的历史观。”


              9楼2014-10-30 12:52
              回复
                我居然全看完了。一个字不落。包括楼中楼。
                   ---我是发帖的小尾巴。。。我喂自己袋儿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0-30 18:22
                收起回复
                  2025-09-01 02:31: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读完之后超级想看此书,抓紧借我读一读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11-15 09:24
                  回复


                    内容简介
                    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在这部独特、优雅的小说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了一个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过去被掩藏在德占时期的巴黎,那是法兰西记忆中的黑洞……
                    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15楼2014-12-05 15:31
                    回复
                      战 栗
                      ----《暗 店 街》
                      前几天,我拿出了《暗店街》,很认真地警告儿子:“不许来烦我,你娘我要看书了,写这书的,作者可是得了诺奖的。”儿子眨麻了半天眼睛,来了一句:“欧,,就是忘记来领奖!”听完,我立刻就笑喷了,这话接的,多么好的一个梗,可以让我欢乐到明年了。虽然最后儿子又加了解释:“他忘记自己得了奖,是他妻子帮他领的奖。”我明白过来儿子说是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化纤之父高锟,他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做过什么研究。但我心里还是默念着:“忘记领奖,忘记领奖,忘记。。。。。”这个梗,太欢快了。
                      可能真的应了诺奖对莫迪亚诺的评价“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就是这个“最不可捉摸”让儿子一语成谶。因为《暗店街》居然真得讲的就是“忘记”,一个忘记自己是谁的人,一段不知是无意还是刻意忘记的历史。高锟的忘记有疾病的原因,而这里的忘记却难以明状。
                      作者的结构超级简单:一个在二战中失忆的人,被一个侦探收留,在侦探退休后,失忆的人开始找寻自己的过去。侦探所是个极好的铺垫,因为这让主角有了超强的推理能力和直觉,也给了他最合理和丰富的资源。于是从一张照片推出一个相关人,再由这个相关人引入下一张照片。作者的线索感觉就像细细的游丝,单薄无力,却又有着蛛丝的粘韧,让你本以为可以随时跳脱,却不想仍被牢牢粘住。
                      我就像一只落网的飞虫,在这根蛛的粘连下,在空中看似飘逸实则痛苦地挣扎着。犹如困兽,被情绪束缚四处游走,思路那样的混乱,情绪在胸腔里冲撞,想要宣泄。这种激动,甚至让我在找不到电脑的时候,直接拿起笔在稿纸上书写,在纸上写字已经是多少年的老故事了呀。可就是再生疏,我也想像作者一样任性,把情绪转给别人,但当我的笔在稿纸上移动时,我发现自己仍是失败的,我心中的火只是把自己烤得更热。
                      一本只有182个有效页码的书,排版也是字大行稀,可就是这么本薄薄的书,我看了两天,而且没有完全看懂。因为作者太任性了,硬生生地把小说随意分割,不讲什么结构的美学,很多章节只有一页,更有甚者只有一句话,一章便华丽的结束了。就好像一首曲子,前奏很平淡,不神秘也不诡异,可刚要进入高潮,作者便轻轻松地塞给你一个休止符,开始只是个十六分音节的,让你舌头打个绊,到最后直接变成全休止符,就像是生生扼住了你的喉咙不能出声。而整首曲子还在前进,并且渐强,于是你的心跳开始不断地加速,等着那个最高音甚至可能是破音时刻的来到。可就在你以为全场就要齐奏,锣鼓齐鸣时,指挥一个收式,演出结束了。琴弦好像从未被拨动过,鼓捶静静地靠着裤缝,全场一片寂静,观众们准备好的双手停在了半空,是欢呼还是安静地离开。(我也要大胆地使用一个句号,象作者一样任性地结束这一段)
                      对,就是这种静止,作者随手就制造出这么一个如风暴眼的真空。主角在找寻过去时已经进入了六十年代,二战早已结束,在每一个追忆者口中过去的巴黎没有枪声炮声,没有哀嚎鲜血,连一个党卫军,一个万字旗都没有,最最严重的场景也不过是两个交换平底杯喝热茶的警察。二战德占时期的法国,一切那么地平和安详,酒吧在营业,服装店在装修,白球在桌上快速地滚动成功地撞上9号球,这是二战吗,这是人类悲剧吗,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变得无法形容。我开始读读停停,玩游戏,回微信,可当我发现夜已深时,我居然像主角一样不自觉地关掉了屋里的灯,注视着窗外,路灯下的小区,突然明白那个控制我的是什么。
                      是恐惧,是来自灵魂最深处的战栗,在娱乐祥和之中,每一个人就像一个人偶,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摸不到自己的心跳,只有极致的恐惧,只有灵魂最深处牙齿碰撞的声音,而这种极度的恐惧让我感到心脏被冻硬了,慢慢有冰破的感觉。猛地我把书死死捂住,是谁重要吗,做过什么重要吗,那个“法国记忆中的黑洞”重要吗,都不重要,我只求作者结文。不要说去反省历史,我连揭开的勇气都没有了,因为这种等待死神行刑的恐惧,让我不知道心脏还能承受多少,会不会完全破掉。
                      就像书的开头和结尾写的那样“我什么也不是”,“我们的生命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吗?”潘多拉盒至少还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美丽盒子,而这个二战的法国黑洞只有等待死亡的空寂,站在黑洞边的你只是茫茫宇宙一颗沙粒,连风都没有。
                      (被王小波引用的1986版的《暗店街》开头是“我的过去,一片朦胧”,我没看过这个版本,,,,,,,,小波迷们请原谅)


