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吧 关注:13,589贴子:155,988
  • 10回复贴,共1

也说腊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镇楼........
图片来自:筱道的百度相册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10-12 00:46回复
    每年到了腊月初八,但凡稍有些规模的寺院都有发放“腊八粥”的活动。且不说大爷大妈们狂热排队拿锅带盆的新闻,单就和尚们在腊八节兴致高涨的“施粥”活动,和另一羣年轻人在腊八节举行祭祀遭受的冷眼就形成了鲜明对比。那麼,腊八节、腊八粥真如和尚们所说,本是为了纪念某佛升天的日子?是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之后才有的习俗?很明显不是这样。


    2楼2014-10-12 00:47
    回复
      2025-05-18 03:15:41
      广告
      稍微熟知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佛教自东汉才传入我国,而“腊日”早就出现於商周之前,是我国先民用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礼记·郊特性》记载“伊耆氏(即神农)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注意不是“戍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将腊八节说成是佛成道日。


      3楼2014-10-12 00:47
      回复
        那麼,说到腊八节,就不得不提腊八粥。让广场大爷超市大妈们趋之若鹜的“腊八粥”当真是因为某佛的牛奶粥而产生的创意?没错,很明显不是这样(棒读)。
        那麼腊八粥是怎麼来的呢?可以说正是由於“腊八粥”的出现,才促成了“蜡八”到“腊八”的转变。“腊”,泛指干掉的食材,比如腊肉、腊肠、腊鸡。在我国古代,将许多腊干、贮存的食材混合在一起,煮成粥,敬献神灵,然后食用,便叫做“腊八祝”。而“粥”和“祝”本同音,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腊八粥”这一更加直观的名词便渐渐取代了“腊八祝”,而为人们所熟知。虽然这裏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多少种食材,但不难想象,后世依据“腊八”之名,用上八种食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5楼2014-10-12 00:48
        回复
          而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对於腊八节的传续依旧偏向於“祭祀”方面。并将之发展为“五腊”,即正月初一“天腊”,五月初五“地腊”,七月初七“道德腊”,十月初一“民岁腊”,腊月初八“王侯腊”。在此五腊日斋修并祭祀祖先。所以很多道观本身也有将腊八粥供神后施粥的习惯,但大都规模较小。加之很多道观自身饭食都难以为继,且庙小地偏不为人所知,故导致很多人被佛教误导,以为腊八节、腊八粥皆是来自佛教,其源本反倒不为人所知了


          6楼2014-10-12 00:48
          回复
            话说洒家一直没过过正经的腊八,且当地压根就没有任何这天跟秃驴有关的说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12 10:26
            收起回复