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吧 关注:13,589贴子:155,993
  • 16回复贴,共1

小议三丰祖师游仙诗一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镇楼........
图片来自:筱道的百度相册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10-12 02:33回复
    小议三丰祖师游仙诗一首
    筱道
    明朝除了唐代以外,另一个尊道教为国教的时代。在此时,作为道教文学的游仙诗再次得到发展。但与唐代不同的是,唐代写作游仙诗的不仅限於教内人员,而是整个仕人阶层包括皇室成员对此体式都颇为偏爱。而到了明朝,道教虽再次作为国教,但游仙诗的创作羣体几乎全部为道士之流,而文人普遍偏於阳明心学和其他儒家学说,再没有了唐朝大盛的情景。然而,正是由於这种“去文人化”使得这一时期的游仙诗带有了更加强烈和突出的宗教色彩。其中,明代道士张三丰的诗词是对游仙诗这一体式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后世游仙诗的写作开辟了另一片天地。


    2楼2014-10-12 02:33
    回复
      2025-05-18 02:38:43
      广告
      如果说李白的游仙诗发出的是对唐帝国强盛富足的赞美,那麼张三丰的游仙诗表达的就是对明王朝外强中乾的担忧。张三丰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元末明初时期,此时他已经看到了明朝统治者在政治上的弊端,但他没有选择像李白一样积极投身官场活动,而是选择了隐蔽山林。这种选择可能只是张三丰性格使然,认为自己不适合呆在官场。也或许是作为“武人”的张三丰认为山林之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对“武”的追求。总之,不论如何,张三丰的行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道教虽作为国教,但仍旧有许多道士选择“隐修”,而非像唐朝一样把道教作为“进入仕途”的手段。
      所以,这时的游仙诗在经历了屈原离骚对志不得伸的忧愤之情,李白谪仙般对仙山云水的绮丽描画。发展出了新的高度,即是通过游仙诗表达自己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看法。是真正地摒去了对个人命运的哀叹,而将感情提升到了国家命运的高度,但这种表达却比前人更加晦涩。一方面积极关心国家命运,一方面却又退隐山林不问世事。正如此时的道教本身一样,其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又通过“游仙诗”这一特殊的体式表露无遗。以至於时至今日,在道教内部,对於“出世”和“入世”、“科仪”与“隐修”这样看似矛盾的并存依旧共存。


      4楼2014-10-12 02:34
      回复
        么么哒~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13 14:44
        收起回复
          路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22 23:50
          回复
            此情可待诚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0-23 0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