                      16楼2014-12-05 15:35
                      回复
                        回复 zbmouse :有一部小说,还拍过电影:鸳梦重温
                        说的是一个一战中失忆的人,小说结束在二战开始。
                        你可以看看。


                        IP属地:山东17楼2014-12-05 15:44
                        回复

                          《像自由一样美丽》是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讲述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18楼2014-12-10 11:46
                          回复
                            像自由一样美丽
                            ----《像自由一样美丽》林达
                            这本书,我无法写书评,因为提到书的名字,我都会流泪,即使现在我坐在电脑前,眼睛依然是朦胧的。
                            特莱津。捷克小镇,二战被德国占领。
                            示范儿童集中营。这里的居民是孩子,《汉娜的手提箱》中小汉娜在这里生活过。“示范”二字让这个集中营有了比别人多一点点的小自由,但总终还是一个集中营。
                            画作。孩子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在营中艺术家和教育者用少的可怜的自由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和画画的机会,还有诗歌,甚至还有一次儿童剧演出。
                            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有小画家的介绍,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画风,可以看出老师们的用心,可以看出孩子们心中的幸福、希望、恐惧、挣扎。
                            虽然画与画不同,但其实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自由,回到父母的身边。最后他们的梦残忍地实现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去了他们父母去的地方----奥斯威辛,在那里与去了天堂的父母相聚。
                            死神让他们永不分离。
                            像自由一样美丽。




                            19楼2014-12-10 11:55
                            回复
                              2025-09-01 02:25: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85年《放学后》夺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
                              2000年《白夜行》第122届直木奖三十五赏候补。
                              2004年《幻夜》第131届直木三奖十五赏候补。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创造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 大奖及当年度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本格推理小说 BEST10”)第1名一并收入囊中。
                              2008年《流星之绊》荣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新参者》获“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年度第1名。2009年 当选“年度日本最受欢迎男作家”。
                              2012年《嫌疑犯X的献身》美国图书馆协会最推荐图书(推理部门)、爱伦·坡奖最优秀长编奖候补、巴瑞奖新人赏奖候补。
                              2012年《浪矢杂货店的奇迹》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楼2014-12-17 15: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